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竹市區住著一群稀客,而且是住在我們總意想不到的區域。在第四期〈貢丸湯〉中,我們曾經介紹過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遺址,位在清華大學附近。這座醒目的大煙囪,除了見證了不同時代的歷史之外,更是附近的人共同的回憶,而現在還接納了一群可愛的蝙蝠。
這群蝙蝠不知什麼時候來到此處,但街訪鄰居或是一些關心動物的市民,早就知道在建功國中附近的大煙囪住著一群蝙蝠。新竹荒野協會的資深講師陳女士,在初次聽聞這群蝙蝠的消息之後,也來大煙囪一探究竟。但因為廠房內光線昏暗,很難辨識清楚這群蝙蝠的種類。
終於在蝙蝠博士徐昭龍的協助之下,順利確認了這群稀客的身分—霜毛蝙蝠。牠和其他台灣常見的蝙蝠最大的不同在於,耳珠形狀為松茸狀是明顯特徵,毛色有些糖霜般的色澤,跟其他種類常見的黑或褐色差異很大。
霜毛蝙蝠在台灣最先是由東海大學的林良恭教授和其率領的團隊發現,不過棲息地等等詳細資訊都幾乎沒有資料。而位在海軍第六燃料廠區的霜毛蝙蝠,可說是台灣史上第一次發現牠們繁殖、群聚的族群。牠們每年夏天左右會在此繁殖,可以很常看見牠們的身影,不過秋冬之後牠們就會移往別處過冬。
分布於溫帶地區,台灣是其分布最南端。屬於中型食蟲性蝙蝠,背部毛髮表面呈霜白色,故得名。每年4-9月築巢於大煙囪(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場遺址)。
在新竹說到蝴蝶園一定會想到位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後方的蝴蝶園。這處蝴蝶園在學校經費的支持之下,已經悄悄的走過六個年頭。這處蝴蝶園最有特色的地方,是裡頭的溫室不是用來眷養蝴蝶,而是保護食草植物。蝴蝶是飛翔在外頭,天氣好的時候,牠們最常群聚在陽光下的花朵附近。
這座蝴蝶園中的蝴蝶,幾乎都是野生的,因為這處的環境及食物充足,讓牠們找的了一個新家。經營蝴蝶園的方老師和我們說:「這座城市對蝴蝶來說,有太多惡劣的環境,只要有一處比較舒適,蝴蝶自然就會群聚過來。」這裡的蝴蝶有常態性在此繁衍的種類,也有每年不同季節遷徙而來的族群。這座園地,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蝴蝶或幼蟲愛吃的植物照顧好而已。
園地裡的蝴蝶種類繁多,但「黃裳鳳蝶」則是最被喜愛的。在這裡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現牠耀眼的身影,而且除非有氣候等特別因素,否則牠的三種型態幼蟲、蛹、成蝶都能在園內看見。但牠們的幼蟲食量驚人,最愛吃的馬兜鈴科植物時常被吃個精光,所以園內就設有幾處網室來培育這些植物,才不會讓牠們餓肚子了。
過去曾廣泛分布於台灣,但現今已十分難見。生活於台灣於海拔1,700公尺以下,成蝶後翅底色為黃色,雌蝶體型一般比雄蝶大,幼蟲喜愛吃食馬兜鈴科植物。
高翠路上何家園是新竹知名的庭園餐廳,更是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的最佳景點。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何家園也是新竹復育甲蟲的重要生態園區。不過何家園的何大哥謙虛的說「其實也沒有特別做甚麼復育,樹種多了,生態就回來了。」因為此地連接高峰植物園,形成大範圍的綠帶,讓甲蟲們在開發中找到一片喘息之地。
何大哥曾是電視生態部落格的主持人,對甲蟲生態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透過甲蟲的養育,也可以讓生態循環再生。比方說一根風倒樹就可以養活許多種不同的甲蟲。有些甲蟲喜歡食用硬質枯木,也有甲蟲喜歡蛀蝕過的殘根敗葉。即使整根樹木只剩枯葉、腐植質,也能培育甲蟲幼蟲(俗稱雞母蟲)。
在大哥記憶中,過去到處都是獨角仙、鍬形蟲,許多孩童時常結伴抓蟲。但現在因為生態變遷,即使到深山中也不容易找到大型的甲蟲了,孩子們的童年好像也和抓蟲、養蟲越離越遠。現在想要飼養甲蟲,大多數都要向專門的商店購買,失去了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以及在林間找重的樂趣。
何大哥也曾在何家園內經營甲蟲館,讓遊客在用餐拍照之餘也可以認識甲蟲生態,裏頭收藏了他飼養的甲蟲以及珍藏的標本。但甲蟲館目前已經暫停開放了。除了要維持標本館內的溫度、濕度以及維護標本太過消耗人力以外,遊客順手牽羊的行為也讓辛苦收集標本的何大哥損失慘重。
何家園現在面臨市地重劃的危機。當初何家「三七五減租」時期以租用的方式使用這塊地,但後來被劃為竹科園區的保留地,更在2010年市政府變更地目將此地規劃為商業區、住宅區和公園。目前法院已判決何家園需歸還土地給政府,雖然如此,何大哥仍表示會繼續維護這片園區,讓裏頭的動物能夠自在地在此生活,等真的要動工的時候再做打算。
台灣最常見的鍬形蟲之一,雄成蟲體長約27~73公分,雌成蟲體長則約25~41公分。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平原與闊葉林山區,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喜歡腐爛之水果或樹液。
撰文/王昱登、莊重遠
插圖/劉宇涵
攝影/董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