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導彈嚇出日本警報,實是對美威懾對撞「國家正常化」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10月4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中程彈道導彈,是為10日內的第5次。韓軍推測,導彈應是從朝鮮北部慈江道舞坪里附近發射,彈種為中程彈道導彈,射程4,500公里,射高則是970公里。

在此之前,朝鮮曾分別於9月25日從平安北道泰川一帶發射1枚、28日從平壤順安一帶發射2枚、29日從平安南道順川一帶發射2枚、10月1日從平壤順安一帶發射2枚短程彈道導彈(SRBM)。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朝鮮已發射彈道導彈21次、巡航導彈2次,此次則是韓國新政府上台以來朝鮮第9次發射導彈。

而特別的是,此次導彈飛越日本領空,日本政府為此通過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發布快訊,稱「朝鮮的導彈似乎經過日本上空飛往太平洋」,並呼籲民眾到室內地方暫避,又警告若發現可疑物品切勿靠近。北海道、青森縣和東京都的居民更是收到避難警報,前兩區的列車也一度暫停服務。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稱,截至目前未收到受害報告。

此為朝鮮導彈第七次飛越日本領空,前次是在2017年9月。日本首相辦公室今日指出,朝鮮發射最少一枚彈道導彈飛越日本,而後墜落於專屬經濟水域外的太平洋海域,對此首相岸田文雄強烈譴責朝鮮的「野蠻」行為。

然有趣的是,此次事件看似是朝日兩方互動,實則關乎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對朝鮮來說,威嚇日本只是表象,對美威懾才是目的;無獨有偶,日本雖無法事先得知朝鮮即將試射導彈,卻能借此為擴軍訴求添柴加薪,推動「國家正常化」進程。

朝鮮:朝日關係就是朝美關係

直觀來說,導彈試射確為軍事活動,故各方往往會在事件發生後,先行分析朝鮮的軍事考量與目的。

例如韓聯社便引述專家分析稱,朝鮮近日頻繁射彈,意在評估和增強多種類環境下的射彈能力,同時收集相關數據,以期突破韓軍的攔截系統。部份觀點則稱,朝鮮近期集中發射短程彈道導彈,日後便可能發射中程彈道導彈(IRBM),讓挑釁進一步升級。

然從長遠視角來看,朝鮮的軍事鬥爭始終是為政治框架服務。在朝日關係的視角內,兩國至今尚未實現邦交正常化,除了半島核問題外,還有「綁架問題」的歷史陳案,雙方高層多次接觸都未能徹底解決。2016年2月朝鮮發射衛星後,日本宣佈了多項對朝制裁措施,朝鮮則譴責日本破壞2014年兩國簽訂的「斯德哥爾摩協議」,並宣佈解散「綁架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兩國關係再陷僵局。

此後,日本的對朝制裁逐漸增強,朝鮮則於2017年發射彈道導彈飛越北海道上空,是為2009年以來朝鮮導彈首次飛越日本列島。此一舉動導致日本響起防空警報、並呼籲民眾至室內或地下防空洞躲避,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更是痛批「這是前所未有的威脅」。

然朝日關係並不僅是兩國關係,更是朝美關係的直接產物。在很大程度上,若朝美關係相對緩和,日本便有空間與朝鮮進行外交互動,不論是討論制裁或共商解決「綁架問題」,朝日關係將有回暖可能。例如2014年的朝日「斯德哥爾摩協議」、「綁架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便是受益於2013年的朝美緩和。

然一旦朝美關係有所緊張,日本便極難置身其外,且會同樣對朝強硬,由此導致朝日關係陷入低谷。例如2016年3月7日至4月30日,美韓開展了「關鍵決斷」和「鷂鷹」兩場年度聯合軍演,是為2010年3月天安艦事件以來最大規模的美韓聯合軍演;2017年3月1日起,韓美更是舉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年度「禿鷲」聯合軍演,規模為歷屆之最;在此期間,日本亦開始拉升對朝制裁力道。種種舉措,皆是促成同年8月29日、9月15日,朝鮮兩度試射彈道導彈飛越日本領空的原因。

而從朝鮮的立場來看,其已在漫長的鬥爭中明瞭,朝日關係歸根結柢就是朝美關係,故其次次對日威懾,也是意在對美威懾。近期的導彈試射,或許便是在此脈絡下,對9月26日美韓聯合軍演、30日美日韓聯合反潛演習的直接回應。

