習得無助感#Me too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性騷擾的案件紛紛擾擾

許多女性開始響應#Me Too活動

揭露過往傷疤,只為了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議題

但我在留言中卻看到一種質疑的聲音

為什麼當時不反抗?

過了這麼久才說是為了博人同情嗎?


在心理學研究中觀察到,當實驗的老鼠試圖逃離牢籠,一旦碰到籠子研究者就給予電擊。於是老鼠就得知,逃跑等於電擊。

當某日研究者不再給予電擊,卻發現實驗的老鼠不再試圖求生。因為他理解到,求助行為只會換來更糟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習得無助感】

像是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毒藥,蠶食你的自我,扭曲你的認知。

此時我們來想像一下:

我,是一個八歲的孩子,瘦瘦的不高,大人總覺得可以任意對待我。這天,有個平日對我很好的人欺負了我,我的內心充滿衝擊與惶恐,非常非常難受。但年紀還小的我還搞不清楚是什麼回事,只感覺到難受。我所能做的,只能向照顧我的大人求助,我想不到其他方法。

再想像接下來的場景:此時我蜷曲著,緊緊抱著自己弱小的身軀,試著閉上雙眼。

小孩子有耳無嘴、還好吧! 會不會是你想太多? 他只是喜歡你而已,喜歡所以才這樣對你。 我不覺得怎麼樣啊! 怎麼就你特別麻煩?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可以不要拿這點小事來煩我嗎? 誰叫你要XXX,難怪他會這樣對你!

當這些言語在想像中灌進耳裡時,我會開始自我懷疑,是否是自己的問題?也或許我一點都無法接受這樣的解釋,但我也不能怎麼樣,因為我沒有其他辦法。再幾次反覆挫敗之後,我會學著更聰明一些,學會不反抗。

