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與規則,你相信什麼呢?

感受與規則,你相信什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認為親密關係能和諧並保持動態平衡的關鍵是感受力,而這往往是男性身上比較缺乏的特質。

我並非要指責男性,而是我發現男性在成長過程中被教授很多關於規則、體制的運作模式,而女性則被更多地傳輸體貼、共情的重要性,這是源於家庭教育的大致型態,說一不二的爸爸、擔任照顧者的媽媽,使得小男孩、小女孩也逐漸學會這樣的社會互動模式。

我在與男友剛開始同居那段時間,因為我對家務較擅長也有興趣,所以平常都是我負責做菜、整理家務,而男友則是輔助角色,也不乏他會主動幫忙的時刻。

那天我有點累,做完飯後我和男友說:「等下鍋子我會先洗,剩下碗盤給你洗吧。」男友隨即說好,吃完飯後我就直接去休息,等到男友要洗碗盤時,才發現我根本沒洗鍋子。這時男友有點不高興地說:「你不是說好要先洗鍋子嗎?」我愣住了,是啊,我是答應要先洗鍋子的,但這感覺真不好受,我先前已經先做了飯,平常也都是我在做,怎麼沒做的時候還被嫌棄了呢?

那一刻我很錯愕,我覺得男友沒有站在我的立場思考,他眼見的是我答應的事沒有做到,卻沒察覺到我們同居期間裡我所扮演的角色,乃至於我在承擔家務的感受,而單拎出這件事判斷是非。這件事讓我很傷心,因為他沒能敏銳地同理我的感受,我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想像未來面對相似的情況,我都必須要給予充分的理由才能「偷懶」,甚至要精準地掌握請求幫助的時間,否則容易惹人嫌。

當下的我情緒很多,主要還是覺得不被理解而難受,男友也很緊張,在他的理解裡,他只是看到鍋子還沒洗,下意識地困惑並提出疑問,沒有要為難我的意思,但也承認他那個瞬間沒能思考太多,包括我平常是如何承擔這些、今天是否疲憊等等的問題。我明白他的意思,但這個解釋並沒有打消我心中的疑慮,因為即使他不是有心說出這樣的話,也願意一起做家務,卻不能抹消言語冰冷所帶來的傷害。我不希望親密關係裡面總要依靠一句句表明立場來維持,而應該是充滿感受力的。

我並非認為承擔家務的人就該被無條件原諒或退讓,而是在任何關係的相處中感受的力量比規則的制約重要得多,若我們只相信規則而忽略感受,那麼我們將會習慣遵守規則,對規則的制定與更改疲於逼命,而忽略規則的本意正是拉近兩人距離,而不是計較誰吃虧誰佔便宜。

然而,擁有感受力是否必然等於要失去理性?我不這麼認為。

在我們交往兩年左右,我們決定到台南生活,他要離開他熟悉的北部,和我一起到我的老家生活,一開始我們協議日常開銷各自負擔,但生活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們所吃的東西會受我家人影響,若家裡長輩不喜歡,我們就會傾向選擇幾家熟悉的店,而沒辦法完全自主地決定,察覺到這個情況後,我就和男友說以後由我來負擔兩人吃的部分,才不會有種常常「被迫中獎」的感覺,明明不能選自己愛吃的卻要全額負擔。

男友其實很好養,也不太為了吃的事情計較,但這樣的做法能讓我同時妥善照顧家裡的情況,也讓男友負擔減少。我想說的是,理性和規則仍然可以存在,但作法應該是從同理彼此感受出發,拿出綜觀全局的大器,避免鑽牛角尖地計較,摸清此兩人在親密關係裡的角色與處境,就能順順當當地處下去。

找回感受力,掌握更多屬於自己的關係!

avatar-img
林時語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時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我過去唸研究所時也是研究法哲學相關的領域,當時研究所同學大部分都是男性,讀書會討論的主題多半為形上學,抽象且門檻高,幾次之後我發現我很難去建構一個幾乎絕對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總是意興闌珊。 但這代表我就不懂哲學/
我喜歡結婚的浪漫色彩,但同時我也在想,在如今戀愛自由、人人都有權利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今天,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厭女並非一個心理狀態,而是父權秩序的「執法部門」,使性別規範可以被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厭女情結也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個體制問題。 本書討論了各種男性的資格感,有認為可以向女性盡情索取的「愛慕」的資格感、享有「性」的資格感、獲得「同意」的資格感、「家務勞動」的資格感以及制約女性的「醫療照護」的資格
「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我過去唸研究所時也是研究法哲學相關的領域,當時研究所同學大部分都是男性,讀書會討論的主題多半為形上學,抽象且門檻高,幾次之後我發現我很難去建構一個幾乎絕對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總是意興闌珊。 但這代表我就不懂哲學/
我喜歡結婚的浪漫色彩,但同時我也在想,在如今戀愛自由、人人都有權利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今天,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厭女並非一個心理狀態,而是父權秩序的「執法部門」,使性別規範可以被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厭女情結也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個體制問題。 本書討論了各種男性的資格感,有認為可以向女性盡情索取的「愛慕」的資格感、享有「性」的資格感、獲得「同意」的資格感、「家務勞動」的資格感以及制約女性的「醫療照護」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