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果殼裡的宇宙:是誰有超越的知性、不會死還喜歡穿紅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答:聖誕老人

想像一個角色,他擁有無限的生命,在知性上也超越了同個宇宙裡絕大多數存有所能體會的領悟——根據這兩項特質,或許多數人會在心中描繪出一個類似神明的形象,但 Marvel 給了讀者們另外一個創意無限、甚至還有些諷刺的答案:Deadpool

本名 Wade Wilson 的 Deadpool 生來是一個普通人,擁有悲慘但也不太特別的成長過程,以傭兵為職業的他就是個普通的雜魚,直到他的膝蓋中了一箭得了癌症,不想死的他選擇接受名為 Weapon X 的實驗——長話短說(註1),Wade 如願以償(雖然大概和他原先想的不太一樣),而 Deadpool 也從此而生。簡單的介紹後,本文將透過探討 Deadpool 兩項最廣為人知的能力:能夠再生不死及穿越第四面牆,展現 Deadpool 這個角色除了無厘頭歡樂搞笑之外,更是一個複雜巧妙的存在。

  • 註1:因為漫畫與電影版本的差異,以及漫畫中許多不同支線故事的設定差異,本文不討論 Deadpool 如何變得不死。但如果你想知道,(!防雷!)根據漫畫:他的再生能力是 Weapon X 實驗的結果;而不死之身,則是因為把妹相關的意外,遭到薩諾斯的不死詛咒。

未知死,焉知生?

死亡對於人類來說,一直是從古至今的大議題,關於死亡之意義的探求,也很大地影響人們如何看待生命。人類鍥而不舍地想要超越死亡,手法與途徑也根據對死亡的理解而有所不同。古時有帝王術士遠赴海外求仙丹妙藥;現代人也透過各種延緩衰老的科技或更極端的人體冷凍技術,企圖追求長生不死。基督宗教裡把死亡看做回歸永生的途徑,生命的終極目標在於進入天堂。此外,也有繁衍後代延續基因、著書立言以求被世人記得等多元的途徑。

Deadpool 的故事也開始於他不想死,但在他的故事篇幅中,這只是用來開頭的一個小前提。當絕大多數的童話故事都在「happily ever after」(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束的時候,Deadpool 更成人取向且更現實的敘事對此提出挑戰:Deadpool 的獨特性在於他並非古往今來那一大堆追求永生的故事,而是一個「死不了」的人,在接下來的漫漫人生中該如何面對存在、時間與世界之於他的意義。

海德格哲學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著「死亡」這件事情而發展開來,他提出了人是「向著死而存有」(德語:Sein zum Tode.)的。簡單來說,海德格認為人的未來只有「死亡」這一件事是確定的,而人是在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有限、終將要死的前提下,才會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說,是生命的有限性催動人類積極過活,努力尋找並賦予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對死亡以及其必然性的理解,才能讓人思考自己存在的本質。

Deadpool 可以被理解為「後天被解消了死亡」的人。根據海德格,Deadpool 不再能去體驗這個人最私密的、理應要是必經的行為:死不能由人代勞,意味著他永遠無法像其他人類一般走向終點。然而因為工作性質還有所處的宇宙,對死亡他面對得比大部分角色都多也更接近,但自癒因子和不死詛咒使他在致死的狀態下再生回復,因此又永遠無法得到、面對真正死亡所賦予的「生的價值」。對他來說,生命的意義不能說沒有意義,因為死不存在,生也變得不一樣了。

此外,Deadpool 除了不死,似乎也不會老(或是老得非常慢),(註2)漫畫中一千年以後的他看上去似乎沒什麼變化,而他曾經的夥伴、朋友、仇家幾乎都已死去多時。對不老不死的 Deadpool 來說,「時間」是否還有意義呢?失去「死亡」(終結)和「衰老」(變化)使得 Deadpool 的存在失去時間性,他與生滅變化的世界也因此斷離。這或許也是他總是表現得輕浮並且超脫於情境的原因之一。

當然,也不是沒有「長生不死者是怎麼活的」這類的故事,例如因為行政疏失被漏填上生死簿的彭祖,以及吃了人魚肉而長生不老的八百比丘尼。然而這類故事的敘事多偏重在他們是如何獲得永生,以及他們是如何脫離永生的狀態。上述兩位以活到八百歲為人稱道的角色最後也都死了,但 Deadpool 還在他的故事裡活蹦亂跳,不停地在日常裡探險和嘴砲。

