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慶

象山慶

1 位追蹤者
1會員
46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11-娑婆眾生「耳根」最利而易修, 以「口稱,耳聞」而入心、感佛的淨土念佛,最觀機逗教而簡易殊勝,可反證「耳聞不如眼見(百聞不如一見)」之常情,尤其末法五濁之世,修觀想(像)三昧而「見佛」,此事甚難;若約時被機,不如稱名念佛之行易而功高也。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偈》云:「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
Thumbnail
1-1.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在五濁惡世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其降生娑婆為悉達多太子,示現八相成佛,只為了度化我們這些「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擯來集此」的愚痴眾生,因為「厚重煩惱,行於邪見」、「離諸善業,專行惡業」、「重惡之罪,積如大山」的我輩,是「一千四佛所放捨,大悲不成」的難題;諸佛皆「願取
Thumbnail
命終三位+自體三愛(象山慶24.9.2) 源哲勝/著,佛可法師/譯《貫通三世的因果道理》[1]提及「死與轉生的狀態」之「臨終三位」: 1、明了心位,臨命終時,五識之業用先消盡,第六意識的業還有作用。 2、自體愛位,意識消失了,而末那識(我執)對自體的愛執之念仍切不斷,生起「境界、自體、當生」等
Thumbnail
95--現代人的越來越依賴而取相,因此,免費贈送、服務到家、手續簡化、取得速易的商業模式,備受歡迎—類比而言,憑藉他力(救度)而指方立相(感覺)的淨土門,較相應於末法眾生(約時)而量身訂作(被機)。身體(無常)可以老, 念佛(正業)不可少。感謝一切耗費其生命、時間、心力、智慧,為我寫文章、整教材,引
Thumbnail
附錄--長久以來,每天清晨供佛,誦念的<懺悔+發願+迴向>文如下: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尤其今生在各道場所學的法,所受的戒,所證的境,所撰的文,一切不如法及違戒之處,今於佛前至誠懺悔,求佛菩薩慈悲攝受,令弟子所有罪根,一念霜融,悉皆清淨。 弟子正
Thumbnail
92--淨土門五個wh :Who: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Where:阿彌陀佛在何處?What:何謂四十八願?極樂世界?Why:為何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  How:如何念佛才能往生?wwwww:外部歸因—自救無力,向佛祈求。  91--機/法二信:迴機向法(往相)、迴法向機(還相);既知
Thumbnail
佛經中的問訊之語(象山慶24.8.24) 佛經中紀錄了問訊於佛[1]的常用敬語,如《中阿含》216經/愛生經:「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佛說普門品經》:「遊步康彊,勢力輕利,起居安隱,多所救濟。」《中陰經》卷上:「興居輕利,遊步強耶?」《大般若經.第二會》卷401 :「少病少
Thumbnail
75-1.明.《三山來禪師語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現成公案莫思量,眼前若錯過,何處可承當。」 擬之於念佛往生:春耕(信受願生)、夏耘(相續稱名)、秋收(決定不疑)、冬藏(往生無礙)。一年365日24節氣, 隨作務,隨念佛,以此調身並調心,從早到晚, 想到就念,成為生活重點,讓念佛之聲,充滿人際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