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點音和高音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關於點音的問題得分成銅管和木管兩大類來說明。

一般來說,我們稱做吐音,又可分成單吐、雙吐、三吐。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氣流在沖出嘴唇時,用你的舌頭頂著上牙的部位。當然,隨著高低音的不同,頂的位置也有所不同。這樣一來,會擋住氣流,當舌頭往回收時,氣流是通過的,會使嘴唇震動發出「吐」的音。很多人誤會,既然是「吐」,就必須很用力,這是錯誤的觀念。說是點音,就是跟舌頭有關。所以,並不是用力就可以將點音吹好。因為往往你的施力點是在嘴上,不是在舌頭。點音要好,只需要舌頭輕微地動作即可。

試著這麼做吧?!先吹個穩定的長音,在輕輕地用舌頭做伸縮的動作。該放鬆的地方,就都給他放鬆吧!只需要用嘴唇控制你所吹的這個音的鬆緊度。那樣的感覺像是「吐-- 吐-- 吐-- 吐」,聽起來像是不斷地往前。熟練後,再慢慢加快舌頭的速度。

木管樂器的點音比較困難。不過,有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要靈活的運用舌頭。

試著這樣練習看看,以「u」的正確嘴型含著吹嘴,把你的身體盡量放輕鬆,緩緩的將氣吹出,讓氣長久的運作。上面的門牙和下嘴唇保持不要動,只要張開兩嘴角快速的將氣吸進腹部,嘴角合起時,把靠近的舌尖上方頂住竹片,然後舌尖不要動,這時候做吹氣的動作,讓腹部上來的氣集中,突然以唸「Tu」的動作讓舌頭離開竹片(提醒你一點,保持將氣吹出的動作,就像你吹長音一樣,不要受到影響)那麼,你將會聽到吹出來是很乾淨的開頭聲音,這跟只有靠氣的推進所產生的聲音,是截然不同的。

習慣了之後,就是連續的點音練習。其實,那是舌頭反覆的動作,把吹出來的聲音分出間隔,就像是拿一把尺所量出來的刻度一樣,必須平均而確實。

除了換氣之外,點音和點音之間的氣是連續的。點音也有強弱之分,不同的地方就是你點音的力度和用氣量的配合。

稍微多練習幾次,剛開始會不太習慣,吹出來的音會含含糊糊的,表現的不夠確實,可是不能就這樣讓它混過去,找個經驗比較豐富的人幫你聽聽看,這樣會增加點音的正確性。

常聽到有吹小號的學弟妹在問,怎麼樣吹高音才上得去?我個人認為吹高音並不困難,如何吹好高音?這才是真正的重點。高音之所以會上不去,是因為你的身體太僵硬,嘴唇夾太緊。

有時候不用太在意高音的問題。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的呼吸和嘴型沒有問題的話,接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你倒不如把音往下走,特別注意吹低音時身體和嘴型的感覺,將它牢牢記住,一段時間後,高音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了。

