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與神同行~二度搬家的稻江媽祖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說到媽祖這位受到臺灣民眾普遍信仰的國民女神,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大甲媽、白沙屯媽等登錄國定重要民俗的媽祖進香活動,或是較有名氣的台南大天后宮、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等廟宇。那台北呢?大稻埕呢?當然這裡身為一個倚靠淡水河發展起來的市街,當然也有媽祖護祐著人民。可是大家聚集在霞海城隍廟拜著月老,似乎這位女神被人給遺忘了,大家總會問「大稻埕的媽祖廟在哪裡?」或者知其名而不知其所在的問:「慈聖宮要怎麼走?」貴為大稻埕三大廟宇的慈聖宮為何會這麼不有名呢?或許就是因為供奉稻江媽祖的慈聖宮隱身於巷弄之中,遠離了人潮眾多的迪化街,就是這種人氣的差別才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祂會在這裡?確實祂原本不是在這個地方落腳,而且最早也不是叫做稻江媽祖。這一切都要細說從頭,從那個烽火連天的咸豐三年說起……

咸豐三年(1853)淡水河邊的艋舺碼頭風雨欲來,似乎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果不其然,以艋舺龍山寺為精神支柱的泉州三邑人(惠安、南安、晉江)所負責的頂郊(與浙江、上海一帶有生意往來)跟八甲庄供奉霞海城隍的泉州同安人所經營的廈郊(跟中國廈門做生意,也稱為下郊)因為碼頭利益上的糾葛加上同安人因為地理位置較靠漳州,往往在漳泉械鬥當中保持中立,還有信仰的不同早就互生嫌隙,累積已久的不滿終於在咸豐三年爆發。三邑頭人黃龍安決定借道安溪人的信仰中心—艋舺清水巖奇襲同安人聚集地八甲庄,導致艋舺清水巖被焚,同安人敗逃,霞海城隍及媽祖由三十八位義勇犧牲性命護送到到大龍峒(其中有部分壯丁是同為同安人的大龍峒支援),後再輾轉遷居大稻埕。此事件被稱為「頂下郊拼」,也因為這次械鬥,媽祖第一次搬家。
頂下郊拼跟媽祖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說到在八甲庄除了有同安人的信仰霞海城隍,還有為了護祐下郊平安通過險惡的黑水溝,海神媽祖也成為信仰對象,不過在那時並沒有建廟,推測是由神明會(一種信仰團體,有神無廟,由信徒之中選出爐主及頭家,並把神像託付於爐主家中供奉。北臺灣類似組織有保安宮的力士會)共同供奉,頂下郊拼前因為還沒有遷居大稻埕所以並不是稻江媽祖。
到了頂下郊拼之後,城隍爺暫時安奉在陳浩然(不是陳浩南XD)的糕餅舖中,而媽祖則在中街(歸綏街以南和民生西路以北的迪化街一段)與南街(民生西路以南、南京西路以北的迪化街一段)之間立一小祠供奉。同治五年(1866年)在下郊金同順(後與艋舺北郊金萬利、泉郊金晉順合併成「金泉順」,又稱台北三郊。林右藻擔任三郊總長。)頭人林右藻的支持之下重修,廟正對碼頭以保佑河海安全,慈聖宮遂躋身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其他兩間分別為霞海城隍廟及法主公廟)。在連橫《臺灣通史》〈宗教志〉也有記載:「 慈聖宮:在大稻埕。同治五年,郊商合建,祀天上聖母。」可見這座媽祖廟與郊商的關係濃厚。另一方面,大稻埕比較繁榮的中街與南街或許與霞海城隍廟及慈聖宮脫不了關係,畢竟大家都喜歡在神明的看顧下做生意,且廟宇通常也是人潮的聚集地。
1905臺北市區改正圖(康本裕提供)—由媽祖宮口街及媽祖宮後街的命名差異可以知道當時媽祖廟是面向淡水河,而租稅檢查所透露出這區域曾是大稻埕的碼頭(擷取自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市百年地圖,完整地圖
從這幅置於慈聖宮廟門的同治六年對聯可以看出在當時廟是朝向淡水河,還可以看到遠處的觀音山;而「數千船聚奎府」則可以知道當時也緊鄰繁榮的碼頭。奎府則是大稻埕的另一個稱謂,說明以前屬於凱達格蘭族奎府聚社的範圍(筆者自行拍攝)
