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儒家思想與政教合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傳統上對於宗教信仰比較寬容,除了歷史上少數幾個毀佛迫害異教的皇帝外,只要宗教團體不違法作亂,通常朝廷都放任民間信仰自由發展。不像阿拉伯或歐洲國家,有很長的政教合一歷史,政治與宗教結合,設立國教,迫害屠殺「異教徒」。也因此爆發過許多次的宗教戰爭,甚至是橫跨數世紀的數次十字軍東征,造成了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無法化解的歷史仇恨。只是如果仔細去思考,為什麼阿拉伯或歐洲國家會有如此根深蒂固的政教合一傳統,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過去專制王朝的權力來自於血緣與武力,而不是民意,因此常常藉由「君權神授」的方式,來強調自己政權的合法性,以穩固統治的基礎。與宗教的結合,就是要確立皇帝的權力是由上天所授予的,不容許任何人質疑。而中國的皇帝一樣有這樣的需求,只是中國的皇帝一直有個更好用的工具,而不太需要依賴宗教力量。這個比宗教更好用的工具就是儒家思想,可以說「獨尊儒術」就是中國版的政教合一
包含台灣在內,中華文化圈裡一定都會有孔廟,至今仍然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像徵!
儒家思想的許多觀念,有助於統治者穩定政權,並要求臣子與百姓效忠君王,極為適合傳統封建體制,也因此受到專制帝王們的喜愛,進而形成了千年以來獨尊儒術的特殊現象。若將儒家思想視為是一種宗教,稱之為儒教,亦無不可,因為儒教在很多方面,與各種宗教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宗教都有崇拜的對象,如耶和華與阿拉,或是萬物星辰、自然現象等,而儒教則崇拜孔子、孟子等人,也在各地興建孔廟。宗教都會有典籍經文,以供信徒們學習教義,如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佛教的各種佛經,而儒教一樣擁有四書五經。宗教也都會有一套繁複的儀式來進行膜拜,藉此鞏固信仰,而儒教對於「禮」,則近乎痴迷,制定過各種禮儀規定,並早已經內化成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就是儒教這種近乎宗教信仰的諸多特性,讓儒教不止成為專制帝王的最佳統治夥伴,也在一般的庶民階層獲得廣大支持,膜拜孔子並將其抬升至神格的地位。
與伊斯蘭國家的統治者自稱「哈里發」,同時兼任宗教領袖的方式不同,歐洲國家的皇帝利用宗教的方式,是由主教加冕,或由教宗承認其權力的合法性,以達到彰顯君權神授的目的。但在中國則剛好相反,是由新任統治者以冊封孔家後裔的方式,來確立其正統性。三者的方法雖然略有不同,但是本質是一樣的。孔家可以在各王朝都擁有崇高地位,備受禮遇,就是因為奉行這套儀式,接收儒教的廣大信徒,可以最快鞏固政權。甚至到國民黨戰敗,潰逃來台灣時,也沒忘了孔家後裔,還接來台灣擔任官職,以強調國民黨才是接續清朝的中原政權。歷史上有許多的皇帝為了政治需要而改變信仰,而這與入侵中國,並建立外來王朝的皇帝們,因「孺慕中華文化」,學習漢文,熟讀四書五經,成為儒生的原因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也是其統治與政治上的需要,原因就是因為這樣作可以快速攏絡民心,並得到知識份子的支持。
在過去基督教、天主教或伊斯蘭的世界裡,知識通常被僧侶、教士所壟斷,修道院也是知識的保存場所,僧侶與教士就是掌握知識的知識份子,要立即取得這個群體的支持,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信仰他們的宗教。而在中國,由於長期獨尊儒術的結果,儒生幾乎就是知識份子的代名詞,他們就是整個國家的知識階級。比西方國家更為嚴重的是中國長期以四書五經取士,因此他們還身兼行政官僚,並擁有地方士紳的身份,是任何統治者都不能忽視的力量。要控制這個同時身兼知識份子與既得利益者的特權階層,有兩個不同方法,第一是給予實質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認同其信仰,承認這個階層享有特權,以獲得他們的支持。而如果統治者不想這麼做,那第二個方法就是強力鎮壓,在西方就是發動宗教戰爭,屠殺反抗的僧侶與教士,在中國就是焚書坑儒,或是如朱元璋一樣大舉屠殺知識份子。但前者的方法,明顯較簡單又快速有效,也都大多數的統治者所採用。
而政教合一除了可以攏絡知識份子外,還可以進一步讓統治者在精神層面控制一般百姓,如多數宗教都強調背叛是會下地獄的罪行,中國的儒教則以道德禮法為掩護,以類似的方式,灌輸要對君主忠誠的觀念。往好處來看,多數宗教與儒教都發展出各自的理論,來勸人為善,讓人在法律的標準之上,進一步約束自身的行為,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與階級穩定,進而有助於統治者治理國家。但壞處是有太多的人會利用宗教來作惡,政教合一讓這些人擁有更大的權力。過去的教廷腐敗不堪,營私弄權,各國的高階神職人員常常介入政爭,更不堪的神棍則裝神弄鬼,敗壞朝政。中國的儒教則成為黨爭的溫床,霸佔既得利益的儒生還往往成為阻礙改革的元兇。有心人高舉道德禮法的大旗,來進行私德審判,以遂行自己的政治利益。整個社會在儒教規範的重重枷索下,封閉保守,而有「吃人的禮教」一說,歷史上相關的慘劇俯拾即是。
