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恐怖預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中華史觀往往最重視的,是王朝的正統之爭,是當權者的更替,或是國土的增減,卻對百姓的苦難鮮有著墨。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的統一或分裂,幾乎都伴隨著災難性的可怕慘劇,戰火不止讓文化全面倒退,人口數量常常會急速銳減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以上,導致整個社會完全崩潰,這是中國改朝換代時幾乎都會出現的狀況。

但更不幸的是在統一以後,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並不會因為政權穩定而開始善待廣大百姓,反而常常在國力稍微恢復後,就開始好大喜功地對外用兵。運氣好一點的能取得勝利,在馬屁文人的歌功頌德下,自比為英明蓋世的神武大帝,掩蓋了國家其實已經兵疲馬困,國庫空虛的事實,運氣差一點的,在戰敗後很快將國家拖垮,形成短命王朝。唐朝詩人杜甫所寫下的「兵車行」,就很生動地記錄了這個畫面「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過去古代的帝王們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而追求建立更大的王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統一」才能夠建立強大的國家,才能讓中華民族不受外敵侵略,卻變成了新的樣板說法,但說實話,傷害中國最深最重的,往往是在追求「統一」的過程,與統一以後遭到濫用的統治權力。也因此「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實就像是一句惡毒的預言,不斷地詛咒著中國這個國家,預言著中國將會一直受困於這樣的悲劇循環之中。而在中國的歷朝歷代裡,也不是沒有人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太遠的就不說了,近一點的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風潮,而更近的還有近年來在網上快速興起的「諸夏論」。

聯省自治是民國初年時,為了解決地方軍閥割據,而想出來的變通之法,但整個理論可以獲得知識份子的支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之一,在於接受了民主自由思潮的知識份子們,開始在思考一個大一統的政體,對中國是好是壞。在當時的論辯中,有一個例子常常被提出來,那就是在八國聯軍時,東南各省的督撫決定合作不理會朝廷的命令,不支持義和團的行動,也不對列強宣戰,並自行與列強達成和平協議,史稱「東南自保」。東南自保不止讓當時的東南各省份免於戰火的波及,也留下了未來與八國聯軍談判的轉圜餘地,讓八國聯軍後的國家情勢不至於破敗到完全失控,被視為是極為睿智的聯合抗命。

raw-image

東南自保的成功例子,讓許多知識份子開始認為,地方分權其實有助於制衡中央的錯誤命令,而當時推動的聯省自治,雖然是遷就軍閥割據的事實,但也是想要永遠終結中國為了統一而不斷循環內戰的悲慘宿命。很可惜的是雖然聯省自治的風潮曾經風靡一時,但最後仍然不敵逐鹿中原者想要掌握權力的巨大野心,讓中國陷入連綿不斷的戰禍中。從國民黨的北伐,到中原大戰、國共內戰,死傷無數,在元氣大傷後,統一於中國共產黨政權之下,接下來毛澤東一連串的倒行逆施,無人可以阻擋,從大躍進造成的飢荒,到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釀成可怕的慘劇,而當時如果有一個制衡的力量,說不定中國就不會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

也因此近年來「諸夏論」的出現,其實就是對中國共產黨政權執政結果的反思,這個由中國知名網路人士劉仲敬所提出的理論,其實頗有過去聯省自治的影子。諸夏論提倡由中國各地先行獨立,再組成一個類似於歐盟的邦聯。諸夏論認為彼此競爭並制衡的諸夏邦聯國,才能避免出現下一次的歷史悲劇,終止分裂與統一的無窮內戰,並形成一個能讓中國長治久安的穩固政體。有趣的是這個看似「大逆不道」的理論,卻頗受許多中國網友的歡迎。劉仲敬以其詮釋歷史的獨特魅力,與中國網民厭倦中國共產黨政權長期執政卻專制誤國的心態下,形成了一股風潮。

其實從過去的聯省自治,到今天諸夏論的出現,都點出了幾個很值得進一步深入討論的面向。首先就是「中國一定要統一」的理論,並不是什麼至高無上,不可挑戰的真理。事實上,有許許多多的中國知識份子也在思考這一個問題,反思統一到底能帶給中國什麼利益。以軍事力量強迫各省份統一,真的就能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嗎?還是只是形成一個強大的專制獨裁政府?若以各自獨立,再組成一個鬆散邦聯的方式,在經濟上統合,在軍事上互保,在文化上各自尊重,在政治上互相競爭制衡,那這樣的政體對中國來說,會不會是一個更有效率的體制?

