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獨處

含有「如何獨處」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是法蘭岑第一次在華語世界舉辦新書講座,雖然只能透過連線,但誠意十足地跟讀者分享疫情下寫作《十字路》的過程,也解釋了為什麼要把故事放在1970年代等等。
Thumbnail
嚮往以久的獨居生活,在被無盡的時間拉長之後開始消磨殆盡。原來憧憬有時是建築在想像或新鮮感之上。 在極致的獨處時間裡,陽台成了給予我短暫間隔與逃脫的空間:公眾的喧囂對談恰好反襯出獨處的沉靜。或許我們有培養孤獨之必要,便也有尋求群眾之必要,不論那是認同、歸屬或只是關於存在的確認。
Thumbnail
沒完沒了的Covid-19,不只讓“口罩”和“社交距離”又紅又夯,也打響“隔離”的知名度,如何因應“隔離”中的孤獨,也成為話題。對外派來說,“隔離”沒有自主或強制的選項,反正就是生活常態,招架孤獨的撇步,各憑本事,也各有巧妙不同。進入數位時代,常常是揪團孤獨—孤獨的場景,以揪團的形式呈現。 Jona
出門在外,外派也好,宣教士也罷,無論待多久,還是移植插枝的外來種;遙遙相望土生土長的母國,也因為漸行漸遠,不再是原生種。時間空間的距離,模糊了故鄉他鄉的界線,旁觀者清的篤定,被現實篩得七零八落,只剩下霧裡看花的忐忑。即便在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中摩肩擦踵,獨處模組開啟,已經是慣性,也定格為常態。至於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