日本:導彈無法攔截但能利用

而在日本一方,其確因朝鮮試射導彈而屢受驚嚇;但如今伴隨其內政氛圍變化,此一「驚嚇」似乎開始變質。

從現實來看,朝鮮試射導對日本來說,更多是政治問題而非軍事問題。首先,日本海上自衛隊配有神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Aegis),可在導彈的上升段予以攔截,但面對距離極近的朝鮮,神盾喪失了一定程度的預警先機,基本上無法在導彈上升段予以打擊。

此外,日本航空自衛隊亦配有短程愛國者PAC-3型防空導彈,能在導彈開始朝目標降落時予以擊毀。但此型防空導彈僅能攔截射程不到1,000公里的中短程彈道導彈,最大作戰高度僅15公里,而偏偏朝鮮試射並飛越日本領空的導彈,皆是射程、射高在此之上的中程彈道導彈,故愛國者也無用武之地。

在此劣勢下,面對朝鮮多次試射,日本只能放棄攔截,畢竟其也能從飛行彈道推算出,導彈只會「飛越」而非「襲擊」日本。故其雖以此資訊提前發布警報、通知民眾避難,卻也深知「難」的發生概率極低。然藉由發布警報、停駛列車、事後譴責朝鮮,日本政府將能營造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氛圍,同時收穫些許民意關注,甚至能為擴軍製造藉口。

例如前述的神盾、愛國者對朝攔截劣勢,便成為日方強硬派主張「採購更多反導系統」的敘事基礎。2015年起,日本便傳出可能部署薩德系統,以應對朝鮮導彈威脅,但此一選項漸被陸基神盾反導系統所取代。日本甚至有聲音提議,應該部署能在發射一刻攔截、甚至提前摧毀朝鮮導彈的裝備。

長年以來,日本自衛隊受和平憲法與「專守防衛原則」限制,無法在軍備研發、採購與部署上大刀闊斧,但憑藉「周遭事態」這一口實,日本開始了「切香腸」式擴軍,並在逐步扭轉自衛隊性質之餘,推動修憲進程寸寸向前,朝着「國家正常化」更進一步。而近年除了「朝鮮威脅」外,更多了「台海有事」這一敘事。

安倍晉三遇刺後,岸田文雄便公開表態,要繼承安倍的「修憲遺志」;10月3日,日本第210屆臨時國會開幕,岸田發表施政演說,稱慮及中國和朝鮮,要在5年內將徹底強化日本的防衛力,包括對「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在內的事宜展開討論,於年內修改與安全相關的3個文件,同時期待國會提議修憲且加快討論。如今朝鮮試射導彈飛越日本領空,岸田政府想必更有底氣推動上述構想。

而不論是朝鮮的對美威懾,或日本有意推動「國家正常化」,都昭示了東北亞秩序的鬆動與惡化。二戰結束77年際,和平的難得應被謹記,對照遠處的俄烏鏖戰,戰火無情更應刻骨銘心。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0.4

