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爸爸介紹我最近新買的好貨:「XOANON的可調整式啞鈴」,一對要價三千元新台幣。我正打起精神,熱切的講解優缺點時,爸爸就潑了我一盆冷水......
- 爸爸笑說:「我覺得你都錢都蠻敢花的誒~」
- 我:「恩......還好吧,我覺得這是投資誒!」
後來想了一想,我當時因為沒想到我爸這樣打槍我,一時啞住,沒跟我爸解釋清楚為什麼我覺得我購買這副啞鈴是一種「投資」,所以我想用這篇文章力挽狂瀾一下,為什麼我覺得沒有亂花錢!
正文開始:如何將投資理財實踐於生活之中?
第一、多帳戶理財法
我目前有四個帳戶,每當薪水或是被動收入進來,我會依照以下的順序轉入。
- 富邦銀行:〈財務自由帳戶〉
每個月我會留下固定比例的錢放在這裡,作為財務自由帳戶,並且在尚未到達財務自由之前絕對不能動用。
除此之外,我也會用這個帳戶做一些合理的投資行為,例如投資股市、基金、外幣、ETF。
- 郵局:〈教育帳戶〉
投資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買書和課程的錢都從這裡花。
- 台新:〈長期支出/娛樂帳戶〉
包含出遊、大型支出,這對啞鈴就是用這裡預算買的,扣掉之後其實還有幾萬塊可以使用。對了,我是用Richart數位銀行,還挺好用的。
- 中國信託:〈生活帳戶〉
包含浮動支出和固定支出。通常我會用Line pay卡消費累積Line points,然後把這些點數拿去買書或是生活用品。
所以我每個月生活費看似彈盡援絕,其實我都預先支付給自己了(財務自由帳戶),剩下的錢只要在預算內,我都可以盡情的使用,不會到月底才發現自己沒錢,成為「月光族」。
第二、邊際遞減效應
為什麼我會認為這對3000塊的啞鈴是一項很超值的投資?
首先是因為我可以很方便地在家裡運動健身,並且這對啞鈴能夠快速調整重量,從1公斤到8公斤,我可以根據漸進式超負荷的理論逐步加強我的訓練量。(一般來說,如果你要買一組包含1~8公斤的電鍍啞鈴,少說要花上個七八千塊,放在家裡又很佔空間。)
3000塊 VS 8000塊,不佔空間的啞鈴組,我認為是打造全天候居家健身房的最佳入門設備!
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邊際遞減效應」吧?
拿手機來說好了,0~10000塊手機的區間,或許手機的性價比是一個斜率近似45度的斜線,也就是你買10000塊的手機基本體驗一定是比5000塊的手機好兩倍;可是到了10000~20000之間,故事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多一個單位,卻沒有帶來等值於前一個單位貢獻的價值,這就是「邊際遞減效應」,簡單的說,到了某程度,你花了更多錢,卻沒辦法買到等值的設備或是更好的體驗。
例如今年發佈的5萬塊iPhone XS Max(到底是哪個產品經理想出這麼饒舌的名字......),在基本體驗上其實與2萬6的iPhone XR相去不遠,多出來的價差換來的是「大屏幕」「雙卡雙待」「大容量儲存空間」「Oled屏幕」「壓力感應」.........仔細看看這些東西,執得你多花幾千甚至幾萬買回嗎?
讓我舉更簡單的例子:
肚子餓的時候,剛吃下的第一口飯永遠是最香甜的,接著第二口,好吃,第三口,真好吃!第四口第五口.........等到了第10口之後,似乎開始失去了興趣?第十五口開始覺得反胃吃不下了......
第十口之後,你每吃一口所帶來的滿足感越來越低,到了第十五口之後甚至是負的,這就是典型的邊際遞減效應。
相對地,當然也有邊際遞增效應,例如越喝越爽的酒鬼之類的......
在生活中,應該盡可能去觀察「邊際遞增與邊際遞減的曲折點」!然後盡可能用接近曲折點的成本去投資,好換得最大的效益。
我在生活中常用這點去執行我的投資理財以及購物行為,例如手機、電腦、交通工具......因此我不會買到差的,也不會買貴!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常能用最少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把投資理財實踐於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觀念!
第三、長期規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