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哲學有興趣的女生很少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我過去唸研究所時也是研究法哲學相關的領域,當時研究所同學大部分都是男性,讀書會討論的主題多半為形上學,抽象且門檻高,幾次之後我發現我很難去建構一個幾乎絕對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總是意興闌珊。

但這代表我就不懂哲學/不願與他人交流。且後來我在研究所遇到的女性研究者讓我發現,女性確實更傾向從經驗切入哲學觀點(不完全統計)。而我個人推測是因為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結構性問題更加直接且鮮明,所以比起在天上討論一些「存在」、「宇宙」、「本質」,女性在學習哲學的概念以後首先會意識到的問題是「自我與社會」的拆解和重建,而不是宇宙與自我之間的聯繫。

因此,發文者說覺得女性很少在討論哲學,或許是真,但那是因為你侷限了哲學的樣貌,並且忽視女性在經驗上豐沛的情緒感受和反思為女性帶來的精神昇華,因此在你的言談中有一種目空一切的自大感,忽視有多少女性投身在哲學的領域裡,卻被你說成女性似乎更懶得做深入思考,作為一個熱愛哲學的女性,真的感到忿忿不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時語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林時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4
我喜歡結婚的浪漫色彩,但同時我也在想,在如今戀愛自由、人人都有權利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今天,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7/14
我喜歡結婚的浪漫色彩,但同時我也在想,在如今戀愛自由、人人都有權利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今天,結婚到底圖的是什麼?
Thumbnail
2023/10/04
厭女並非一個心理狀態,而是父權秩序的「執法部門」,使性別規範可以被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厭女情結也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個體制問題。 本書討論了各種男性的資格感,有認為可以向女性盡情索取的「愛慕」的資格感、享有「性」的資格感、獲得「同意」的資格感、「家務勞動」的資格感以及制約女性的「醫療照護」的資格
2023/10/04
厭女並非一個心理狀態,而是父權秩序的「執法部門」,使性別規範可以被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厭女情結也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個體制問題。 本書討論了各種男性的資格感,有認為可以向女性盡情索取的「愛慕」的資格感、享有「性」的資格感、獲得「同意」的資格感、「家務勞動」的資格感以及制約女性的「醫療照護」的資格
2023/09/20
必須理解到我們都生於社會,長於社會,我們無法規避掉社會對我們的馴化與利誘,使我們更容易成為維持父權社會運作的一部份。
2023/09/20
必須理解到我們都生於社會,長於社會,我們無法規避掉社會對我們的馴化與利誘,使我們更容易成為維持父權社會運作的一部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目前學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庭社會學」、「個體經濟學」、「哲學與人生」、「學習單設計」、「空大數位學習環境的操作與應用」、「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當代諮商理論」、「你就是媒體」、「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Thumbnail
目前學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庭社會學」、「個體經濟學」、「哲學與人生」、「學習單設計」、「空大數位學習環境的操作與應用」、「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當代諮商理論」、「你就是媒體」、「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