龍山寺匾額—與大稻埕廈郊金同順、艋舺泉郊金晉順合稱「台北三郊」的艋舺北郊所獻匾額「柔順利貞」(筆者自行拍攝)

日治時期,總督府實施市區改正,從清代地名轉為新設町名,新道路陸續開闢,如太平町通(今延平北路),也有一些為了交通便利而拆除建物的案例。清代有許多廟宇就是直接在路中央興建,或許當時是為了參拜方便或是神明及信徒的特殊要求而這樣做,但到了日治時期這些廟宇在講求市容及交通便利性的總督府眼中就成了十分「擋路」的存在。隨著市區改正計畫在各地陸續進行,這些廟宇就成了拆除遷移目標,慈聖宮就成了受害者之一。稻江媽祖被迫第二次搬家,被迫在遠離淡水河岸的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附近落腳。但在政府的補償金(可能是臺灣最早的國家補償案例)及各地方人士、商號的捐助下約略在大正五(1916)年到六年(1917年)之間重建落成,再次成為一座巍峨廟宇。
這時期大稻埕發展漸趨成熟,從商號數來看可見商業十分熱絡,許多經商有成的商人也出現在捐獻名單上,例如人稱鳳梨大王的葉金塗、廈郊金同順及屠戶所組成的金萬成等等。這些石碑及石柱上的人名及商號名大多具有地緣性或是特殊原因,例如葉金塗的宅邸(今星巴克保安門市)就在離新廟址不遠的現今保安路上,組成「金萬成」的屠戶可能是在附近的舊市場(今保安路與歸綏街一帶)開業。金同順則是身為一個往來黑水溝的郊商團體,可能本來就有奉祀媽祖或水仙尊王等水神的習慣,並把媽祖廟當成辦公室使用,臺灣各地也有這種例子,如台南的「臺郡三郊水仙宮」、「三郊鎮港海安宮」及澎湖的「臺廈郊水仙宮」。大稻埕唯一的大間媽祖廟—慈聖宮(俗稱媽祖宮)或許就成了金同順甚至之後整合成的金泉順的根據地。
慈聖宮內大正六年(1917年)重修捐獻芳名碑—可以看見十分罕見的政府補償紀錄,但石碑下面被桌子擋住。(自行拍攝)在「臺灣記憶」網站得知總共金四千三百七十四元九錢。
慈聖宮內大正六年(1917年)重修捐獻芳名碑—可見屠戶「金萬成」及廈郊「金同順」
臺北市街全圖(1919)-媽祖宮部分—可以看到慈聖宮(媽祖宮)已經遷移到現址,位於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及獅館仔街(今涼州街)附近。附近的東市、西市及北市等市集,推測可能是耆老所稱的舊市場地區(擷取自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市百年地圖,完整地圖

在慈聖宮中還可見到許多陳姓族人所留下的捐獻記錄,廟前龍柱的落款就寫著「本街陳姓敬獻」,讓人不禁想問本街是哪條街?陳姓又是指哪一個陳姓?本街比較容易解答,由同治六年的落款可知這時慈聖宮還在中街與南街之間,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媽祖宮口街,因為是廟門前的街道,不然寫個「本街」大概連當地人都會搞不清楚是在哪裡吧。那這些陳姓到底是哪一派呢?大稻埕及大龍峒的陳姓可以分成幾個派別:大龍峒陳姓、陳霞林家族、陳天來家族及與霞海城隍息息相關的海內派陳氏等等,畢竟不是每個姓陳的都那麼有名。因此我們很難知道落款的陳某某到底屬於哪一個陳家,不過基於地緣關係及時間來判別,很有可能是負責霞海城隍廟務的海內派陳家及居住於獅館巷的陳霞林家族這兩派,而媽祖宮原本位在中街,而陳浩然的餅舖也是開在中街,可見中街算是海內派陳家的勢力範圍,因此可以推測這龍柱上落款的陳姓便是海內派陳家。另一方面,如果是大龍峒陳家的話,在落款上應該會如同大龍峒保安宮一樣見到陳維英的落款,但在慈聖宮內並沒有見到,而在迪化街北段近涼州街一側則有陳悅記的置產,可大致判別其勢力範圍。陳天來家族到大稻埕的時間大概是清朝統治末期,到了日治時期才趨於鼎盛,再加上陳天來家族是三邑(南安)人,所以在頂下郊拼剛過不久的同治六年應該不會出現於大稻埕才對。
慈聖宮廟門前同治五年由本街陳姓敬獻之龍柱(筆者自行拍攝)
慈聖宮廟門前同治五年由本街陳姓敬獻之龍柱(筆者自行拍攝)
慈聖宮內由陳霞林所題字的楹聯(筆者自行拍攝)
