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未來

含有「接觸未來」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是我年初談天時發想的思緒,時值《三體》被網飛改編影集,當時接連看電影《接觸未來》的評點和《流浪地球》的評點(與三體同樣作者),加上韓國科普書《電影中的有趣科學》提及,深感《接觸未來》與《三體》兩個作品都是劃時代的鉅作
Thumbnail
4/5接觸未來
avatar-avatar
YJ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yxJbB2j3jDb2SgiR/?mibextid=WC7FNe
最近看了電影「星際效應」,想起多年前看的電影「接觸未來」。同一個男主角,馬修麥康納,從舊片牧師的角色變為新片中為拯救孩子而捨己的太空領航員。新片中有許多太空天文理論,有許多有趣可探討的議題,待有空後敘。先就「接觸未來」中的剃刀理論來聊聊片中科學與信仰相遇的故事。
Thumbnail
1997年的《接觸未來》(Contact),根據科學家、科幻小說家卡爾·薩根(1934 - 1996年) 198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卡爾本人及夫人安·德魯彥一起為本片撰寫劇本故事梗概。茱蒂·佛斯特在片中出演女主角,首位發現並證實外星文明存在證據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科學家艾蓮諾·「艾麗」·阿諾威博士,
Thumbnail
好喜歡諾蘭的《星際效應》,諾蘭的電影看似在講太空旅行,然而這些故事的曲線終點都會回到人類自身,也許在黑洞的引力之下,只有愛才能逃脫、穿越紋亂的時空,傳遞意義給遠方的人們吧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Thumbnail
<p>20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再看《接觸未來》,驚訝地發現:原來它不只影響了我看待科學,還有看待夢想,謙卑,人的存在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甚至未來等等。如果我心中有一座性格之島,掌管著對生命意義的「信仰」,那座島上一定有一顆光球,是來自這部電影。甚至連我對「電影」這件事深深的愛,都有一部分源自於它。</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