  • 註2:在漫畫《X-Force/Cable: Messiah War #1》(May, 2009)中,Deadpool出現在一千年後的未來,看起來似乎活得挺好。雖然他沒有拿掉頭罩,但可見的外觀及說話方式都和一千年前無異。

超越的知覺:突破第四面牆

所謂「第四面牆」,指的是舞台中,面向觀眾的假想的「牆」,也就是觀眾所處的現實以及演員所處的虛擬故事之間的界限。演員在牆的內側假裝觀眾不存在地演戲,觀眾則在牆的外側觀看演出,牆內牆外(台上台下)並不會有互動。Deadpool 無論在漫畫或是電影中,都不時地展現他「突破第四面牆」的能力,也就是說,他知道自己是個漫畫人物,也知道觀眾的存在。

Deadpool 是整個 Marvel 宇宙中唯一知道自己其實只是一個漫畫人物的角色。他對此毫不掩飾地不斷在漫畫裡吐槽自己、吐槽編輯,在電影裡對著觀眾講話並評論自己的「演出」。這樣的橋段,一方面增加了他與觀眾之間的親密感,另一方面,卻也顯示出他與自己同個宇宙的其他角色之間,因為這一層知覺上的不同認識,而產生了疏離。當 Deadpool 對著觀眾擠眉弄眼、說俏皮話,漫畫框框裡的其他人物並沒有能力去認識第四面牆外的情境,因而完全無法理解 Deadpool 說話的對象以及話語內容的意涵。在他們的認知裡,事情就是「Deadpool 瘋了」這麼簡單。

作為唯一知道真相,也不吝分享真相的人,Deadpool 成了與眾不同的異端,一個孤獨的先知。因為他所認識及感知到的世界超越眾人所能想像,他就算知道得比誰都多,比誰都接近真相,也無法獲得信服和認同。(註3)先知總是孤獨,異端也往往被主流價值斥為邪說。就像伽利略因為捍衛日心說而被教會壓迫,Deadpool 是 Marvel 裡的卡珊德拉(Cassandra)(註4):他是最接近真實的先知,然而所有「預言」都被視為瘋子的妄語。

Deadpool 是被隨機挑選而帶離第四面牆的洞穴(註5)的囚徒,無論是漫畫還是電影,都沒有明確解釋 Deadpool 為何獲得突破第四面牆的能力。有人認為,他認識上的超越或許來自於他不凡的肉體感知經驗:因為癌症與治癒因子在他的體內不斷拮抗,讓他總是在感受疼痛、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也因此對於存在與世界有更多的體悟和經驗。又或者,也可能是癌症或細胞增生對腦部的影響,使他產生了「自己是漫畫人物」的幻覺。(註6)

我們終究無從得知 Deadpool 是在虛構世界裡「認識到」真實,或是「幻想出」更深一層的虛構世界。但若要保存我們(觀眾世界)的真實,前者確實較符合觀眾的認識角度。當薩諾斯對鋼鐵人說:「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背後隱含的意義是:過分的超越和秀異無疑是一種負擔。當眾人皆沉醉於「虛構」世界的夢魅,Deadpool 卻獨攬「真實」的詛咒。

  • 註3:除了其他角色不能理解 Deadpool 之外,(!防雷!)X 教授曾在《Deadpool Kills the Marvel Universe》(2011~2012)中潛入 Deadpool 的意識,並因此徹底了解了 Deadpool 所認識到的真實世界。完全無法接受「自己是漫畫人物,畢生心血、情感只是故事情節」的 X 教授過分震驚,就被嚇死了。
  • 註4:卡珊德拉(Cassandra)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特洛伊(Troy)的公主,擁有完美神準的預言能力,但同時也獲得「所有預言都沒人相信」的詛咒。
  • 註5:柏拉圖理想國中,用洞穴之寓闡明思想解放和對世界認識的昇華過程。
  • 註6:不能排除 Deadpool 真的瘋了的可能性。但這也代表第四面牆外的「我們(讀者)的世界」也只是他的幻想。因為與主要內容無關,本文就不討論是莊周夢到蝴蝶,還是蝴蝶夢到莊周了。

