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誌:《武者 — 香港武林口述歷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949年中國大陸變天前夕後期,大批國術教頭避走香港,令南方此一小隅,既奇怪亦偶然地保留了不少傳統武術的血脈,避開了日後國內各種毀門滅派的政治運動,甚至發揚光大,遠征海外。這本是眼見為真的事實,但當你嘗試翻閱國內出版的「正統」近代中國武術史或體育史,香港本土武術、武館文化等等,可以用「幾乎隱形」來概括之,似乎二戰之後,除卻國內的體操化武術,中國武術再沒有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包括港澳臺三地﹞發展過。至於李小龍是如何「爆」出來的?這條問題恐怕要列入國家機密了。
當然,香港人自己也有責任系統地整理這一段獨特的歷史。這一本比較「簡陋」的訪問集:《武者 — 香港武林口述歷史》,也許是填補「口述歷史」這個空檔的重要嘗試。書本內容是一對一的訪問集,每篇訪問一名武者,其背景、「門派」、經歷都有其獨特之處,但受訪者不一定是甚麼「掌門人」或武術教練,例如其中一位受訪者倪秉郎,學習鄭式太極,同時是香港電台資訊節目《功夫傳奇》的監製。甚麼因素激發他製作這個經典節目?這個也應該歸入香港武術史重要一環。還有非華人西洋拳手的訪問等等,讀完多個武者的訪問,知道香港這個武林原來比我了解中還要廣闊、深厚。門派之多、武風之盛,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
我批評她「簡陋」,因為每一篇訪問都「到喉唔到肺」﹝簡短,吊人胃口﹞,篇幅觸及個人經歷,談不上太多武術門派的歷史、內涵。我體諒出版人背後的捉襟見肘,希望日後會有更好的「香港武術史」專輯出版。
補充:稍後一段日子,筆者發現了另一本較詳盡的香港武術史讀本:

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讀《點解香港:我哋應該一齊補嘅呢堂課》「文化從來都與政治相關」,歷史也總是近在眼前。對我來說,與其說是讀物,它更像一本紮紮實實的教科書,關於香港的時代、政治、文化與精神,還有其他好多好多。
Thumbnail
avatar
丙子
2021-10-03
【職場讀書人選書】透過童趣的文字 讀1970年代的香港巨變與掙扎-《我城》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6-04
讀書筆記:許寶強《回歸人心:極權臨近的香港文化經濟學》《回歸人心:極權臨近的香港文化經濟學》(簡介及試讀可按此)一書成書於2018年,在今天急遽變化的社會政治環境,極權已成為現實。不過,現實歸現實,我們卻未必能夠準確認識我們的敵人、極權主義的本質。正所謂知己知彼,通過許寶強老師平易近人的筆觸,讀者可以了解到門檻較高的社會學、政治學學說,配以香港的實際情
Thumbnail
avatar
慕雲
2020-04-16
讀《香港城邦論》—大中華幻想本篇獲得 微批 Paratext 刊登,先予致謝 http://paratext.hk/?p=2482 所謂的香港城邦論,乃是作者陳雲以希臘時代的城邦(polis)作為概念探討之基礎,並透過類比現代香港的模式而將香港涵攝入這個概念之中。城邦並不是現代的國家,無論是state, country又或者是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20-02-25
香港身分認同的開端──讀《六七暴動》回顧香港歷史,或許有人認為天安門事件是第一次中港關係疏遠的分水嶺,而反廿三條立法、反國教運動乃至雨傘運動是則是不斷加強。然而,真正造成中國與香港之間關係疏遠、塑造香港身分認同的第一場運動,其實是中國、港府乃至左派諱莫如深的「六七暴動」。
Thumbnail
avatar
黎胖
2019-11-10
好書推薦:《香港音樂的前世今生─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1930s-1950s)》 近年來我見到碩導夢慈老師開始轉向音樂歷史研究,以美軍俱樂部的無名樂手為題,找尋台灣熱門音樂史的痕跡(請參閱:〈尋找無聲之歌、無名樂人: 臺灣熱門音樂史研究方法的幾個思考〉),因而我深知音樂歷史研究的辛苦。困難點除了須長期耙梳大量的資料與史料之外,更令人害怕與恐懼的是長者逐漸在老去、死亡,進而...
avatar
郭大鑫
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