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哥-avatar-img

鋼哥

88 位追蹤者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16會員
247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大型語言模型以自然的節奏說話,表達好奇心,甚至聲稱能體驗情感。但這精心打造的表象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這些 AI 系統根本不具備這些人類特質。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 天前
前幾天的機器人馬拉松很掉漆 簡直就是遙控大型玩具失敗秀 說好的居家照護智能機器人恐是吹噓的成份多 這些參賽的機器人都還要兩三人操控 扶持 提拉才能歪七扭八的“走完”賽程 有的甚至啟動不了。 有科技人說:要落地自主的時間還要十年 也許會更快但不是現在。 馬斯克還想為單身漢製造女機器人 除了能對話還能履行“性”活動進而配備懷孕機制(人造子宮試管受孕 機器人代孕 無論如何都很詭異)我猜他想取代上帝的權勢 這比川普稱帝可雄心勃發呢!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彼得潘 那次的馬拉松比賽真的很掉漆,不過這種造神的野心真的很可怕,說不定大洪水就快要來了
「懶惰原住民」(the Lazy Native)的迷思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殖民當局帶著明確的意識形態意圖精心打造的。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5 天前
唉呀~讀完這篇文章讓我反省了一下 因為我過去也常常不自覺地用「效率」、「生產力」這樣的標準 來評判或批評他人的工作方式 彷彿只要不符合現代社會對「高效能」的期待 就是「不夠努力」或「懶惰」... 文章提到的殖民者觀點~ 意外地與現代職場文化有很多很像的地方 我會想說~我們是否也像殖民者一樣,用單一的價值標準來否定其他人的生活節奏與工作方式? 有點醒我 所謂的「效率」和「生產力」 都是特定文化和時代下的產物 不該成為評判他人的唯一標準。 每個人或群體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步調和價值觀~ 這些差異應該被理解和尊重~ 而不該只是被標籤化~ Thank you for your share~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Joker 感謝你的共鳴~ 生產力跟效率幾乎是現在「進步」社會的運作邏輯 但這種追求績效的觀念其實也不過是近兩百年才有的 綜觀整個人類歷史 大部分時間的社會運作都是隨自然時節而走 過得頗逍遙、自在,也不會有(被)追趕的壓力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4/18
許多人認為智能機器應該替代人類從事高危險 重勞力工作而不是無人駕駛的計程司機搶人類飯碗。 前幾日有報導揭露事實 說是現今機器人背後還要遙控器指揮動作 並不是真正的‘’自主‘’智能機器人 所以跳跳舞翻翻筋斗也就算了 至於成為居家照護機器人還要預計十年的光景才能實現。 如今的Ai功能自然強大 文字圖形甚至編輯都很出色 幸虧它只是助理人類而非決策者 要不然人類這麼脆弱怎堪一擊?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8
彼得潘 沒錯~KK 的想法很實際,也主張不應該研究「有意識的AI」那將無助於人類社會的共榮。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Thumbnail
3/5留學生
AI 基準測試(Benchmark)歷來無法捕捉現實世界中的複雜性,特別是針對 AI 系統可能執行的任務,經常導致對 AI 當前能力和未來影響產生誤導性結論。
Thumbnail
《混沌少年時》的敘事主題之一正是「紅藥丸」。男性如何成為非自願單身者,以及紅藥丸如何榨取寂寞商機。劇中的傑米,也是紅藥丸的影響才犯下如此駭人的罪刑。
Thumbnail
5/5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
AI 的創新速度驚人,而且通常是以軟體為導向。AI 關係到迭代改進、功能的快速部署、用戶反饋環路以及大膽的實驗。在這個領域中,遲到不只可能會錯失機會,也可能意味著錯過整個浪潮。
Thumbnail
由 AI 科學家(The AI Scientist V2)完全生成的一篇論文成功通過了 2025 年國際學習表徵會議(ICLR)研討會的同行評審過程。
Thumbnail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Thumbnail
謝謝分享。 感覺這三個方法都要求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現代人被各種「快」給消磨到難以靜下來真的去未自己做選擇。現代社會已經從消費主義變成過度消費主義,科技與社群力量真的很強大。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6
哭追肉泥K.Z. 的確~我自己也在實行演算法斷食,不點選推薦的貼文或影片,只不過偶爾累的時候,還是會被牽著走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對 Meta 和阿里巴巴的 AI 模型進行實驗,以確定這些系統是否能夠自我複製。研究結果顯示,在特定條件下,AI 確實能夠複製自身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