存在主義裡荒謬的生命:自殺是嚴肅的哲學問題(註7)

本文認為《Deadpool Killogy(死侍屠殺三部曲)》(註8)最能完整闡述 Deadpool 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他的意識形態。對 Deadpool 來說,他所處的宇宙裡所有人物所經歷的「現實」,都是虛構的、假的、被第四面牆外的他人所擺弄的,他們的生命是可悲並缺乏真實意義的。這樣的認知讓他興起了「藉由殺死所有人,使他們都得到真正自由,不再被創作者擺弄」的想法。

首先,在《Deadpool Kills the Marvel Universe(死侍屠殺漫威宇宙)》中他為了要讓其他角色脫離活在虛妄中被操弄的可悲命運,決定殺光其他角色讓他們得到自由。並且,為了避免未來第四面牆外的人不斷創造新的角色,Deadpool 決定抹去所有「啟發超級英雄/惡棍角色的概念」的文學名著人物,因此有了《Deadpool: Killustrated(死侍屠殺文學名著)》。然而啟發英雄概念的靈感變化萬千,無法根除。Deadpool 在第三部曲《Deadpool Kills Deadpool(死侍屠殺死侍)》中找到的終極辦法,就是自殺。作為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只要所有世界的 Deadpool 都消失,真相的根源也被抹去。

Deadpool 的意識形態以及三部曲中的種種作為,恰恰暗合存在主義的精神。(註9)存在主義相信「存在先於本質」,(註10)也就是說,所有道德標準、終極目標、信仰等等生命的意義,都是在「人的生存與存在」的前提下被創造出來的。在這樣的思想中,世界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是我們賦予世界意義。因此善惡、公平、正義等概念都被消解,生命也沒有絕對的意義或終極目標。據此,沒有人有辦法解答「存在的意義」的問題,但是人為了活下去,又有著不得不探問此問題的衝動。人們終其一生只能絕望地擺盪於「尋找生存價值的衝動」以及「解答的不可能」之間,「我為什麼不自殺」便成了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Deadpool 明白他所處的世界是虛妄的,生命是「荒謬」(註11)的、沒有意義和終極目標的。他不在乎規則,也會做出在別人眼中看似離經叛道的事情,因為對他來說,規則和「正道」本來就不存在。但同時,他仍試圖用殺人或自殺的方式渡化整個宇宙。

  • 註7:這句話來自卡繆《薛西弗斯的神話》的開首:「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自殺。」這句話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經典闡述。
  • 註8:如果你想知道得更詳細,這篇文章講得很好。
  • 註9:關於存在主義,01哲學解釋得更詳細也更好,若想知道更多,可以詳閱。
  • 註10:法語: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 這句話是沙特說的。
  • 註11:「荒謬」在存在主義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維基百科提供了簡單的釋義。

結語:果殼裡的宇宙——Deadpool 是誰?

「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我仍自以為是無限宇宙之王。」哈姆雷特(註12)這麼說,而霍金則用它作為充滿隱喻的書名。(註13)得到了不死詛咒的 Deadpool 在三部曲中努力自殺,最後成功與否這裡就不爆雷了,但這樣的作為是出於他自我意志對自由的追求,抑或是被第四面牆外的編劇操控的結果?「認識真實,而充滿能動性的 Marvel 宇宙之王」和「被關在牆的內側(果殼裡)任人宰割,還必須全程觀看的悲劇之王」兩者,只有一線之隔。

獲得永生不死以及穿越第四面牆的能力/詛咒,無疑讓 Deadpool 變成了一個關於存有、真實、時間的形上學問題。Deadpool 在「知道自己是漫畫人物」、「知道自己被觀看」的設定下,明白自己只是真實世界中無足輕重的花絮,「Deadpool 是誰?」「Deadpool 存有的意義為何?」並非是由他自己決定的,而是取決於觀眾(集體的知覺)根據他所知覺到的定義。假設他是自由的,他大可以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而不作為,然而他卻痛痛快快地給了我們從漫畫、電影到電玩一系列的好故事。他可以嚴肅看待自己荒謬的存在和被詛咒的生命,卻選擇用俏皮話逗笑牆內和牆外的人。或許就是因為認知到自己的無足輕重,才能順性自得地為所欲為。

即使牆內的角色認為他是瘋子、牆外的觀眾認為他是丑角,作為認識自己脈絡的存有,Deadpool 比誰都清醒。那些被認為不得體的脫序表現,或許才是最「識得大體」的。反正有觀眾在看,何不給他們一場好戲呢?

