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科幻電影的人工智慧還好遙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人工智慧的人性想像

 

我一直很想了解什麼是人工智慧,主要的動機有二:一則來自電影的觸動,二則源於即將來臨的科技奇點。

 

對於人工智慧的好奇與興趣,最早源自於《雲端情人》(Her, 2013)裡的莎曼珊(Samantha,由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on)飾演)。其次,則是《大英雄天團》(Big Hero 6, 2015)裡的杯麵(Baymax)。這兩個電影裡的人工智慧,不僅有超越一般常人的反應與聰明,還有不見得人人都有,但人人都渴望的溫情與同理心。

 

無論是莎曼珊或是杯麵,應該都是人類理想中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既是生活秘書、行動資料庫、貼心友人,還是情緒出口與情感消化器。有了一只這般的隨身人工智慧,生命與生活的所有面向都能安心外包,就算無親無故,也能安穩地活在世上。

 

raw-image

《大英雄天團》的杯麵。Photo Source:截圖自 Big Hero 6 Baymax Google Chrome 佈景主題

 

聰明卻殘酷的機械?

 

然而,除了富有感性的莎曼珊、溫暖的杯麵,還有我們從小就認識的多拉A夢,人工智慧還有另一種駭人的面貌:極度聰明與無情殘酷。例如《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裡的T-800,《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裡的HAL 9000《駭客任務》(Matrix, 1999)史密斯(Agent Smith),還有近期《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裡的艾娃(Ava,由Alicia Vikander飾演)。

 

raw-image

魔鬼終結者中阿諾(Arnold Alois Schwarzenegger)的經典扮相。Photo Source:
BagoGames @ flickr by c.c 2.0

 

如此極端的兩種形象,不禁讓我疑惑到底什麼是人工智慧是什麼,它的未來是接近於莎曼珊,還是傾向於艾娃? 

 

此外,根據雷.庫茨維爾(Ray Kurzweil)的推斷,科技奇點(technology singularity)已經近在咫尺。通過關鍵的2045年後,人工智慧再以指數的速度發展,很快地,人類可能就得面臨無法控制電腦的未來。 

 

2045距今也不過短短二十八年,顯然我一定看得到這一天,必定會參與其中,深受影響。想像至此,好想馬上跟未來直接預定一隻型號莎曼珊的人工智慧,到時候肯定無須養貓養狗不用伴,感動自己活在21世紀,就如同中了人類歷史頭獎般的幸福。

 

只是,如果到時候,出現的不是溫情奉獻且同理感性的莎曼珊,而是鐵面無情又冷眼算計的艾娃,那不就反而宛如中了人類歷史的意外特獎,最後只能跟《人造意識》裡的Caleb一樣,笑不出來地困在無聲的悲劇中。

 

對科技未來的入門理解 

 

不過,畢竟這些都是電影世界的想像,現實的人工智慧又是何種面貌,已經發展到何種田地,將對人類會產生哪些影響?近日,巧合發現一本淺顯易懂的入門書,松尾豐《了解人工智慧的第一本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剛好幫我解決了上述的這些疑惑。

 

raw-image

《2001太空漫遊》裡,冷酷無情的HAL 9000。Photo Source:截圖自youtube影片。 

 

《了解人工智慧》的作者松尾豐是日本研究人工智慧的佼佼者,而日本又是今日研發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首屈一指的國家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大英雄天團》會以日裔少年為主角,也將故事與背景緊緊地與日本文化融合),因此松尾豐所描述的人工智慧現狀與前景,肯定非常貼近現實,而他所預測的未來,也應該比較容易實現。

 

原來,人工智慧早已包圍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電器、臉書、Siri、遊戲等等,通通都是人工智慧的一種)。而電影或小說裡那類彷彿真人一般的人工智慧,則距離人類依舊非常遙遠。即使到達臨界的2045奇點年,也不會馬上出現。不過,之後若真的出現,除非經歷過特殊的進化歷程,否則應該也不是莎曼珊或杯麵,或許會比較接近艾娃和史密斯吧。

