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美國海軍的MQ-4C Triton大型長程高空無人偵察機,將首度部署到西太平洋的關島基地,由於正值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高調到南海海域,與大批中國海軍艦艇進行聯合演習,不禁讓人聯想美國是否有意加強對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偵察與情報掌握能力。不過其實我們可以從MQ-4C的發展與編號,來一窺美國戰略無人偵察機的最新發展與部署到關島的背後意義。 MQ-4C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全球之鷹RQ-4的衍生型,全球之鷹是世界上第一款大型長程高空無人偵察機,以長時間的滯空能力與強大的偵察性能聞名於世。「R」是偵察機的編號,「Q」是代表無人機,「4」則代表這是第四款無人機計畫。由於全球之鷹還在研發與測試的階段,就遇上伊拉克與阿富汗戰事,因此全球之鷹的原型機立刻緊急投入現役,形成一邊趕工生產,一邊還不斷修改細部設計的情況,而這一批最初生產的全球之鷹無人機,後來的編號就總稱為RQ-4A。 在RQ-4A之後,定型量產的全球之鷹,則被稱之為RQ-4B,比前一型的RQ-4A更為穩定,性能也有所提升。除了美軍採用外,也外銷到許多國家。而在RQ-4A這一批最初生產的全球之鷹中,有幾架移交給了美國海軍,用來評估全球之鷹運用於海上監視的能力。美國海軍的構想是要利用全球之鷹的大範圍監視能力,在發現遠方不明船艦的雷達訊號以後,立刻由全球之鷹取得即時影像,判讀對方的身份與艦種,評估是敵是友,以擬定作戰計畫,加快我方艦隊的反應時間。 美國海軍對於這批RQ-4A的表現非常滿意,並要求以此為基礎,發展更適合海上作戰的海軍版全球之鷹。海軍版全球之鷹的原型機一開始被稱為RQ-4N,「N」是海軍之意,除了修改軟、硬體,讓海軍版的全球之鷹對於海洋目標有更敏銳的偵察分辨能力外,能在高空中連續飛行近30小時,並監視超過數百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強大性能,也讓這一款無人偵察機未來能取代昂貴的間諜衛星,隨時提供美國海軍艦隊更快更新的影像情報,這也讓美國海軍計畫一口氣訂購達68架。 海軍版的RQ-4N後來改名為MQ-4C,「M」是多用途的意思,過去美軍所使用的無人偵察機在開始掛載飛彈,擁有攻擊能力後,其第一個字母的編號,往往從單純偵察的「R」變為多用途的「M」,因此海軍版的MQ-4C是否暗示未來這款無人偵察機也將擁有掛載反艦飛彈的能力,值得進一步來觀察。至於「C」則代表海軍構型已成為「A」構型與「B」構型之後的重要衍生型,未來的外銷市場說不定比空軍構型還要大,畢竟無人偵察機運用於海洋監視這一塊,目前還是一片藍海,但有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迫切需求。 在MQ-4C部署到關島以後,以其航程與滯空時間,幾乎整個西太平洋都在其偵察範圍內。特別是目前已成為突衝熱點的南海海域,未來應該會常常見到這款無人偵察機的身影。近來中國海軍艦隊不斷穿越宮古海峽,或經由巴士海峽,進一步突破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也曾多次繞行台灣島進行遠航訓練,未來都可能成為MQ-4C的偵察與追蹤目標。台灣在嚴密監視中國的海上艦艇時,說不定也要開始注意一下來自東南方高空中的美國無人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