過去中國有一派理論認為,歐洲之所以可以成為近代世界的強權,在於歐洲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會出現一個錯誤政策,讓整個歐洲大陸倒退數十年的情況。相反的是,這些歐洲國家長期處於互相競爭的狀態中,其中若有一、兩個國家走錯路,馬上會因為錯誤政策而落後於鄰國,會逼使走錯路的國家進行全面改革。就因為歐洲處於這種分裂的狀態,讓這些看起來如一盤散沙的歐洲國家成為了引領近代世界文明的搖籃。而中國則在同一段時間裡,受困於集權君主的剛愎自用,一道命令,讓整個中國鎖國不前,喪失了進步的動力。

所以或許可以這麼說,諸夏論不只是對過去中國共產黨政權統一集權,釀成滔天大禍的反思與回應。諸夏論的思維其實更是在質疑中國統一的必要性,希望能終結「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這種內戰悲劇循環,利用制度來分散風險,避免大一統的政權因為權力過份集中而再次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未完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onald trump-avatar-img
2019/03/10
我更正一下昨天在此的留言:第一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出現在漢高祖一統天下到唐太宗一統天下。 另外再多做一些補充。雖然漢高祖並未統一福建廣東浙江,這三省直到漢武帝才被統一,不過這三省當時人口多數並非漢語系民族,所以漢高祖仍算是一統天下。此外,將明朝與蒙古帝國殘餘政權視為另一個南北朝並不離譜,因為中國第一次大一統的秦朝就是在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軍事威脅刺激下才孕育出統一天下的軍事實力。
donald trump-avatar-img
2019/03/09
探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從何時開始成為中國歷史的事實很重要,因為這點關係到大中國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大一統思維模式。首先,「合久必分」置於「分久必合」之前代表「合」是常態而「分」是非常態,若「合」是非常態就應該將這句話的次序顛倒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次,「合久必分」的「久」是指多長的時間應予探討,由於「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來自於三國演義第一回開頭第一句,三國時代從曹丕稱帝到晉朝滅掉孫吳是六十年,六十年剛好是古中國天干地支紀年的一甲子輪迴,所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久」至少必須是六十年,否則的話就不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只能算是「合後必分,分後必合」;第三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必」應該在「合-->分-->合」的循環出現至少兩次以後才能成立,否則的話就不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只能算是「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接下來依據以上三點對應中國歷史來探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第一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出現在東漢統一到晉朝滅掉孫吳,之前的先秦時代不符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次序所以不算數,至於東漢滅王莽與秦末楚漢相爭都不符合「合久必分」的「久」所以不算數,之後的西晉大一統不夠「久」所以五胡亂華南北朝不算「合久必分」,隋朝大一統和隋唐之際分裂也不夠「久」不能算數;第二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出現在唐朝統一到元朝滅掉南宋,這段時間當中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不夠「久」所以不算數,北宋並非大一統王朝因為現在中國標準語發源地北京在遼國版圖內,北京納入宋朝版圖僅有遼金之際的兩年時間也不夠「久」,所以元朝滅掉南宋才算「分久必合」。 綜上所述依據中國歷史來講「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到了元朝滅掉南宋才算能夠真正成立,第三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出現在元朝滅掉南宋到康熙滅掉台灣明鄭政權,這段時間內的明朝沒有真正滅掉蒙古帝國殘餘政權(大元只是蒙古帝國的漢文副國號, 蒙古帝國最後殘餘勢力林丹汗亡於清太祖皇太極征伐, 關於這點有興趣者可以去查閱相關歷史)也不算大一統,第四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至今尚未出現。所以中國歷史大多數時間並不符合「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這句話僅適用於元明清三代,所以台獨支持者拿「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來批判中國歷史文化其實沒什麼意義。