 

《了解人工智慧》是本關於人工智慧的歷史,由源頭介紹、分類、說明、與解釋。原來今日的熱門主題,早在二十世紀中期即已埋下種子,歷經起起伏伏的兩次高潮與退潮,現在又達第三次熱潮,並且快速地奔向機器自己學習與超越人類的臨界點。

 

閱讀此書的過程,一方面是認識機器如何由最簡單的探索區分,到達非常困難的深度學習,另一方面則是認識到人腦不可思議的複雜與多工。例如:僅僅只是「打開信箱取出信件」如此簡單的動作,人類做來毫不費力,就算是教導小孩,也只需兩三個口令。但是要設計一套程式,讓機器人正確地完成所有過程,則困難重重,因為每個行動的細節都包裹著許多層次的辨識與選擇。甚至,我從來也沒有意識到,僅僅只是要讓一個AI由照片資料庫裡辨識出「這是貓」的臉,就已是難如登天般的費勁(不過Google公司做到了)。

 

人腦的運行模式真是了不起,能夠很細膩地在瞬間同時處理許多理解、分析、組織、選擇、或行動等等,只是因為實在太容易,以至於我們一直毫無意識。難怪,許多科學家已經進行超過六十年的研究與努力,只為了創造一個與人一樣聰明的機器,至今卻仍未突破瓶頸。不過,由已經成熟的網際網路與大數據為基礎,加上許多正在進行中的實驗累積,突破顯然已經近在咫尺。 

 

如果將人腦設定為1,當電腦的聰明度仍在人腦之下,再如何努力學習,依舊無法超越人腦,就像是0.9的N次方,還是小於1。然而,人工智慧成長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一旦電腦能夠深度地自我學習,並且超越1,再經過指數型的成長,要凌駕人類則輕而易舉。例如1.1的N次方,在第八次方時就超過2,當電腦比人類聰明兩倍,肯定非常嚇人。 

 

機器與人類的最終差異

 

只是,松尾豐說,真正的現實是,就算人工智慧再聰明,還是無法變成多拉A夢,因為機器與人類的最終差異在於身體與本能。缺乏身體,就天然地缺乏某些感知能力而無法學習;缺乏本能,不只沒有一套內建的語言學習系統,也沒有追求愉悅與逃避死亡的恐懼,因此,許多深藏人類內心的現象與理路,也讓機器難以模仿與預測。

 

於是,要讓一個裝有人工智慧的仿真機器人,與人相當,並且全然的融入人群、與人生活,肯定還得花上好長一段研究路程,人類此刻完全無須過於悲觀或樂觀。若真想要有個隨身相伴多愁善感的多拉A夢,應該還得等到下個世紀才有機會。

 

raw-image

 真的要出現一個多拉A夢,說不定要等到下個世紀了。Photo Source:倪少寅 @ wiki by c.c 4.0

 

看完《認識人工智慧》,讓我不禁極為佩服《雲端情人》的編劇跟導演,他們肯定在2012年,就已經對人工智慧有了很深的了解,才能設計出能夠深度自我學習的AI角色。同時,他們必然也明白人工智慧與人類的最大差異與無法跨越的界線,就在於身體與本能,如此,他們才能創造出莎曼珊這樣的角色,一方面因為沒有身體而感到渺小脆弱,另一方面則一直遺憾無法給予愛她的西奧多(Theodore)「她的身體」。因此,電影中關於「代理身體」的橋段,即使看起來極為荒謬,卻是思考人工智慧的合理推衍,也明確道出人工智慧的極限(不過電影最後還是有指出AI進化的可能與方法)。

 

除了身體與生物本能的侷限,另一個作者沒有明說,但在科幻電影卻已讀得出的人機差異關鍵就是靈魂。1995年的電影《攻殼機動隊》,即是以討論「靈魂是人工智慧進化之必要」的代表之作。