  • 註12:“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場。
  • 註13:Hawking, Stephen W. (2001).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New York, NY: Bantam Spectra.


【釀電影】2018年4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英雄末日?》專題
〈英雄的系譜——超級英雄、西部牛仔與中國武俠(上)〉by 乃賴
〈英雄的系譜——超級英雄、西部牛仔與中國武俠(下)〉by 乃賴
〈未來昔日——美國漫畫的重生、轉化,與改編的困境〉by 桑妮
〈那些看著我長大的超級英雄〉by 陳煒智(Edwin W. Chen)
〈時間證明了我有多愛你們——《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by Lizzy Lin
〈果殼裡的宇宙:是誰有超越的知性、不會死還喜歡穿紅色?〉by Ning K.

《釀影評》專欄
〈《一級玩家》:淨化了的宅世界,但愛還在〉by 唐澄暐
〈魔女:一個嬰兒期與青春期試煉疊合的個體〉by 波波
〈熟悉卻不熟悉的奇幻台北——《小玩意》的文化衝擊〉by 但唐謨
〈《羊之木》,與吉田大八的兩套戲法〉by 橘貓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專欄
〈那些溢出景框之外的小玩意〉by 蔡嘉瑋

【釀酒師】人物專訪系列
〈釀酒師 1 號|「因為我是我」——專訪《小玩意》導演王洪飛〉

【在故事裡投影美好的光】講座側記
〈不多不少的顏色——談電影中的色彩運用〉PART 1
〈不多不少的顏色——談電影中的色彩運用〉PART 2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死亡是你所害怕的嗎?覺得活著比較好?永遠沒有人知道,死亡後的世界長怎樣,因為去世的人一去不復返呀! 常常長輩會說:「阿你不要做壞事,小心到18層地獄後被閻羅王懲罰!」請問是從哪裡知道有地獄、閻羅王的啊?以科學的角度看來,一切都是人類想像的。 相信喜愛閱讀的各位,多少耳聞過「瀕死經驗」這個名詞。我就來
Thumbnail
死亡是你所害怕的嗎?覺得活著比較好?永遠沒有人知道,死亡後的世界長怎樣,因為去世的人一去不復返呀! 常常長輩會說:「阿你不要做壞事,小心到18層地獄後被閻羅王懲罰!」請問是從哪裡知道有地獄、閻羅王的啊?以科學的角度看來,一切都是人類想像的。 相信喜愛閱讀的各位,多少耳聞過「瀕死經驗」這個名詞。我就來
Thumbnail
我希望你現在感到放心,因為死亡不是結束,出生也不是開始。 Q. 我一直害怕死亡,我死後會發生什麽事呢? A. 首先,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因為你永遠不會死。當那個被一般人稱為「死亡」的變化或過渡階段發生時,唯一會真正逝去的部分是肉體,而這不過是你的外殼而已。 如瑪麗.伊麗莎白.弗萊(Mary Eliza
Thumbnail
我希望你現在感到放心,因為死亡不是結束,出生也不是開始。 Q. 我一直害怕死亡,我死後會發生什麽事呢? A. 首先,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因為你永遠不會死。當那個被一般人稱為「死亡」的變化或過渡階段發生時,唯一會真正逝去的部分是肉體,而這不過是你的外殼而已。 如瑪麗.伊麗莎白.弗萊(Mary Eliza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不要喪禮,燒一燒看要埋在土裡、灑向海裡,都可以。我的人生就這樣而已,沒甚麼值得後人提起,前人想起;那只是一副軀殼而已,魂魄早已不在這裡,在你腦裡。你們都非常值得鼓勵,在我人生最後一里,沒有強留沒有遲疑。不要懷疑,我只存在你的記憶裡、深達心底,零距離。
Thumbnail
不要喪禮,燒一燒看要埋在土裡、灑向海裡,都可以。我的人生就這樣而已,沒甚麼值得後人提起,前人想起;那只是一副軀殼而已,魂魄早已不在這裡,在你腦裡。你們都非常值得鼓勵,在我人生最後一里,沒有強留沒有遲疑。不要懷疑,我只存在你的記憶裡、深達心底,零距離。
Thumbnail
「是你的想像力把它『惡化』了」 「我們不戳破是保有你生命尊嚴最後的矜持也是我們給你最大寬容度的自由」 「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愛你但是只要在乎你的人愛你就足夠了」 「不要想像自己能夠做到100分 ,那不可能你又不是我,我就算不圓滿亦是圓滿」
Thumbnail
