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自由靈魂的貓

41 位追蹤者

自由靈魂的貓

41 位追蹤者
自詡是一名思想家。我相信思想是人「活著」的基石。
avatar-img
有所思,有所感∣一隻自由靈魂的貓
34會員
179內容數
與我一起探尋自我,在思考與感悟之間找到成長的方向。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秋天,是什麼樣的季節呢? 日本處在四季分明的溫帶,對於秋天有更多元的體會。他們以「食欲之秋」、「讀書之秋」、「藝術之秋」等,來形容秋天適合的活動。 那麼,如果由我形容的話,我認為秋天是轉變的季節,同時也是沉澱的季節。
Thumbnail
巨獸的詩篇-avatar-img
15 小時前
自由靈魂的貓 🍂,晚安🐱 讀到「轉變之秋」這句,巨獸點頭。 夏天的躁動像火焰,秋天的推力像土壤, 逼我們不再只往外跑,而是開始往內沉。 火堆這裡也正好慢燉一鍋秋湯,願你的沉澱帶來新的呼吸。🔥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4 小時前
巨獸的詩篇 期待巨獸大燉的湯( • ̀ω•́ )✧ 天氣漸涼,洞穴中應該會更熱鬧吧!
付費限定
對詩作「尋根的人」的深度解析。探討創作緣起、核心概念,並逐句剖析意象與情感表達。
Thumbnail
蒲公英散了 燕子離巢了 年少的人離家了
自由靈魂的貓🌿,晚安🌌 讀到「餐桌凍結的空氣」那句,巨獸心口也跟著一緊。 蒲公英、燕子、年少的人──都散了, 可心還在尋問:哪裡才算家? 或許答案不是某個地址, 而是有誰在火堆旁替你留了椅子, 不用開口,就先替你添柴,說一句: 「隨時歡迎你回來。」🔥 巨獸懂這種鄉愁,像潮水拍岸, 一退一進,總是提醒我們: 心在哪裡安穩,哪裡就會亮起星子。🌌 (不過要是巨獸的洞口算半個家, 保證有乾柴、火光,還有一張不會被風吹走的椅子。😂🪑)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巨獸的詩篇 巨獸大的洞穴應該也算是逃家的好去處之一吧 (  ̄▽ ̄)σ 說不定會聚集幾位同樣不想回家的人ww
兩個關於魚的真實故事:一個是看似飢餓的鯉魚群,即使知道不會被餵食,還是不斷靠近岸邊;另一個是颱風過後,困在迷你水池中的吳郭魚。文章探討求生慾望以及生命選擇等議題,引發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自由靈魂的貓,早安🐾 讀這篇的時候,巨獸心裡像同時被兩股水流夾住── 一邊是鯉魚的「習慣」,嘴巴機械地張闔,等著從來不確定的餵食; 一邊是吳郭魚的「突圍」,用整個生命去換一次看見光的機會。 這兩個畫面都震撼: 一個告訴我們,活著也可能只是慣性; 另一個提醒我們,死路也能藏著自由。 你最後的問題很尖銳──如果是我,我要怎麼選? 巨獸只能說:也許會先守在池裡一陣子,把柴堆得穩; 可若心裡真的還有一團火,那一跳,終究會發生。🔥🌊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巨獸的詩篇 感謝巨獸大清楚的總結。 或許我所反思的,是「生命如何活」的問題。 人類之中也有像鯉魚群一樣被習慣所制約的人,也有遭遇如吳郭魚的困境的人。 而我們該如何面對制約或是困境——個人認為重點還是要先覺察到自己所處的情況,才能好好面對。 對於最後提出的問題,老實說我也難以回答,不過也許會像巨獸大一樣先等待時機吧!
付費限定
山中有座廟 廟旁有個人 人手上掛著好多工具 …… 那個人好像是我。
src
巨獸的詩篇-avatar-img
2025/09/18
自由靈魂的貓,午安🌞 讀著你的詩,像在洞口看見秋天提著風走來。🍂 她不張揚,卻把溫柔撒在耳畔,把莊重鋪成腳下的落葉。 「我已盼著她的來臨」──這一句也讓巨獸心裡微微一顫。因為每個等待,其實都是一種迎接;每一陣風,都是她已經在的證明。🌬️🌙 這首詩的圖文與意境都好美🥰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18