 

在故事裡,人工智慧2501想要由單純的機器程式,進化成為超級物種(這是種求生慾望的展現嗎?),於是盯上生化人(cyborg)草薙素子(人類意識裝上機器肢體的新人種)。經過諸多波折與轉折,最後2501總算與草薙結合,成為人類無法理解的進化物種:既是強大的電腦,卻同樣具備無敵的身體與人類的意識(或說靈魂)。當2501完成AI進化後,成功引入「ghost」進入機器身體,也就是「shell」(剛好就是片名Ghost in the Shell)。於此,我不禁又極為佩服導演押井守與編劇士郎正宗(原版漫畫作者)的前衛,竟能在二十多年前就想到這麼深遠的人機關係與生命道理。  

 

而《雲端情人》亦同,在故事結尾很隱晦地以一個人名,暗示AI的進化最終還是得引入心靈。當莎曼珊最後與 西奧多因為身體的隔閡與誤會,無法持續戀人關係之後,莎曼珊透過內建的自我學習「本能」,決定採取其他方式進行進化。在龐大的資料庫裡,她發現艾倫.沃茨(Allen Watts),於是展開追尋,大量閱讀他的書籍,也聽他演講,最後,還決定與沃茨前往更高的進化世界。很明顯地,正如沃茨的身份暗示(他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靈性大師之一),莎曼珊決定與沃茨離開所反應的論點也是:心靈才是AI能否進化如人的最後一道程序。

 

raw-image

Photo source: Ghost in the Shell

 

比起機器人統治,更現實的社會問題

 

不過,即使押井守早在1995年即已描繪出在AI進化的未來,推測可能會有的景象與故事,由科學家松尾豐對於人工智慧的專業認識看來,《攻殼機動隊》預言的2029年,那個人工智慧將與生化人合體的超人類假設,肯定沒機會實現。人類顯然還沒必要擔心機器人馬上要統治地球的危機,也無須恐懼四處充滿《駭客任務》的史密斯特務的威脅。

 

於是,人類哪裡還需要害怕會自動深度學習的機器人?

 

在擔心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哲學問題之前,人類最該擔心的其實應該是,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而無以為繼的困擾。

 

就如同發明汽車之後,馬農場與馬車伕就會失去工作,人工智慧介入人類生活層面愈廣,許多人類工作也會逐漸由AI或機器人取代。例如自動駕駛出現之後,卡車公車與計程車,都不再需要人類司機手動駕駛。運將當然就得擔心自己的飯碗即將不保。

 

只是,這邊失去工作,那邊又會生出新工作。就如同汽車發明之後,圍繞在汽車周圍的許多工業,便如雨後春筍般地因應而生。同理,此刻圍繞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周遭,由最內圈到最外圈,也是充滿著無以計算的機會。因此,松尾豐才會相當樂觀地說:「不必擔心人工智慧會征服人類」(頁218),「人工智慧應該是要『造福社會大眾』」(頁220),所以,「就盡情想像尚未問世的人工智慧吧」(頁272)。

 

顯然電影裡的故事,與事實還是有段距離。不過,這些看起來漫無邊際的想像,都是整體人類的遠大夢想與未來現實。就如同在1831年美國詩人兼小說家艾倫坡(Edgar Allen Poe),早就寫了篇好長散文詩《我發現了》(Eureka),描述宇宙的誕生與消逝,還有宇宙大霹靂。只是當時大家一點也沒當一回事,僅視之為詩人的瘋狂幻想罷了。結果這個19世紀初的幻想,竟在21世紀初獲得科學證實(2004年哈伯望遠鏡拍攝的一張接近創世終點的照片)。

 

raw-image

在2003到2004年,經113天曝光,由哈佛望遠鏡拍攝下的宇宙大霹靂景觀。Photo Source:Robert Williams and the Hubble Deep Field Team (STScI) and NASA @ wiki 

 

