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錦昌

含有「蔡錦昌」共 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即便兩個人的對話都可能會誤解對方的意思,更別說是文章,甚至是古人的文章;因此個人覺得想要完全理解到作者的真意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能夠通靈、心電感應等)。
藍醫-avatar-img
2025/06/27
這倒讓我想起了冥想, 我練冥想已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 直到近年,我愈來愈意識到一個現象: 冥想,本是講求「空」、講求放下,是與萬物同在、無為而無不為的狀態。 然而這門古老的修行方式,傳到西方後,竟被重新包裝為「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而當它再度傳回東方,便已不再是原來的模樣。 從原本的「空」,變成了「覺察」; 從無所求的觀照,轉變為有目標的專注與調整。 這樣的轉變,使得: 冥想,不再是無為之境,反而成了追求效率、自我優化、情緒管理、增強掌控度的工具。 或許這說明了一件事: 文化的流動,總會夾帶著詮釋與目的。 一旦離開原初的土壤,它所承載的意義,也終將悄悄變了樣。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7
藍醫 確實,文化的交流傳遞,總是會伴隨某種程度的改變,要保留完全的傳統反而是困難的,因為彼此交流的文化會互相影響。 我認為這其實不全是負面的,因為重新詮釋後,也能夠帶給人們不同的意義;關鍵在於,我們要知道原先的冥想和「正念冥想」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