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我過去唸研究所時也是研究法哲學相關的領域,當時研究所同學大部分都是男性,讀書會討論的主題多半為形上學,抽象且門檻高,幾次之後我發現我很難去建構一個幾乎絕對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總是意興闌珊。
但這代表我就不懂哲學/不願與他人交流。且後來我在研究所遇到的女性研究者讓我發現,女性確實更傾向從經驗切入哲學觀點(不完全統計)。而我個人推測是因為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結構性問題更加直接且鮮明,所以比起在天上討論一些「存在」、「宇宙」、「本質」,女性在學習哲學的概念以後首先會意識到的問題是「自我與社會」的拆解和重建,而不是宇宙與自我之間的聯繫。
因此,發文者說覺得女性很少在討論哲學,或許是真,但那是因為你侷限了哲學的樣貌,並且忽視女性在經驗上豐沛的情緒感受和反思為女性帶來的精神昇華,因此在你的言談中有一種目空一切的自大感,忽視有多少女性投身在哲學的領域裡,卻被你說成女性似乎更懶得做深入思考,作為一個熱愛哲學的女性,真的感到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