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思(DM).96~10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附錄--長久以來,每天清晨供佛,誦念的<懺悔+發願+迴向>文如下: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尤其今生在各道場所學的法,所受的戒,所證的境,所撰的文,一切不如法及違戒之處,今於佛前至誠懺悔,求佛菩薩慈悲攝受,令弟子所有罪根,一念霜融,悉皆清淨。

弟子正在進行之抉擇正法,歸向淨土,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名利,求佛菩薩加持,令弟子業障消除,善根增長,智慧增上,辯才無礙,五根健全,意識清楚,得以順利完成任務。

願以此拜(供)佛念佛殊勝功德,迴向一切冤親債主,得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並回向弟子道業增上,往生淨土,成佛度眾。並迴向………。南無阿彌陀佛

    100--「自燈明,法燈明」「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慧能破萬年愚。」佛教以燈供佛,開啟自心的智慧,給自/他希望與溫暖。淨土行者,自知愚惡而無力,全憑彌陀救度;生命中一切光明與功德,全在六字名號中;至心稱名,就是點起一盞彌陀淨土的光明燈, 就有「光、壽」二無量,及「機、法」二燈明,無限的吉祥、如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阿彌陀佛如永不熄滅的光明燈,在我們頭上/身旁,不離不捨,有光有暖,無與倫比--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光中極尊」,遍照於十方,攝取念佛人;隨時隨處,心想口稱,就分享了彌陀的光明;若自信教人信,就成了另一盞光明燈(分燈),照亮了他人的得救與往生之路。

99--《法事讚》:「四種威儀常見佛,行來進止駕神通;六識縱橫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念佛人到了極樂世界,行住坐臥皆見佛,動止來去有神通,六根觸彼(清淨)六塵, 任運受熏而轉識成智,大悟徹底: 1.往生常見佛,一切成就乃轉依於佛力;2.悟由第六識,一念相應而熏變其意根。如蓬生麻中自然直,國土淨故其心淨,依正乃一體,環境可塑人,不必另藉自力的止觀或參禪。這是彌陀本願力的住持、加被,不可思議而功德顯然。

98--網路上有所謂<老祖宗留下來的10個養生方法>:「天.地.人.靜.書.食.動.心.知.笑」;這的確有益身心,值得參考。而念佛人三句不離本行,對此做了補充:十補總結為「佛補」--這是老祖宗的老祖宗「無量壽佛」留下的一個「往生」方法。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以一攝十,攝百,攝八萬四千,乃至無量無邊法;且簡明易行,完全免費 --隨時隨地,開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但要記住,更要成習慣。南無阿彌陀佛

97--勿以肉眼所見為唯一判準,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雖在輪迴中,但我已信受彌陀救度而一心稱名,願生極樂;不再如過去之隨業遷流。娑婆之人,充滿了缺點;可自承「無知」,但不偽裝「無辜」。如此,則可磊落安靜念佛,不須於凡事多操心。

96--能力所及「給人安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利益」,盡做人本分結有情善緣,這也是學彌陀悲願,啟眾生信心,讓自他同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薰習光明攝取中,彼我不分,生佛一體,法然上人:「一向念佛者,阿彌陀佛心我心成為一體也。……一向念阿彌陀佛,則早佛心成一體也。故云一心不亂」。開口就唸(稱名),平生業成而心中無事,這是唸佛人「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四書集注》。中峰國師《懷淨土詩》:「念佛不曾妨日用,人於日用自相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的沙龍
1會員
51內容數
象山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1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2024/09/11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2024/09/08
11-娑婆眾生「耳根」最利而易修, 以「口稱,耳聞」而入心、感佛的淨土念佛,最觀機逗教而簡易殊勝,可反證「耳聞不如眼見(百聞不如一見)」之常情,尤其末法五濁之世,修觀想(像)三昧而「見佛」,此事甚難;若約時被機,不如稱名念佛之行易而功高也。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偈》云:「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
Thumbnail
2024/09/08
11-娑婆眾生「耳根」最利而易修, 以「口稱,耳聞」而入心、感佛的淨土念佛,最觀機逗教而簡易殊勝,可反證「耳聞不如眼見(百聞不如一見)」之常情,尤其末法五濁之世,修觀想(像)三昧而「見佛」,此事甚難;若約時被機,不如稱名念佛之行易而功高也。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偈》云:「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
Thumbnail
2024/09/03
1-1.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在五濁惡世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其降生娑婆為悉達多太子,示現八相成佛,只為了度化我們這些「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擯來集此」的愚痴眾生,因為「厚重煩惱,行於邪見」、「離諸善業,專行惡業」、「重惡之罪,積如大山」的我輩,是「一千四佛所放捨,大悲不成」的難題;諸佛皆「願取
Thumbnail
2024/09/03
1-1.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在五濁惡世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其降生娑婆為悉達多太子,示現八相成佛,只為了度化我們這些「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擯來集此」的愚痴眾生,因為「厚重煩惱,行於邪見」、「離諸善業,專行惡業」、「重惡之罪,積如大山」的我輩,是「一千四佛所放捨,大悲不成」的難題;諸佛皆「願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這就是「顛倒」!再大的恨意,受過再大的傷害、屈辱,應該用佛法來善加思惟它的業因果報,應該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五道輪轉罪福報應經》、《三世因果經》、《玉曆寶鈔》.....這些書。《玉曆寶鈔》可以看五十遍、一百遍,看了有一個定見,再看自己人生的際遇。不單指這一件事,會明白很多事情。
Thumbnail
這就是「顛倒」!再大的恨意,受過再大的傷害、屈辱,應該用佛法來善加思惟它的業因果報,應該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五道輪轉罪福報應經》、《三世因果經》、《玉曆寶鈔》.....這些書。《玉曆寶鈔》可以看五十遍、一百遍,看了有一個定見,再看自己人生的際遇。不單指這一件事,會明白很多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