這,就是習得無助感

這個想像中八歲的孩子,有可能是你的孩子,有可能是你的另一半,有可能是你的家人。更可怕的是,他有可能就是你……

我在談論的不只是關於身體界線的議題,儘管這個沉重太多了。

很多時候我們帶著原生家庭的意識,習慣隱藏或忽略自己的感受。

然後我們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再這樣傳遞給自己的子女


我們一輩子不可能永遠不會遇到壞事,所以必須具備對抗與修復的力量

為了小孩也為了自己,從現在就開始練習:將正確的意識崁入自己的言行

並且意識到,社會的共好是從自身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悠悠天空的沙龍
2會員
11內容數
悠悠天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當媽媽的要先振作才能照顧好小孩啊!你不振作小孩也不會變好 還有比我的孩子更糟狀況的人,別的媽媽也都撐過了!我得學著釋懷 為母則強!為了孩子你必須堅強,習慣就好了 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有問題就去解決才是重點 其他特殊兒父母都看起來好正向好有活力,我要如何才能像這樣? 如果你也聽過這些話,被灌過
2023/06/09
當媽媽的要先振作才能照顧好小孩啊!你不振作小孩也不會變好 還有比我的孩子更糟狀況的人,別的媽媽也都撐過了!我得學著釋懷 為母則強!為了孩子你必須堅強,習慣就好了 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有問題就去解決才是重點 其他特殊兒父母都看起來好正向好有活力,我要如何才能像這樣? 如果你也聽過這些話,被灌過
2023/06/05
早知會婚內失婚,我又何必踏入愛情的墳墓? 那麼,我到底該如何在婚姻中自處
2023/06/05
早知會婚內失婚,我又何必踏入愛情的墳墓? 那麼,我到底該如何在婚姻中自處
2023/05/31
大人都很喜歡我這樣的小孩! 乖乖念書、聽大人的話、幫忙承擔家事、照顧年幼的小孩…… 當然還包括當大人的情緒垃圾桶與偵查間諜 我覺得聽話懂事才會被人喜愛 儘管有時不願意 我也會勉強自己
2023/05/31
大人都很喜歡我這樣的小孩! 乖乖念書、聽大人的話、幫忙承擔家事、照顧年幼的小孩…… 當然還包括當大人的情緒垃圾桶與偵查間諜 我覺得聽話懂事才會被人喜愛 儘管有時不願意 我也會勉強自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儘管看到這些曾(幾度)被侵犯仍終於勇敢站出來的人的遭遇及身心創痛感到難過與氣憤,但眼見#METOO 風潮終於可以延燒到台灣,對社會與國家,以及更廣義層面的療癒創傷和過去來說,都是一個正向的進步。 整理&分享給大家最近讀到這些性騷擾、性侵新聞的看法:...
Thumbnail
儘管看到這些曾(幾度)被侵犯仍終於勇敢站出來的人的遭遇及身心創痛感到難過與氣憤,但眼見#METOO 風潮終於可以延燒到台灣,對社會與國家,以及更廣義層面的療癒創傷和過去來說,都是一個正向的進步。 整理&分享給大家最近讀到這些性騷擾、性侵新聞的看法:...
Thumbnail
雖然我在168,天天被迫要吃瓜。 膩的不是瓜,是各種評論千百家。 首先metoo是一種權益 所以雖然我吃瓜吃的不甚舒服,我認為受害者有權傾訴她們的委屈。讓社會大眾看到她們在面對的是什麼,也警惕那些道貌岸然的加害者。 我老實說,我也會傾向先相信受害者。 因為要舉證自己受性騷擾非常的不易。 受害者在面對
Thumbnail
雖然我在168,天天被迫要吃瓜。 膩的不是瓜,是各種評論千百家。 首先metoo是一種權益 所以雖然我吃瓜吃的不甚舒服,我認為受害者有權傾訴她們的委屈。讓社會大眾看到她們在面對的是什麼,也警惕那些道貌岸然的加害者。 我老實說,我也會傾向先相信受害者。 因為要舉證自己受性騷擾非常的不易。 受害者在面對
Thumbnail
現在每天打開社群媒體都會看見那些會令我不適的關鍵字,甚至看到有不少人對整件事情抱著嘲諷的態度。我也會跟著一起笑笑的,但也知道在笑容面具底下有多少眼淚被吞回去。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自己的容貌說出 me too 會被人嘲笑,但我們自己才清楚當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做出抵抗,以及最後怎麼放棄的⋯
Thumbnail
現在每天打開社群媒體都會看見那些會令我不適的關鍵字,甚至看到有不少人對整件事情抱著嘲諷的態度。我也會跟著一起笑笑的,但也知道在笑容面具底下有多少眼淚被吞回去。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自己的容貌說出 me too 會被人嘲笑,但我們自己才清楚當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做出抵抗,以及最後怎麼放棄的⋯
Thumbnail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Thumbnail
到底要受傷到多大的程度,才能夠允許說:「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是一種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又或者,要被踩到多深的底限,才能夠做出拒絕:「對,我就是不行,不想要、就是不可以!」還是會被當作難搞?指控情緒化?光事後一個對自我的疑問,就足以撞擊當事人的自我懷疑,像法官一樣質問自己......
Thumbnail
METOO事件延燒,政治圈、名嘴、演藝圈、教育圈,似乎無處不在。 越多越來的惡行惡狀,被勇敢接露,各種人設的崩塌,以及我們不斷冒出的問號:「他怎麼敢?」 在某個勇敢說出來的故事當中,有人提到「當場發作」很重要,對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有共鳴,因為,實在太難了!
Thumbnail
METOO事件延燒,政治圈、名嘴、演藝圈、教育圈,似乎無處不在。 越多越來的惡行惡狀,被勇敢接露,各種人設的崩塌,以及我們不斷冒出的問號:「他怎麼敢?」 在某個勇敢說出來的故事當中,有人提到「當場發作」很重要,對於這個部份我也很有共鳴,因為,實在太難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