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英雄末日

含有「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英雄末日」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過去這個月,釀電影策劃了英雄專題,訂名為「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英雄末日?」——我深知網路上關於這個電影宇宙、以及相關的美漫背景知識已經非常充足,因而向作者們邀稿時,希望得到的是對角色象徵意義的思考,以及創作脈絡的介紹。
Thumbnail
得到了不死詛咒的 Deadpool 在三部曲中努力自殺,最後成功與否這裡就不爆雷了,但這樣的作為是出於他自我意志對自由的追求,抑或是被第四面牆外的編劇操控的結果?「認識真實,而充滿能動性的 Marvel 宇宙之王」和「被關在牆的內側(果殼裡)任人宰割,還必須全程觀看的悲劇之王」兩者,只有一線之隔⋯⋯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超人」所代表的光輝、明朗、正義,還有那份純真的赤子之心,是超人之所以為超人,最基礎、最核心、最裡面的終極意義。讓超人大發狂殺人、讓超人穿起暗色緊身裝承載悲情與黑暗,這只是讓「超人」距離克拉克.肯特的運行軌道愈來愈遠,以巧言令色的媚俗劣招挑逗千禧世紀的蒼白觀眾,乞討他們的垂青。
Thumbnail
大型電影公司其實對超級英雄漫畫本身,一點都不感興趣。他們要的只是作品背後累積的文化資本,這些資本滿足了眾多需求:給了觀眾「超級英雄」這個概念其實具有實質內涵的幻覺、可以拉攏漫畫迷、還可以作現成的劇本素材。更重要的是,因為超級英雄的概念本身是空洞的,他們可以填補任一種早就熟悉且感到安心的電影元素進去。
Thumbnail
希米露-avatar-img
2018/04/14
1
好完整的整理與分析。^^ 此外,《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算不算是最後提到的「超級英雄電影的後設電影」呢?
1
桑妮-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4/14
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一般來說,我會主張meta films可以有直接跟間接(direct and indirect)的兩種型態。前者跟後者的差別主要在於電影到底有沒有在自己創造的虛構世界中進行自我指涉。direct的情況是有的,它直接借用敲破第四道牆等手法指出電影本身的虛構性;但indirect的情況則是,電影雖然沒有點破電影本身的虛構性,卻電影內容卻與對於作品本身具有的特性進行點評和分析有相關。在這個意義上,你的確可以說The Lego Movie有那麼一點後設的味道(畢竟,它的很多笑料與趣味都是建立在玩弄流行文化社群對這些智慧財產的刻板印象上)。 但無論是真正有敲破第四道牆的Deadpool,還是間接討論居多的The Lego Movie,他們在一個意義上都跟我在內文中所希冀出現的那種後設電影不一樣。這裡與其說是手法問題,不如說是題材問題;我所希望出現的那種後設電影需要有更強的歷史意識,需要以哀傷、反省這種方式去扣問"當年何以如此、當年何以美好等等"。在這個意義上,就算現在市場上的確有一些大玩後設趣味的英雄電影,但它們卻又跟這裡內文說的那種類型不一樣;因為這些電影的後設所反映的是超級英雄電影文化的當下,但我內文中所希冀出現的那種,卻是反映超級英雄電影文化的過去─而這也就是問題所在,超級英雄電影文化仍然是一種現在進行式,而且愈演愈烈,所以邏輯上,這樣的電影絕對是還沒出現的。
超級英雄是否會葬送電影的未來?西部片是否就只能做為歷史陳跡?武俠片能否從沉寂中找到新生?我想,答案永遠只會有一個:能夠開創未來的,只有將感動延續、超越時空的好電影,以及充滿熱情的電影人與觀眾。
Thumbnail
當前的盛況如日中天,但其實也暗藏了文化、地域的侷限。過度重複造成的單一化,最終依然越走越窄,終於沒落。如同史蒂芬.史匹柏曾經警告的,超級英雄電影再過度炒作下去,終究會走上西部片的老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