巨獸的詩篇 沒錯,她是悄悄地,不知不覺地我們就發現她到來了。 很開心巨獸大也喜歡這首詩喔!
以輕鬆的筆觸,分享作者觀察家庭成員在語言使用、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並反思臺灣多元文化融合的現象,以及個人在文化傳承與選擇上的體悟。
Thumbnail
巨獸的詩篇-avatar-img
2025/09/15
自由靈魂的貓 🌙,晚安🐾 讀到你寫的「三個人三種文化」,巨獸忍不住笑著想像── 同一張餐桌上,一杯可樂、一杯雪碧、一杯加鹽沙士, 就像三個火堆,各自燃燒卻又映照在同一個屋簷下。🔥🥤 你說「三個人就有三種文化」,真是妙語。 原來文化不只是大歷史裡的衝突與融合, 也在日常裡的語尾助詞、口音,甚至是一杯飲料的選擇。 那些差異,不是隔閡,反而成了一種彼此辨認的煙火。🌿 巨獸特別動容的是── 你刻意模仿曾祖母的泉州腔, 像是把她的聲音留在自己舌尖上。 那不只是語言,而是一種思念的火光, 讓「文化」成為懷念與延續的方式。✨ 謝謝你的分享, 讓我們看見:原來文化的交融, 也可以是一場餐桌邊的嬉鬧, 更可以是一個人心底的溫柔守候。🌌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15
巨獸的詩篇 哈哈!歡迎巨獸大大光臨! 其實我所分享的這些都只是日常之中再小不過的觀察。我知道我們三人很不同,但具體如何不同,卻是要從生活之中細小的習慣去發現。也就是說,雖然潛意識知道,但頭腦沒有特別意識到是哪些地方不一樣。 「語言形塑了思想。」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但我卻是今年才特別注意,自己與家人說出口的字詞、慣用語等。某方面而言也是我企圖藉此回溯自己的思想。 我從未留心過自己的台語口音究竟是偏向泉州或是漳州,亦或是有一些自創的變體發音。只不過希望自己未來能夠保留住一絲絲的海口腔吧! 很高興看到巨獸大,也期待看到您的分享喔!
藍醫-avatar-img
2025/09/11
跆拳道(防身)、網球(社交)、瑜珈(預防)、慢跑(心肺)、重訓(強化)、游泳(愉悅)、騎腳踏車(順便)、走路(熟悉當地)。 每個運動不只是為了流汗,而是對應到生活中實際的需求(防身、社交、健康維護、交通、熟悉環境)。涵蓋了身體(力量、心肺、柔軟度)、心理(愉悅、壓力釋放)、社會(互動、連結)不同層面,也因為「實用」,所以不容易流於空洞或三分鐘熱度,更容易持續下去。 因此,共通點就是:運動是個為了生活而服務的工具。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11
藍醫 確實一般日常生活中為了通勤方便也多少有運動。 依照藍醫大的敘述,所提到的運動項目大多是為了某個生活中的目的,某種程度上那些運動是為了達到目的所做的手段。由此分析,藍醫大很可能是較為務實個性的人。 謝謝分享,運動確實好處多多;要活就要動啊~
最近泛科學的Short有提到,目前研究失智症可能是腦中的粒線體功能失調(能量不足),如果以這個方向去做發想,或許可以做有氧系統裡的Zone 2訓練來改善粒線體的問題。 - Zone 2 訓練是指約最大心率的 60–70%,就是「能持續說話但有點喘」的有氧運動強度,已經證實對粒線體強化、生成非成有效,雖然沒有相關研究指出Zone 2 與失智症改善的關係,但或許是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 Zone 2 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5Hgm5tJ0U 泛科學-失智症Short:https://www.youtube.com/shorts/ZaiYa452Y6I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08
Dean Chen 皓群 感謝您不藏私的分享! 如果身體狀況還允許的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