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劇集

含有「韓國劇集」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魷魚遊戲》之所以能夠迅速席捲全球,除了極端衝突的戲劇張力,更因其具備「高概念」敘事設計(High Concept Narrative)。 這種設計方式,讓劇集擁有極高的辨識度、商業潛力與文化穿透力,使其在短時間內席捲全球影視市場。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導演黃東赫在專訪中曾提到,第一季的參賽者「年齡偏高」,第二季則更加深挖當代社會議題,特別是年輕世代面臨的生存困境。因此,虛擬貨幣「破產者」的出現,不僅反映了現代金融市場的風險,也進一步強化了劇集對資本操控與貧富差距的批判。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Blue-avatar-img
2025/03/05
永遠要把開心生活放在第一位辣!
Elizabeth KT W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5
Blue 輸光了就去參加魷魚遊戲🤑
《魷魚遊戲2》007與149這對母子檔的存在,不僅為劇情注入強烈情感張力,也映照了心理學、亞洲文化價值與影視敘事學三大層面的深層思考。 這對母子,既是生死競技場上的親情試煉,也是一場倫理困境的道德拷問。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本篇文章探討《魷魚遊戲2》中趙賢珠一角如何顛覆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並藉由其跨性別身份,反思社會規範與邊緣群體處境。文章分析趙賢珠的角色設計如何挑戰二元性別框架,展現性別流動性與韌性,並促使觀眾直視社會現實與自身偏見。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魷魚遊戲2》以反英雄視角重塑成奇勳,顛覆傳統英雄神話,探討英雄存在的可能性、體制操控與個人意志的對抗,以及英雄主義的代價。劇中成奇勳的選擇導致朋友390號死亡,引發觀眾反思英雄的定義與社會階級批判。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魷魚遊戲2》運用戲劇性反諷、觀眾身份認同、懸念設計與後設敘事等敘事技巧,創造出沉浸式觀影體驗,成功操控觀眾的情感與理性。文章分析李炳憲飾演的001角色如何透過資訊落差與雙重解讀空間,引發觀眾的心理焦慮與期待,並探討懸念設計如何使觀眾產生「上癮感」,以及後設敘事如何讓觀眾反思遊戲背後的權力結構。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本篇文章分析《魷魚遊戲》中孔劉飾演的推銷員角色,透過紅藍光影的對比,以及陰影、懟臉特寫等攝影手法,展現其角色的複雜性與戲劇張力,並探討其象徵意義以及與其他經典作品的呼應。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宇宙人-avatar-img
2025/03/03
我覺得你的觀點好有趣。死去的老爺爺和2裡的管理者的心態是什麼呢?我很好奇👀
Elizabeth KT W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5
宇宙人 看一部電影或影集時,我們可能會因為華麗的視覺效果而驚嘆,也可能因為其中隱藏的社會批判而陷入沉思,這兩種解讀沒有高低之分,也並非互相排斥,而是共同豐富了我們對影視的理解,這是我寫這一系列文章的意義,也是我個人在看待影視戲劇時的樂趣! (當然,也有順便交學校作業的意思啦 🤣🤣🤣)
在影視創作中「反差」是一種極具張力的敘事手法,而《魷魚遊戲》(Squid Game)便是這種對比藝術的經典範例。從色彩鮮明的童趣場景,到殘酷無情的生存遊戲,每一幕都充滿強烈的衝突感,讓觀眾在震撼與深思間游移不定。
Thumbnail
5/5魷魚遊戲2
車世音這個角色,李英愛是演得過於用力了點,但情緒上的轉折上時強時弱,時而理性明智,時而柔軟怯懦,最終都將她的情緒帶往她所想要完成、她所喜愛的、她自我要求的舞台上:「無論如何都要將自己燃燒綻放!」而這不僅成為讓她能夠站在那個位置上最佳的理由,也讓她「內心的熱愛」那樣清澈地顯露出來!
Thumbnail
同意,如您所說,這部劇就是看李英愛的演技,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劇中所有的配樂(自創曲及古典樂曲),其他大致就是原作《Philharmonia》的劇情再翻拍,就比較沒甚麼好講了。這部韓劇精彩之處,在於插曲(及她所指揮演出的所有樂曲)與劇情搭配得非常好(都有隱含的意義),是近年來少數稱得上是一部具有"音樂內涵"的韓劇,如果了解劇中插曲的安排(或創作)的話,看這部韓劇時應該會有更多的悸動!https://vocus.cc/article/65ae929ffd89780001c547d5確實如您所說,網路上討論此劇的人不多,因為如果只看劇情的話,真的有諸多過於狗血或太過唐突的意外,也有意料之中但沒被完整說明的部分,但是如果聚焦在李英愛的演技及音樂(配樂)上,確實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優質韓劇!
換日線-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02
馬克樂透客/Mark Happy Talk 原作要去哪裡看有中譯的?因為對音樂沒有著墨,所以沒有就這部分寫,但原則上知道它各有意涵。李英愛這個角色情緒疊得很好,只是冷漠的部分再稍微在表演上拿捏一下,就更流暢了。我想台灣沒有辦法討論這部劇的很大因素,應該還是來自於音樂的部分需要有點深度的理解,才能懂得它劇情的起伏是怎麼被跟著音樂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