朝鮮導彈嚇出日本警報 實是對美威懾對撞「國家正常化」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182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29
9月27日,日本政府於東京時間下午2時,為7月8日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
Thumbnail
2022/09/29
9月27日,日本政府於東京時間下午2時,為7月8日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
Thumbnail
2022/09/08
9月6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額外撥款14億日圓,其中將有8億日圓用於安保,6億日圓用於迎接來自約50個國家的外國政要。此前日本政府公布的國葬費約為2.5億日圓,加上此次額外撥款後,預算將暴增至16億日圓以上。
Thumbnail
2022/09/08
9月6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額外撥款14億日圓,其中將有8億日圓用於安保,6億日圓用於迎接來自約50個國家的外國政要。此前日本政府公布的國葬費約為2.5億日圓,加上此次額外撥款後,預算將暴增至16億日圓以上。
Thumbnail
2022/09/03
近年來,台灣問題逐漸成為中日關係的引信,「美日共同防衛台灣」之說更是不時引發輿論風暴。
Thumbnail
2022/09/03
近年來,台灣問題逐漸成為中日關係的引信,「美日共同防衛台灣」之說更是不時引發輿論風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東京的三項無核原則防止進入; 有人說是時候改變了 東京——未來幾天,一艘美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SSBN) 預計將自 1981 年以來首次停靠韓國港口。 4 月 26 日,美國總統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烈在白宮簽署了所謂的華盛頓宣言,雙方就此次訪問達成一致。目的是提高戰略資產在韓國的“經常可見度” 朝
Thumbnail
東京的三項無核原則防止進入; 有人說是時候改變了 東京——未來幾天,一艘美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SSBN) 預計將自 1981 年以來首次停靠韓國港口。 4 月 26 日,美國總統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烈在白宮簽署了所謂的華盛頓宣言,雙方就此次訪問達成一致。目的是提高戰略資產在韓國的“經常可見度” 朝
Thumbnail
近來北韓大規模試射新型飛彈挑釁,不只是南韓安全問題,也影響到日本國家生存以及印太區域穩定。由於南韓和日本都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軍事夥伴,而北韓堅持生產戰術核武器、發射彈道飛彈進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外側、甚至以無人機入侵南韓等作為,最後恐將促成「美日韓軍事同盟」的成立。
Thumbnail
近來北韓大規模試射新型飛彈挑釁,不只是南韓安全問題,也影響到日本國家生存以及印太區域穩定。由於南韓和日本都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軍事夥伴,而北韓堅持生產戰術核武器、發射彈道飛彈進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外側、甚至以無人機入侵南韓等作為,最後恐將促成「美日韓軍事同盟」的成立。
Thumbnail
近來在北韓頻頻試射飛彈的挑釁下,東北亞局勢緊張。南韓聯合參謀本部(JCS)二○二二年十月十七日起,聯合陸、海、空軍,與美國共同展開年度大規模的「護國」軍事演習,嚇阻北韓的可能侵略,維繫區域安全與穩定。朝鮮半島若爆發戰爭,不論是南北韓雙方開戰,或美日兩國與北韓開戰,對台灣而言雖會有戰略風險的存在。
Thumbnail
近來在北韓頻頻試射飛彈的挑釁下,東北亞局勢緊張。南韓聯合參謀本部(JCS)二○二二年十月十七日起,聯合陸、海、空軍,與美國共同展開年度大規模的「護國」軍事演習,嚇阻北韓的可能侵略,維繫區域安全與穩定。朝鮮半島若爆發戰爭,不論是南北韓雙方開戰,或美日兩國與北韓開戰,對台灣而言雖會有戰略風險的存在。
Thumbnail
北韓發射飛彈或試爆核彈,不只是東北亞問題,更是全球重大安全問題。尤其朝鮮半島一旦爆發戰事,有關「南韓的台灣僑民」、「北韓的流離難民」、「中共的反應行動」、「亞太的區域安全」或「全球的經濟影響」等戰爭效應問題,如何因應或有效防範,未來都將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可能戰略風險。
Thumbnail
北韓發射飛彈或試爆核彈,不只是東北亞問題,更是全球重大安全問題。尤其朝鮮半島一旦爆發戰事,有關「南韓的台灣僑民」、「北韓的流離難民」、「中共的反應行動」、「亞太的區域安全」或「全球的經濟影響」等戰爭效應問題,如何因應或有效防範,未來都將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可能戰略風險。
Thumbnail
10月4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中程彈道導彈,是為10日內的第5次。韓軍推測,導彈應是從朝鮮北部慈江道舞坪里附近發射,彈種為中程彈道導彈,射程4,500公里,射高則是970公里。
Thumbnail
10月4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中程彈道導彈,是為10日內的第5次。韓軍推測,導彈應是從朝鮮北部慈江道舞坪里附近發射,彈種為中程彈道導彈,射程4,500公里,射高則是970公里。
Thumbnail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團抵台後,中國立刻宣告要在4日12點~7日12點,在台灣周邊六個區域演習。以地圖來看,1、2區在基隆港外守備範圍內,基隆、蘇澳海軍都要出海接戰監控。2區可能進入日本經濟海域,這次有幾顆就掉到邊邊。
Thumbnail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團抵台後,中國立刻宣告要在4日12點~7日12點,在台灣周邊六個區域演習。以地圖來看,1、2區在基隆港外守備範圍內,基隆、蘇澳海軍都要出海接戰監控。2區可能進入日本經濟海域,這次有幾顆就掉到邊邊。
Thumbnail
在美國眼皮底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下,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思維從陸地擴張轉型成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下,在民選政府的控制下,都會使得日本的重整軍備不至於發展成以前的那種軍國主義。本文探討日本的軍事重新崛起的內容,為什麼中共打台灣之前會先打日本的軍事基地,以及台灣的戰略角色。
Thumbnail
在美國眼皮底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下,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思維從陸地擴張轉型成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下,在民選政府的控制下,都會使得日本的重整軍備不至於發展成以前的那種軍國主義。本文探討日本的軍事重新崛起的內容,為什麼中共打台灣之前會先打日本的軍事基地,以及台灣的戰略角色。
Thumbnail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Thumbnail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