在文章前頭有提過慈聖宮附近有個舊市場地區,那這個舊市場又是怎麼來的呢?有一個是舊的,一定就有另一個是新的,所以一定有個叫做新市場的地方。在日治時期市區改正中,建設現代化市場也是日本人改造臺灣街道面貌的目標之一,因而相繼於臺灣各地興建新式市場,如台南西市場、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士林市場等等,其中座落於大稻埕的永樂町市場就是相對於舊市場地區的「新市場」。但舊市場並沒有因為新市場的建立而馬上變得死氣沈沈,舊市場屠戶所組成的「金萬成」商號仍在慈聖宮的遷移重建上付諸心力,投注了許多資金,因此被刻在石碑上得以讓後人們見到昔日的輝煌。而且或許這些屠戶並不受到地域的限制,仍可以到新市場去做生意,甚至還參加了大稻埕地方的迎神賽會,甚至神將還受邀到日本甲子園阪神博覽會展出,可以發現金萬成不僅是一個商業性的屠戶團體,還可以身兼地方迎神廟會的參與陣頭,這或許是清代、日治時期地方商人回饋鄉里、擴展聲望的一種共同方式。而舊市場這個聚落名稱在廟宇及獅團中保留了下來,現今歸綏街及重慶北路交叉口附近就有一間舊市場普願宮,是一間土地公廟,而廟宇擁有的獅團則叫做舊市場金萬獅,尤其名稱還可依稀看出與「金萬成」的關連性。
臺北市區改正圖-1910—其中的新市場就是今日的永樂市場(擷取自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市百年地圖,完整地圖
臺北市街瓦斯鐵管埋設一般圖(舊市場部分疊圖)—由此地圖可見位於今日歸綏街及保安街一帶的舊市場,而舊市場普願宮則座落歸綏戲曲公園境內(擷取自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市百年地圖,完整地圖
臺灣日日新報:屠商宴客及迎神(大正13年)—可以看出金萬成已經開業五十六週年,而大正十三年是1924年,因此可以推斷金萬成是在日治時期之前就已經成立,所以應該是以舊市場地區為經商據點。另一方面,金萬成除了慶祝56週年外還特別雕刻了屠宰業守護神玄天上帝的護法溫、趙將軍神將,可以知道當時他們是有在參與迎神廟會活動(擷取自《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三年三月十九日,第八千五百六十二號)

由此可見,不管是頂下郊拼使同安人遷徙到大稻埕演變成稻江媽祖,還是之後之後經歷的市區改正重建,這兩次媽祖的搬家其實都與大稻埕的歷史甚至整個時代的變遷有很大的關連,媽祖雖一再被迫搬家,但也持續庇佑著大稻埕。而經由一塊重建後所力的石碑又可以窺見當時候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及商業團體,更能跟附近聚落的發展連成一塊,得知更大的地區發展脈絡,如今雖然舊市場已經沒落,人們只知道土地公廟對面那棟高樓是江山樓,卻忘記看看土地公廟廟名所留下的歷史痕跡及其背後與慈聖宮的微妙關係。而現在要拜廟的話,大家都會選擇有月老在的霞海城隍廟,媽祖廟則只有前方小吃攤的用餐人潮,雖說廟前小吃是回憶裡的老味道,但不妨偶爾進廟裡看一下吧。除了可以獲得媽祖的庇佑,更能窺見大稻埕的歷史發展脈絡。當然並不只有慈聖宮這麼有價值,其實全臺灣有許多的廟宇值得我們參拜並仔細觀察,不要看祂只是個路邊的小廟,或許其中就藏著驚天動地的地方歷史秘辛。
慈聖宮五朝福醮時台北靈安社所敬獻「稻江媽祖」匾額(筆者自行拍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只要提到大稻埕,你應該馬上就會想到迪化街以及在這條街上有鼎鼎大名的霞海城隍廟月老,或許也有人認為台北橋南邊就是大稻埕了,還有些人是想到了由環河北路以東,重慶北路以西,民權西路以南,南京西路以北的「大稻埕」,究竟大稻埕到底多大呢?這篇文章將會以地圖、廟宇及信仰為媒介,重新認識這個文青愛去的老城區。
    只要提到大稻埕,你應該馬上就會想到迪化街以及在這條街上有鼎鼎大名的霞海城隍廟月老,或許也有人認為台北橋南邊就是大稻埕了,還有些人是想到了由環河北路以東,重慶北路以西,民權西路以南,南京西路以北的「大稻埕」,究竟大稻埕到底多大呢?這篇文章將會以地圖、廟宇及信仰為媒介,重新認識這個文青愛去的老城區。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上集在臺灣造成轟動的《與神同行》隔年馬上推出續集作品,上集不僅在網路上好評如潮,也一舉奪下了韓片在臺的影史票房冠軍,本集能否延續上一集的氣勢,同樣叫好叫座呢?
