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中小學生接觸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也是兒童詩教的啟蒙書。 《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9首、李白詩33首、王維詩29首、李商隱詩24首、孟浩然詩14首。是仿《詩經》三百篇(共305篇,若含有目無詩者共311篇)之作。
《唐詩三百首》的構成
五言古詩33首,樂府7首
七言古詩28首,樂府14首
五言律詩80首
七言律詩50首,樂府1首
五言絕句29首,樂府8首
七言絕句51首,樂府9首
先前介紹過《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金縷衣.杜秋娘》,是屬於七言的樂府詩。
今天要介紹的是《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感遇.張九齡》,屬於五言古詩。

張九齡像
在張九齡的《感遇》橫空出世之前;陳子昂也寫過《感遇》,而且是三十八首五言古詩組成的組詩。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縣(今四川省射洪市)人,是唐詩革新、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方回在《瀛奎律髓》說道:「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故有「唐詩詩祖」之稱。因其詩「風格激昂,詞意高俊」,有漢魏之風,故被稱為「詩骨」。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
對於陳子昂,大家最熟悉的詩作,當屬《登幽州臺歌》了。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但論知名度,陳子昂的《感遇》,在唐詩中的地位,是一點都不遜色於《登幽州臺歌》;尤其是在五言古詩中,可說是經典名篇。
有機會再介紹給格友們。
無獨有偶,也或許是不想讓前輩專美於前,張九齡的《感遇》也是組詩。
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爲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幽林歸獨臥,滯虛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其三
魚游樂深池,鳥棲欲高枝。
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爲。
有生豈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滅,吾心安得知。
浩歎楊朱子,徒然泣路岐。
其四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五
吳越數千里,夢寐今夕見。
形骸非我親,衾枕即鄉縣。
化蝶猶不識,川魚安可羨。
海上有仙山,歸期覺神變。
其六
西日下山隱,北風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簷楹呼匹儔。
鴻鵠雖自遠,哀音非所求。
貴人棄疵賤,下士嘗殷憂。
衆情累外物,恕己忘內修。
感歎長如此,使我心悠悠。
其七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其八
永日徒離憂,臨風懷蹇修。
美人何處所?孤客空悠悠。
青鳥跂不至,朱鱉誰雲浮。
夜分起躑躅,時逝曷淹留。
其九
抱影吟中夜,誰聞此歎息。
美人適異方,庭樹含幽色。
白雲愁不見,滄海飛無翼。
鳳皇一朝來,竹花斯可食。
其十
漢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書,欲寄雙飛翼。
冥冥愁不見,耿耿徒緘憶。
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
馨香歲欲晚,感歎情何極。
白雲在南山,日暮長太息。
其十一
我有異鄉憶,宛在雲溶溶。
憑此目不覯,要之心所鍾。
但欲附高鳥,安敢攀飛龍。
至精無感遇,悲惋填心胸。
歸來扣寂寞,人願天豈從。
其十二
閉門跡羣化,憑林結所思。
嘯歎此寒木,疇昔乃芳蕤。
朝陽鳳安在,日暮蟬獨悲。
浩思極中夜,深嗟欲待誰。
所懷誠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雲仙嘗我期。
胡越方杳杳,車馬何遲遲。
天壤一何異,幽嘿臥簾帷。
前一陣子的新聞。
那究竟《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是: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爲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亦或是: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實,兩個人的說法都對。
《唐詩三百首》是選集,它並不是按照創作年份來排;首先收錄的是「五言古詩」,那麼第一首就是張九齡的《感遇》。
我看過兩種版本:
1.收錄《感遇.其一》、《感遇.其七》,分別放在選集的第一、第二首。
2.收錄《感遇.其一》、《感遇.其二》、《感遇.其四》、《感遇.其七》;其中,《感遇.其四》是選集中的第一首,而《感遇.其一》變成了第二首。
※圖來自網路搜尋,文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