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旅人:李偉文的閱讀漫遊

1.7K公開內容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最近出版「好策略的關鍵」作者是被譽為策略大師中的大師魯梅特教授,他認為企業看待策略最大的迷思,是策略並非訂定目標,而是面對挑戰。 不管是企業、NGO或個人,在新的年度或新的領導人上台時,召開的不管是所謂策略會議或共識營,總是會宣示目標,然後再尋找那種「策略」來達標。魯梅特認為,這是本末倒置,若試圖
Thumbnail
到朋友家,看到餐廳的櫃子上擺了幾個藥罐,隨口問了一下,他說是健康食品,問他是什麼成分,有什麼功效?他聳聳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正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吃了心安吧!」     算一算,一顆小小膠囊狀的「食品」,要價六、七十元,不禁搖搖頭,不過也忍不住消遣他,最完美的健康食品要價不到那個小藥丸的十
Thumbnail
最近因為要查詢一則新聞,無意間聯結進入「國家文化記憶庫」的網站,看到其間有許多老照片以及過往的歷史新聞,不知不覺花了不少時間在整個記憶庫中漫遊,也勾起了許多的記憶。     其實所謂文化、所謂歷史,就是我們共同生活過的點點滴滴,比如說,其中有簡文斌攝影師所拍攝的七十年代的艋舺龍山寺,以及圍繞著龍山
Thumbnail
記得以前在各寺廟都擺有許多善心人士助印,免費贈送給民眾的勸人惜福行善的書,這些自古流傳下來的故事裡,有許多都提到,人一出生,福分與祿份是固定的,當你太過奢侈浪費,提早把這一生該享有的福祿消耗掉,就會陷入貧困。     這種老調牙的勸誡,卻似乎在現代某些科學家的觀察中得到有趣的印證。科學家發現,大部
Thumbnail
 「為什麼讀書?」的作者夏爾丹齊格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出生在巴黎,我在台北。他雖然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卻是個詩人、作家、評論家,翻譯者跟編輯,做的事跟律師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我在台北開診所,但大部分時間不在診所上班,也跟他一樣,最喜歡的事就是看書。     他在五歲學會認字看書後,一輩子就沉迷在書中
Thumbnail
潛水員的形容詞真貼切!感謝分享!
 有專家建議,嗅聞樹木的時候,可以先慢慢地深深地吸氣,然後經過短暫休息後,再快速地連續短促地嗅聞。     這兩種不同方法使得氣味分子以不同速率觸及我們的嗅覺細胞,先是慢慢地撫摸,然後是強有力的衝擊,二者的結合,可以打開不同層次的氣味體驗。     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我們就可以隨時練習並感受來自
Thumbnail
很難想像,沒有被自然感動,沒有與其他生物互動經驗的孩子,長大會如何看待其他生命? 很難想像,從小沒有機會接近土地,沒有機會接近台灣鄉土的孩子,長大會如何對待台灣的自然環境? 很難想像,等這些沒跟的孩子長大,開始主導台灣未來時,台灣會走向何處?」 —我貧瘠的想像只能體會前二行,第三行真的醍醐灌頂!
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我之所以能在演出前保持平常心,是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定的年紀,不需要再去證明自己有多優秀的關係。」     年輕時我們都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們,為了顧慮別人會如何看我們而活得很辛苦,很勉強,當然也就會很焦慮。年齡愈大,一方面如馬友友說的,不必再去證明自己,所以可以活得愈來愈自在,另
Thumbnail
 最近這些年有關成功者的特質中,「恆毅力」被重新提出並且被認為是最關鍵的因素。研究者發現,聰明才智或其他競爭過程中所擁有的資源,都比不上個人擁有堅持不放棄、遇到挫折失敗卻能重新站起來再面對的勇氣。     其實,不管哪個時代,那個國家,或那個民族,在教導孩子時,也都鼓勵孩子要有恆心,要堅持,不要輕
Thumbnail
以前的人追求長壽,現代人重視活躍老化,因為健康的長壽才是真長壽,但是當我們可以健康地活著之餘,就不免會思考,如何活出讓自己覺得很值得,沒有遺憾的人生呢? 如何讓人生沒有遺憾?我的答案是,把自己的時間花在自己在乎的事情上。真正的幸福,不是吃喝玩樂,而是能夠做自己覺得很值得的事,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Thumbnail
 聯合國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排名總是倒數。     這個評比的計分項目有四,分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的發展,能源的使用及氣候的政策。     台灣排名那麼差其實蠻令人意外的,因為政府不是說傾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嗎?為何年年名次下降?也難怪因為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善,衍生的空氣汙染,也成為近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