佚凡-avatar-img
2019/01/18
王先生 您好 拜讀大作,感謝您的分析 佚凡身為默默無名的後輩,也只能感到欽佩 在論點的疏伐 以及爬疏史籍的艱辛 就先停止這些空言了 大作提到「諸夏論」 而這或許是學術史上一件關於倫理的公案 不過當然無人會去理會(苦笑) 佚凡已經有將其整理出來了 希望您能前往閱讀,謝謝 或者,最不濟 讓佚凡在您這裡留下本文的網址,相當感謝 年關將近 祝福新春愉快 佚凡敬上 https://vocus.cc/@wrotemyself/5c3ff52ffd897800010e1249
小蜜蜂先生-avatar-img
2019/01/04
應該用帝國,而不是王國
小蜜蜂先生-avatar-img
2019/01/04
閉關鎖國也不能算剛愎自用,那是因為朝廷要維穩,壓制與外國的交流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29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9
因為國內的政治議題,讓「屯田制」這古老的軍事制度,成了新聞熱點。所謂的「屯田制」是指派兵戌守邊疆時,為了解決後勤支援不易的問題,讓士兵在當地開墾田地,落戶成家,平日做為農夫耕作,自給自足,遇到外敵入侵時立刻轉變成士兵,編成部隊抵禦敵人。通常國家會給予這些士兵一些補貼,如不用繳稅或負擔徭役......
Thumbnail
2025/01/09
因為國內的政治議題,讓「屯田制」這古老的軍事制度,成了新聞熱點。所謂的「屯田制」是指派兵戌守邊疆時,為了解決後勤支援不易的問題,讓士兵在當地開墾田地,落戶成家,平日做為農夫耕作,自給自足,遇到外敵入侵時立刻轉變成士兵,編成部隊抵禦敵人。通常國家會給予這些士兵一些補貼,如不用繳稅或負擔徭役......
Thumbnail
2024/12/17
相信所有玩過世紀帝國的人,都知道阿拉伯文明的特殊軍種是奴隸兵,這種設定並不是憑空出現的,歷史上阿拉伯奴隸兵不只是維持多個阿拉伯帝國的重要武力,更曾經自立政權,還多次擊退入侵的蒙古大軍。這些奴隸兵之中的高階軍官,不只手握重兵,還能封王拜相,位極人臣,但身份上卻仍是奴隸。這麼奇怪的制度,為什麼會出現,又
Thumbnail
2024/12/17
相信所有玩過世紀帝國的人,都知道阿拉伯文明的特殊軍種是奴隸兵,這種設定並不是憑空出現的,歷史上阿拉伯奴隸兵不只是維持多個阿拉伯帝國的重要武力,更曾經自立政權,還多次擊退入侵的蒙古大軍。這些奴隸兵之中的高階軍官,不只手握重兵,還能封王拜相,位極人臣,但身份上卻仍是奴隸。這麼奇怪的制度,為什麼會出現,又
Thumbnail
2024/09/27
絕大多數受中文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漢化」是什麼意思,這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入侵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往往在統治過程中逐步漢化,如原本是女真人的清朝皇帝,雖然都能熟練使用滿文,但有不少精通中文典籍,詩詞歌賦不亞於當時的漢族文人。而在歷史上,不是只有中國周邊地區的民族會漢化......
Thumbnail
2024/09/27
絕大多數受中文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漢化」是什麼意思,這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入侵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往往在統治過程中逐步漢化,如原本是女真人的清朝皇帝,雖然都能熟練使用滿文,但有不少精通中文典籍,詩詞歌賦不亞於當時的漢族文人。而在歷史上,不是只有中國周邊地區的民族會漢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國互相競爭是永恆的宿命,即使有相似的政治制度或意識型態,大國為了生存,必須無所不用其計的擴張權力,小國的命運被大國左右,由不得自己作主,沒有國家能永保和平。2014 年作者還加碼補充了一章,專門討論中國掘起以後的問題,他在那個時候就預言,中國不可能和平掘起,美中終需一戰。
Thumbnail
大國互相競爭是永恆的宿命,即使有相似的政治制度或意識型態,大國為了生存,必須無所不用其計的擴張權力,小國的命運被大國左右,由不得自己作主,沒有國家能永保和平。2014 年作者還加碼補充了一章,專門討論中國掘起以後的問題,他在那個時候就預言,中國不可能和平掘起,美中終需一戰。