很多人的高音聽起來很疲乏的感覺,那就是你的身體和嘴唇在跟你抗議了,這個時候不要勉強自己吹下去,休息一下再吹,或者是練低八度的音,讓你的嘴唇達到適當的舒緩。

當然,高音也是要練習的。它和低音的不同在於氣流的速度,掌握住重點之後,在高音上應該會有進步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2會員
1.1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彼得的自由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陳省身,號辛生,男,浙江秀水(今屬嘉興)人,美籍華人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家,對20世紀的數學和物理有龐大的影響。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英國科學院、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法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陳省身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Thumbnail
2025/04/28
陳省身,號辛生,男,浙江秀水(今屬嘉興)人,美籍華人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家,對20世紀的數學和物理有龐大的影響。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英國科學院、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法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陳省身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Thumbnail
2025/04/27
小四數學──時間的計算 (2)
Thumbnail
2025/04/27
小四數學──時間的計算 (2)
Thumbnail
2025/04/26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中小學生接觸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也是兒童詩教的啟蒙書。  《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9首、李白詩33首、王維詩29首、李商隱詩24首、孟浩然詩14首。
Thumbnail
2025/04/26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中小學生接觸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也是兒童詩教的啟蒙書。  《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9首、李白詩33首、王維詩29首、李商隱詩24首、孟浩然詩14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這木管樂器的系列文章中,我們會介紹木管基本款,短笛、長笛、雙簧管、黑管、巴松管這五種,至於他們各自的親戚就只會簡單帶過一下哦! 今天就要來聊聊木管家族中的「笛子家族」!
Thumbnail
在這木管樂器的系列文章中,我們會介紹木管基本款,短笛、長笛、雙簧管、黑管、巴松管這五種,至於他們各自的親戚就只會簡單帶過一下哦! 今天就要來聊聊木管家族中的「笛子家族」!
Thumbnail
雖然第三冊的最後,我們曾學習到基本大、小調音階,但是第四冊後面再度讓我們練習這些音階。所不同的是,這次要練習到四升四降的大小調,因此困難度提升許多。在指法上,所提供的提醒次數也減少許多,接下來我們會解說如何在有限的指法標示中了解該使用什麼指法、換什麼把位。
Thumbnail
雖然第三冊的最後,我們曾學習到基本大、小調音階,但是第四冊後面再度讓我們練習這些音階。所不同的是,這次要練習到四升四降的大小調,因此困難度提升許多。在指法上,所提供的提醒次數也減少許多,接下來我們會解說如何在有限的指法標示中了解該使用什麼指法、換什麼把位。
Thumbnail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台南Koswing薩克斯風組團練 基本中的基本 吹吹嘴 口型,念ㄩ,不要咬,嘴唇兩旁固定防止漏氣,不是吹氣而是像嘆氣一樣用肚子的熱氣送出去 Tenor是G, 半音往下,對調音器吹,邊聽邊吹,到無法更往下了,就往回半音上行,但是吹奏方法要跟低音的時候一樣(聲音才出的去)
Thumbnail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台南Koswing薩克斯風組團練 基本中的基本 吹吹嘴 口型,念ㄩ,不要咬,嘴唇兩旁固定防止漏氣,不是吹氣而是像嘆氣一樣用肚子的熱氣送出去 Tenor是G, 半音往下,對調音器吹,邊聽邊吹,到無法更往下了,就往回半音上行,但是吹奏方法要跟低音的時候一樣(聲音才出的去)
Thumbnail
爬格子~~你們學廢了嗎? 還不知道怎麼爬可以回顧一下我的爬格子篇 E 今天我們要來彈歌拉~~不過.......是彈單音..哈 所謂單音~就是直接彈出旋律而不是和弦 雖然你會覺得,好像太簡單了點 不過~~還是在滿多地方會用到的啦 所以............一起來玩玩吧   基本音階圖 上
Thumbnail
爬格子~~你們學廢了嗎? 還不知道怎麼爬可以回顧一下我的爬格子篇 E 今天我們要來彈歌拉~~不過.......是彈單音..哈 所謂單音~就是直接彈出旋律而不是和弦 雖然你會覺得,好像太簡單了點 不過~~還是在滿多地方會用到的啦 所以............一起來玩玩吧   基本音階圖 上
Thumbnail
如果只是短暫用到降E或升D,為什麼不把1指張開就好了呢?之前不是有練習過1指向上擴張的指法嗎?因為,使用半音把位還有更重要的要素,就是: 1指與2指法要連續彈奏! 如果要連續演奏,整體移到半音把位比較方便;如果只是把1指往上打開,那麼原先還原1指的位置就沒有指法可以代替了!
Thumbnail
如果只是短暫用到降E或升D,為什麼不把1指張開就好了呢?之前不是有練習過1指向上擴張的指法嗎?因為,使用半音把位還有更重要的要素,就是: 1指與2指法要連續彈奏! 如果要連續演奏,整體移到半音把位比較方便;如果只是把1指往上打開,那麼原先還原1指的位置就沒有指法可以代替了!
Thumbnail
第三冊的開始,雖然複習了第二冊的第二把位,但仍增加了未曾練習過的指法,以及泛音練習。未來,把位以及音階的練習會更多、更快,請好好建立紮實的基礎,以學習第三冊的樂曲喔!
Thumbnail
第三冊的開始,雖然複習了第二冊的第二把位,但仍增加了未曾練習過的指法,以及泛音練習。未來,把位以及音階的練習會更多、更快,請好好建立紮實的基礎,以學習第三冊的樂曲喔!
Thumbnail
上篇有提到一個名詞叫做【合奏觀念】。 什麼是合奏觀念呢?簡單的來說,就是一起演奏的意思。這裡的一起,是關係到標準的問題,好的合奏所要求的是絕對的一起。
Thumbnail
上篇有提到一個名詞叫做【合奏觀念】。 什麼是合奏觀念呢?簡單的來說,就是一起演奏的意思。這裡的一起,是關係到標準的問題,好的合奏所要求的是絕對的一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