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將會被子女拋棄的一代

我們這將會被子女拋棄的一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猜一定是兩年多前遠見雜誌拍的微電影「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最近才開始在中國大陸流傳,不然為什麼這些天有不少大陸的媒體跟我聯絡?有的採訪,有的約稿。我想,二戰結束後的戰後嬰兒潮誕生的大量人口現在已逐漸進入熟齡,所以許多國家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難怪都關心這個議題。

    前幾天接了一通從黑龍江打到診所的電話,詢問有關「夏瓣生俱樂部」的事情,記者對於我說的「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已不能期待孩子陪伴在你身邊終老」覺得非常驚訝,認為老了跟子女住在一起,不是華人社會千百年來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我回答說:「因為全球化競爭,人口移動加劇的關係,未來子女為了工作或發展,到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工作,應該是絕大多數家庭所必須面對的現實。」

    記者不解:「我們這兒都是孩子到哪個城市工作,父母就跟到哪個城市,還是可以住在一起的啊?」

    我笑笑說:「孩子們有他們的生活習慣跟人際網絡,父母也有自己的老朋友跟熟悉的活動範圍,若勉強跟著孩子搬遷到自己完全陌生的城市,硬生生從自己活了大半輩子的鄰里社區中連根拔起,那不只是自找罪受,搞不好連帶斬斷了自己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熱情。而且當父母親活得不快樂,也常會帶給孩子壓力啊!」

    其實仔細想想,這二、三十年全世界隨著科技發展而來的社會結構改變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如何面對這個全新的世界預作準備?

    有時候會開玩笑說,我們是華人歷史上最後一代會陪伴父母終老的子女(因為有兄弟姊妹分擔,而且我們工作時是在社會向上發展期,所以多少都累積了一些資源),大概也是歷史上第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父母(因為孩子沒有足夠的兄弟姊妹分擔照顧的責任,也沒有足夠的存款可以為了照顧父母犧牲工作機會)。

    當我們從職場退休後,身體狀況還分為好幾個階段,比如六十多歲至七十多歲,大概是黃金銀髮時期,有閒有錢有體力;第二階段是七十多至八十多歲,或許有些病痛,即便生活能自理,也沒有精神跑太遠,頂多就在住家附近串門子,偶爾出去打打牙祭;第三階段是八十多歲至終老,這個階段生活起居必須有人陪伴照顧,甚至有不少人也許必須接受二十四小時的長期照護。

    這三個退休後不同的階段,所需的準備與考量都不同,愈早進行與安排,當然會愈自在愈快樂。絕對不要期待孩子,老了之後我們愈能獨立自主,把自己安排得好好的,也愈能跟孩子維持親密而良好的關係。

    若是我們老了之後能跟孩子同處一個城市,住在附近甚至住在一起,那就是賺到的,但是在那之前,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度期待,那只會造成孩子雙方的壓力,對彼此的關係沒有任何幫助。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公共電視台NHK在2010年做過一個報導年老孤死的特別節目,將這種現象稱為無緣社會。 據統計,日本每年大約有三萬二千具沒有親人認領的遺體,隨著單身人口的增加,再加上老年社會的到來,
教育哲學家杜威說:生活即教育。歐洲許多國家的基礎教育認為教孩子怎麼生活是最核心的目標,也就是說在生活中學會知識,也會使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使用。
前陣子有則新聞,某家百貨公司主辦兒童繪畫比賽,以消費者的發票作為評比選票,一位家長動員親朋去消費換得許多選票,小孩卻落選,他一狀告百貨公司詐欺。
常常會覺得現代的父母好辛苦,哦,或許不是所有的父母,但是我相信現在正在看這一篇文章的家長老師大概都屬於我同情的對象。
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
日劇「女王的教室」第一集,惡魔般的女老師第一堂課就對著學生說:「覺悟吧!你們之中只有百分之六的人可以得到幸福。」
日本公共電視台NHK在2010年做過一個報導年老孤死的特別節目,將這種現象稱為無緣社會。 據統計,日本每年大約有三萬二千具沒有親人認領的遺體,隨著單身人口的增加,再加上老年社會的到來,
教育哲學家杜威說:生活即教育。歐洲許多國家的基礎教育認為教孩子怎麼生活是最核心的目標,也就是說在生活中學會知識,也會使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使用。
前陣子有則新聞,某家百貨公司主辦兒童繪畫比賽,以消費者的發票作為評比選票,一位家長動員親朋去消費換得許多選票,小孩卻落選,他一狀告百貨公司詐欺。
常常會覺得現代的父母好辛苦,哦,或許不是所有的父母,但是我相信現在正在看這一篇文章的家長老師大概都屬於我同情的對象。
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
日劇「女王的教室」第一集,惡魔般的女老師第一堂課就對著學生說:「覺悟吧!你們之中只有百分之六的人可以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