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觀傑

含有「鄧觀傑」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如果說人的一生是由「選擇」構成,那麼促使人類持續活下去的動力,或許就是尋找人生中各種疑問的答案。包含家庭、人生,甚至是自己存在的意義,每個人尋求解答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對於小說家鄧觀傑而言,他的方法則是「寫小說」,而這些尋覓答案的過程,也造就《廢墟的故事》的誕生。
Thumbnail
《廢墟的故事》是觀傑在得了多項文學獎後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故事不約而同帶點魔幻色彩,卻又觸及「台-馬」二地或「離家/返鄉」的主題。如果說《花甲男孩》寫的是楊富閔眼中的台南,那麼《廢墟的故事》則是跨越國籍的「北漂」,回望自己故鄉馬來半島。主題也涉及少見的馬共歷史,以小說視角看見這段被醜化的過往。
Thumbnail
在書的後記裡,作者鄧觀傑明確揭示了,在隨著年紀增長,使我不敢貿然寫小說的原因: 也許是因為,我對太多事情感到困惑。比如原生家庭的創傷、比如身為華人的意義,書寫的技藝、無故降臨於人的不平之事⋯⋯我滿腹狐疑,而小説是我唯一學會提問的方式。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九日
好深刻的書評 "小說擅於模糊而非釐清,長於歧義而非定義,因此每當我嘗試用小說為問題找出答案,那些答案都誘導我走向更遠的問題。太多問題而太少答案,書寫因此艱難挪動" 這段實在是直接命中這幾年面對寫作的心情,作者把小說人面對簡短明確的論述無法直接了然地吞下的糾結,描述太具體了,以前總覺得我寫文章就開始藏,想把原生經驗模糊到難以辨識,又想真實到讓看的人可以感同身受,但卻不希望傷害親近的人,藏來藏去,乾脆就又埋起來了。 "我無禮地批評那是因為發言者掌握情感的能力過於粗糙,無法藉由不同生命經驗者詮釋自我感受的方式,咀嚼同樣一份思念可以有怎樣的層次。那幽微的差異,類似的劇情,之所以能夠各有所好,正正是小說存在的必要性。"我也很喜歡您寫的這段,正因為如此,小說才迷人,才不容易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