    Thumbnail
     對某些人來說,電影是猶如妻子、兒女、父母般的家人,是生命的絕對意義。誰也擋不住這些人,而他們勢必會成就某些結果的。 如何拍出一部好電影的一切答案,終究在於人。
    Thumbnail
       繼2017年底上映的《與神同行》,終於在今(2018)年父親節,全國首映續集片《與神同行:最終審判》,掀起一股觀看熱潮。這回延續上一集結尾,三位陰差使者帶著冤死鬼金秀鴻,踏入地獄,進行幾道關卡的
    Thumbnail
    <p>位於高雄美濃的有塊田,在兩個女孩兩隻貓的經營下,邀請人們坐在跟植物一樣低的高度看生活,親手觸摸,感受土地的溫暖。</p>
    Thumbnail
    <p>接下來我會兌現我提案時的訴求,每月至少一篇關於新聞攝影領域個人的實務分享與觀察,當然在時間精神允許下,我應該要多所付出給我們一起的夥伴。至於認同我、要與我一起到新聞現場的夥伴,請來臉書發訊息給我,我把大家加進同一個群組,平時我會不定期將每日大家適合的行程公布在其中,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去拍些作品,我們可以多次聚會,看作品、討論作品,當然也可以隨時線上討論。有大事件時再一起到現場拍攝,也許我可以試著在風傳媒的風攝影中刊登大家的作品。</p>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上集在臺灣造成轟動的《與神同行》隔年馬上推出續集作品,上集不僅在網路上好評如潮,也一舉奪下了韓片在臺的影史票房冠軍,本集能否延續上一集的氣勢,同樣叫好叫座呢?
    Thumbnail
     對某些人來說,電影是猶如妻子、兒女、父母般的家人,是生命的絕對意義。誰也擋不住這些人,而他們勢必會成就某些結果的。 如何拍出一部好電影的一切答案,終究在於人。
    Thumbnail
       繼2017年底上映的《與神同行》,終於在今(2018)年父親節,全國首映續集片《與神同行:最終審判》,掀起一股觀看熱潮。這回延續上一集結尾,三位陰差使者帶著冤死鬼金秀鴻,踏入地獄,進行幾道關卡的
    Thumbnail
    <p>位於高雄美濃的有塊田,在兩個女孩兩隻貓的經營下,邀請人們坐在跟植物一樣低的高度看生活,親手觸摸,感受土地的溫暖。</p>
    Thumbnail
    <p>接下來我會兌現我提案時的訴求,每月至少一篇關於新聞攝影領域個人的實務分享與觀察,當然在時間精神允許下,我應該要多所付出給我們一起的夥伴。至於認同我、要與我一起到新聞現場的夥伴,請來臉書發訊息給我,我把大家加進同一個群組,平時我會不定期將每日大家適合的行程公布在其中,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去拍些作品,我們可以多次聚會,看作品、討論作品,當然也可以隨時線上討論。有大事件時再一起到現場拍攝,也許我可以試著在風傳媒的風攝影中刊登大家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