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u-Hao Lo 羅咨昊-avatar-img

Tzu-Hao Lo 羅咨昊

1 位追蹤者
高雄人,在丹麥學習地熱發電技術。
筆者目前在丹麥工業大學學習地熱能源技術,在這裡分享學習見聞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是一月迷你學期裡的三週密集課程, 使用統計分析常用的 R 語言作為工具, 處理時間、空間、時間-空間等的數據資料。 內容提及不少統計學理論, 又有大量的練習題,艱難但非常有成就感。 舉一些例子來解釋課程裡我們做了什麼: 1.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
Thumbnail
5/5丹麥留學
在各式各樣的商品市場中, 能源市場有很多獨有的特徵, 尤其是電力市場的運作, 讓我感覺特別有趣。 - 1. 電力作為能量傳遞的媒介,無法做出差異化、也沒有品質標準。南美洲的一度電與中亞的一度電,本質完全相同,也沒有純度問題。 2. 電力是即時性的商品,供給與需求需要瞬時滿足,無法延遲,否
Thumbnail
5/5丹麥留學
在開發一個新的晶片散熱系統時, 工程師們常會利用模擬軟體建構數位模型。 讓電腦幫忙預測系統設計有沒有瑕疵、 是不是符合經濟效益; 他們也會為一個正在運轉的電廠渦輪機建構模型, 將測量到的溫度、壓力數據套入模型中, 逐步調整模型參數,讓模型更接近真實。 透過這些虛擬化的模型, 我們動動
Thumbnail
5/5丹麥留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麥工業大學),是丹麥頂尖工程人才的最高學府。以純工程學院編制,長年徘徊在世界百大大學之列,並優質的教學質量與產學關係著稱,師生比約為 1:4 (台大約為 1:15)。若以領域分類、又以電機、機械、環境、人工智慧、再生能源、醫藥工程、
Thumbnail
這堂課與地球科學、天體物理的訊號分析有關, 主講人是丹麥國家太空中心的地磁學家。 乍看很生硬,有大量的矩陣、統計、線性代數推導, 目的很單純,想利用各種手法, 對複雜的觀測資料進行降噪、找出合適的回歸模型。 而這種從數據 (Data) 回推模型 (Model) 的問題, 就稱為 Inve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在決定研究所將以地熱發電為主題後, 2022 年中,筆者開始研究歐洲各名校與地熱能源有關的學程。我的篩選條件是,各國排名前三之名校、英文授課、候選名單如: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
Thumbnail
畢業、退伍後,2021年,我先在西門子 Siemens 建築部門進行專案實習,又在工業控制大廠 Moxa 擔任技術支援實習生。10 月,我回到高雄,開始在 Honeywell 的 Field Service Engineer 的工作。 論及自動控制系統,不得不提以連續製程控制見長的分散式控制系統
Thumbnail
若說影響我最深的一部節目,就是公共電視的生態紀實節目 "我們的島"。1998年開播,至截稿已經播出逾1200集,內容涵括環境、生態、能源、農業保育等等。 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2018年,記得當時還是900多集,我認識了這部節目。從此開啟了每週追番的日子。能源轉型、土地汙染、海洋保育、糧食生產
Thumbnail
2020年1月,我從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畢業。畢業前,我獲得了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在形狀記憶和金實驗室進行鈦合金的實驗。回想大學時光,做實驗,一直是我最拿手的項目。儘管對於數學不算太在行,但討論一個現象、解釋原因,一直是讓我好奇心爆發、眼睛閃亮的時刻。 但也沒想到,將來有一天,我會為了學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