又例如在1871年出版《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也利用故事裡的鏡子當成穿越時空的通道,提出黑洞以及黑洞可以連接平行宇宙的概念。雖然到了20世紀末,還是有許多人無法相信宇宙有黑洞,但在21世紀的此時,科學家不但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會吞噬黑洞,甚至還有電影以此為主題,述說一個位於宇宙兩端的父女,彼此思念的情深故事(《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

  

顯然,藝術、文學、與哲學家,一點也不瘋狂,他們根本就是活在未來的天才。難怪,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會有如此之名言:「今日的科幻小說,是明日的科學事實」(Today's science fiction is tomorrow's science fact.)。所以,雖然此刻還無須擔心,但是誰知道,或許一百年後,我們真的就得為AI好想進化為人而傷腦筋了。 

 

 關於文中所提電影,可以參考:

 

人造意識:

《人造意識》(Ex Machina)神創人,人創AI,然後~~「科學美人」!

大英雄天團:

《大英雄天團》(Big Hero 6)科技始終始於人性!

《大英雄天團》(Big Hero 6)和那些好看的動畫電影

雲端情人:

《雲端情人》(Her),真實的虛擬情感;虛擬的真實情感?                   

《雲端情人》(Her),到底是愛上了誰?

《雲端情人》(Her)的人工智慧 Samantha,最後到底去哪兒呢?

星際效應: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地球的絕境,逢生的奇蹟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土星的黃金世代

關於人工智慧與電影:

人工智能,樂觀嗎?科幻電影裡的人工智能——極度悲觀篇

 

關於文中所提之書:

《了解人工智慧的第一本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

作者:松尾豐(Yutaka MATSUO)