「是你的想像力把它『惡化』了」 「我們不戳破是保有你生命尊嚴最後的矜持也是我們給你最大寬容度的自由」 「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愛你但是只要在乎你的人愛你就足夠了」 「不要想像自己能夠做到100分 ,那不可能你又不是我,我就算不圓滿亦是圓滿」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如果將漫畫、OVA、影集等皆納入討論的範圍,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所有人都只是透過「即將到來的死亡」,去理解「生命存活」的意義,但這個重新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人人卻大不相同(附註1)。 在這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本能者」(類似及時行樂)。末日將近,反正要活也活不了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如果將漫畫、OVA、影集等皆納入討論的範圍,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所有人都只是透過「即將到來的死亡」,去理解「生命存活」的意義,但這個重新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人人卻大不相同(附註1)。 在這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本能者」(類似及時行樂)。末日將近,反正要活也活不了
Thumbnail
  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 你會希望渡過一個任何事情都能夠做到的一天後死去。 還是希望成為行屍走肉永遠失去任何感受,並且無法死去?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吧? 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未知的死亡總是令人感到恐懼。 我們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揹負上了許許多多的負擔與責任。 庸庸碌碌過了一生,
Thumbnail
  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 你會希望渡過一個任何事情都能夠做到的一天後死去。 還是希望成為行屍走肉永遠失去任何感受,並且無法死去?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吧? 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未知的死亡總是令人感到恐懼。 我們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揹負上了許許多多的負擔與責任。 庸庸碌碌過了一生,
Thumbnail
觀影心得有微雷請小心服用:這是一個屬於人在地球上為何活著的古老提問與所有的答案都正確的電影。「活著」,可以是夢想沒有實現的活著,可以是夢想終於實現後,發現並沒有不同的活著,也可以是沒有夢想活在風吹葉落的當下。
Thumbnail
觀影心得有微雷請小心服用:這是一個屬於人在地球上為何活著的古老提問與所有的答案都正確的電影。「活著」,可以是夢想沒有實現的活著,可以是夢想終於實現後,發現並沒有不同的活著,也可以是沒有夢想活在風吹葉落的當下。
Thumbnail
我坦然的,讓部份的自己死去換來活著。不管怎樣,都不要否定自己。 別人怎麼做,都是別人,那是他們,不是我。也不是你。 最後,的確只有自己能跟自己和解,放過自己。
Thumbnail
我坦然的,讓部份的自己死去換來活著。不管怎樣,都不要否定自己。 別人怎麼做,都是別人,那是他們,不是我。也不是你。 最後,的確只有自己能跟自己和解,放過自己。
Thumbnail
得到了不死詛咒的 Deadpool 在三部曲中努力自殺,最後成功與否這裡就不爆雷了,但這樣的作為是出於他自我意志對自由的追求,抑或是被第四面牆外的編劇操控的結果?「認識真實,而充滿能動性的 Marvel 宇宙之王」和「被關在牆的內側(果殼裡)任人宰割,還必須全程觀看的悲劇之王」兩者,只有一線之隔⋯⋯
Thumbnail
得到了不死詛咒的 Deadpool 在三部曲中努力自殺,最後成功與否這裡就不爆雷了,但這樣的作為是出於他自我意志對自由的追求,抑或是被第四面牆外的編劇操控的結果?「認識真實,而充滿能動性的 Marvel 宇宙之王」和「被關在牆的內側(果殼裡)任人宰割,還必須全程觀看的悲劇之王」兩者,只有一線之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