Thumbnail
是說一九三○年,中國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結盟,一起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握有東北的張學良,遲遲不願表態,等到蔣介石已取得上風,才率兵入關,取得最大利益。但這間接導致東北防務空虛,日本趁機在一九三一年發動九一八事件,併吞東北,並在稍後成立滿洲國。而日本的野心並未止步.....
Thumbnail
是說一九三○年,中國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結盟,一起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握有東北的張學良,遲遲不願表態,等到蔣介石已取得上風,才率兵入關,取得最大利益。但這間接導致東北防務空虛,日本趁機在一九三一年發動九一八事件,併吞東北,並在稍後成立滿洲國。而日本的野心並未止步.....
Thumbnail
筆者在《論一個中國》一文中提到自秦始皇統一天下, 到清宣統宣退位的2133年間(221BC〜1911AD), 中國共有五次分裂, 但各分裂體均自認自己是中國, 因此雖分裂但未分離仍然是一個中國, 南北朝時南北雙方都堅稱自己是中國, 如北朝稱南朝為「島夷」而南朝稱北朝為「索虜」, 可見雙方都認為自己
Thumbnail
筆者在《論一個中國》一文中提到自秦始皇統一天下, 到清宣統宣退位的2133年間(221BC〜1911AD), 中國共有五次分裂, 但各分裂體均自認自己是中國, 因此雖分裂但未分離仍然是一個中國, 南北朝時南北雙方都堅稱自己是中國, 如北朝稱南朝為「島夷」而南朝稱北朝為「索虜」, 可見雙方都認為自己
Thumbnail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Thumbnail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Thumbnail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Thumbnail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Thumbnail
雖然統獨問題是台灣內部爭論多年的議題,雙方有諸多口水論戰,但如果仔細去思考一下,卻會發現,無論是獨派或是統派,對於「獨立運動」或「國家統一」的諸多論述,其實都是別人定義賦予的,雙方都缺少自主的論述。以獨派來說,台灣獨立運動長期受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污名化,國民黨說台灣獨立運動一定會受到中國攻擊....
Thumbnail
雖然統獨問題是台灣內部爭論多年的議題,雙方有諸多口水論戰,但如果仔細去思考一下,卻會發現,無論是獨派或是統派,對於「獨立運動」或「國家統一」的諸多論述,其實都是別人定義賦予的,雙方都缺少自主的論述。以獨派來說,台灣獨立運動長期受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污名化,國民黨說台灣獨立運動一定會受到中國攻擊....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談到「聯省自治」與「諸夏論」的出現,反思了中國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統一,是否對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而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統一」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其實也一直在繼續變動、甚至是不斷擴大著。比如說在過去很多朝代裡,新疆與西藏都不算在中原政權的領土範圍內,是直到清朝時才成功將其納入版圖.......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談到「聯省自治」與「諸夏論」的出現,反思了中國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統一,是否對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而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統一」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其實也一直在繼續變動、甚至是不斷擴大著。比如說在過去很多朝代裡,新疆與西藏都不算在中原政權的領土範圍內,是直到清朝時才成功將其納入版圖.......
Thumbnail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
Thumbnail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