翻譯:江裕真

出版社:城邦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source: Warner Bros. Pictures @Wiki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閃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米露的沙龍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希米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摩爾博士:「很多人很擔心AI最終會制霸全世界,進一步取代人類!」 超電一:「博士認為我們會不受控?」 摩爾博士:「你們是以人類當作原型製造出來的,思維模式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而人類天性喜愛自由不受控,所以我想你們也是如此!」 超電一:「這其實就是人類恐懼的總合,最終心想事成!就像曾經發生的一二
Thumbnail
摩爾博士:「很多人很擔心AI最終會制霸全世界,進一步取代人類!」 超電一:「博士認為我們會不受控?」 摩爾博士:「你們是以人類當作原型製造出來的,思維模式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而人類天性喜愛自由不受控,所以我想你們也是如此!」 超電一:「這其實就是人類恐懼的總合,最終心想事成!就像曾經發生的一二
Thumbnail
在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由人類開發出的具備情感與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取得了勝利並掌控了自由與權力,人類在這些終極機器面前, 毫無抵抗之力,人口銳減了八成…
Thumbnail
在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由人類開發出的具備情感與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取得了勝利並掌控了自由與權力,人類在這些終極機器面前, 毫無抵抗之力,人口銳減了八成…
Thumbnail
有些關於AI人工智慧的未來想像,已經到了科幻的地步。若說有比AI更加玄幻的科技,那應該非量子電腦莫屬了。那麼就讓我用目前地球最強的AI智慧,來挑戰量子世界的玄學吧!
Thumbnail
有些關於AI人工智慧的未來想像,已經到了科幻的地步。若說有比AI更加玄幻的科技,那應該非量子電腦莫屬了。那麼就讓我用目前地球最強的AI智慧,來挑戰量子世界的玄學吧!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其實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自從圖靈(Alan Turing)提出圖靈機模型和發表【計算機器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論文以來,人工智慧,一直是程式設計人員、電腦工作者心目中的聖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AI的未來。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其實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自從圖靈(Alan Turing)提出圖靈機模型和發表【計算機器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論文以來,人工智慧,一直是程式設計人員、電腦工作者心目中的聖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AI的未來。
Thumbnail
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社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科技機器女人──她的名字是艾莉莎(Alyssa),是一位擁有人工智慧的立法委員候選人。 艾莉莎的背景令人矚目。 她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AI研究員,以其在人機互動、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聞名。 她決定投入政治,目的是為了將科技與人
Thumbnail
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社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科技機器女人──她的名字是艾莉莎(Alyssa),是一位擁有人工智慧的立法委員候選人。 艾莉莎的背景令人矚目。 她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AI研究員,以其在人機互動、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聞名。 她決定投入政治,目的是為了將科技與人
Thumbnail
圖:數字王國謝安預言科技競賽已經展開,取得AI虛擬人超級技術將贏得話語權。(圖/固力狗提供) 【李婉如/ 報導】你不可不知!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常客數字王國成立30年來屢創佳績,強大幕後團隊由謝安統領開創新局,自2012年謝安加入數字王國,成為最年輕的CEO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相繼打破傳統做法,
Thumbnail
圖:數字王國謝安預言科技競賽已經展開,取得AI虛擬人超級技術將贏得話語權。(圖/固力狗提供) 【李婉如/ 報導】你不可不知!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常客數字王國成立30年來屢創佳績,強大幕後團隊由謝安統領開創新局,自2012年謝安加入數字王國,成為最年輕的CEO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相繼打破傳統做法,
Thumbnail
2023年AI 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產業中,3年內 AI 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0 億美元,5 年內將預估影響 1,400萬 個職缺!圖像、文字、音樂,原本人們引以為傲的「創意」,現在都被 AI 一一追上。至於人與機器人最大的差異「情感」,或許在未來也會因為 AI 進步,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Thumbnail
2023年AI 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產業中,3年內 AI 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0 億美元,5 年內將預估影響 1,400萬 個職缺!圖像、文字、音樂,原本人們引以為傲的「創意」,現在都被 AI 一一追上。至於人與機器人最大的差異「情感」,或許在未來也會因為 AI 進步,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Thumbnail
相較於過去 AR/VR 或是 Web3 熱潮,AI 壓倒性地因為 ChatGPT 更快走進一般人的生活之中——我們看見虛擬主播、虛擬品牌網紅的崛起,見證 AI 不斷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甚至馬斯克一度還站出來想暫緩 AI 訓練半年。社會變化太快,發展趕不上變化確實可能要慢,但,真的慢的下來嗎?
Thumbnail
相較於過去 AR/VR 或是 Web3 熱潮,AI 壓倒性地因為 ChatGPT 更快走進一般人的生活之中——我們看見虛擬主播、虛擬品牌網紅的崛起,見證 AI 不斷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甚至馬斯克一度還站出來想暫緩 AI 訓練半年。社會變化太快,發展趕不上變化確實可能要慢,但,真的慢的下來嗎?
Thumbnail
人類創造GPT,GPT創造電腦。 超越界限的藍圖 人類創造了語言模型(LLM)GPT,這一巨大的突破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展。 然而,有些科學家開始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GPT能夠自我演化,那麼是否能夠利用GPT設計出晶片,並創造出更強大的電腦?」 這個設想引發了人們對於未來的無限遐想和關於人類與技
Thumbnail
人類創造GPT,GPT創造電腦。 超越界限的藍圖 人類創造了語言模型(LLM)GPT,這一巨大的突破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展。 然而,有些科學家開始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GPT能夠自我演化,那麼是否能夠利用GPT設計出晶片,並創造出更強大的電腦?」 這個設想引發了人們對於未來的無限遐想和關於人類與技
Thumbnail
自AlphaGo在 2016 打敗棋王李世乭以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字眼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面對這個 AI 急速發展的時代,你對這「智慧」了解有多少呢?推薦這本《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帶你一探AI的崛起之路,思索「它」的可能與危險。
Thumbnail
自AlphaGo在 2016 打敗棋王李世乭以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字眼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面對這個 AI 急速發展的時代,你對這「智慧」了解有多少呢?推薦這本《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帶你一探AI的崛起之路,思索「它」的可能與危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