就是因為儒家思想在中國已經變成如同宗教般的存在,並與政治結合,讓儒家思想早已如同宗教一般,成為不能挑戰的禁忌。特別是千年來獨尊儒術的結果,讓儒家思想已經內化成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份,也因此中華文化出現一種非常奇特的特徵,就是不容疑質與反省挑戰。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中華文化的思想精華時期是遠在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其後儒教當道,一切歸於死寂。而更糟的是當西方國家的知識份子開始進行宗教改革,強調理性思辯時,儒教由於本身就是介於宗教與學術之間的曖昧身份,而能躲過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最後當西方國家深深體悟到政教合一之惡,而鼓吹政教分離時,伊斯蘭世界與中國都沒能跟上這波改革的朝流,伊斯蘭世界的某些保守國家至今仍然以古蘭經的教義為治國的基礎,而中華文化圈則仍然信奉「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一套。
說穿了,這就是政教合一的歷史遺跡。而中國早已經是個徹頭徹尾的共產國家,最後反而是台灣,完美地承襲這一套制度,而讓台灣每一步的改革,都無比艱辛。
avatar-img
5.2K會員
424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 TONG-avatar-img
2022/03/31
”儒教“和”马列教“结合既能愚民(信仰)还可以稳固体制(专制)。
小蜜蜂先生-avatar-img
2019/01/04
應該叫馬列黨國比較合適。
施特朗-avatar-img
2018/10/09
高舉道德禮法的大旗,來進行私德審判......柯文哲的器捐案就是一例。
Conan Yang-avatar-img
2018/10/02
宗教「中國化」是甚麼一回事?http://kkp.org.hk/node/14633
徐雍-avatar-img
2018/09/30
幫忙補充一個中華民國是儒教國家的證據,原先奉祀官還比照簡任官可以拿薪水,後來內政部才改為無給職,但孔家祭祀、相關活動都還是由國家來去補助,可見這種變質的千年傳統到現在還在持續阻擋時代潮流。 內政部-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及紀念要點 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aspx?id=FL026415#lawmenu 一、為辦理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及紀念活動,特訂定本要點。 二、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由孔子後裔承襲。 前項承襲之奉祀官須為孔姓,由內政部報請行政院轉呈總統聘任之。 三、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除出席中央政府所在地孔廟釋奠典禮外,並得赴 各地宣講孔孟思想或進行文化交流。 四、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無給職。但得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支給研究及闡 揚孔孟文化相關費用。 前項費用支給項目及基準,由內政部專案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 五、各級政府於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紀念日上午舉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誕辰紀念大會時,由各級政府最高行政首長主持;其有孔廟者,釋奠 典禮在孔廟舉行。 六、紀念大會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中央政府在總統府舉行紀念大會,由總統府與五院及其所屬一級機 關派員參加。 (二)直轄市、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在其機關所在地舉行紀 念大會,由當地政府機關、文化、學術團體,分別推派代表參加。 (三)紀念大會儀式如下: 1.典禮開始。 2.全體肅立。 3.主席就位。 4.奏樂。 5.唱國歌。 6.向國旗及國父遺像、孔子遺像行三鞠躬禮。 7.主席報告。 8.講述孔子學說。 9.奏孔子紀念歌。 10.禮成。 教師節與紀念大會合併舉行時,得增列表揚優良教師之儀式。 七、釋奠典禮,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採用古禮祀孔儀節。 (二)主祭及與祭人員著中式禮服。 (三)各級學校選派師生代表參加。 (四)柬邀各機關首長及來賓觀禮。 八、學校及文化、學術團體,為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得發行大成至聖 先師孔子誕辰紀念特刊或壁報。 九、各級政府,除舉行紀念大會外,得基於傳統文化禮、樂、射、御、書 、數六藝教育之精神,由當地機關、學校及文化、學術團體,舉辦體 育競賽、學術講演或其他藝文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原創思想的爆發期,出現了多種思想學說。所謂『百家爭鳴』。百家是誇大其詞,也就十幾家吧!這些思想學說均致力於建立人世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對自然和宗教缺乏興趣。而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則是以『君權至上』為前提和圍繞『君權至上』而展開的。『君權至上』等於是不證自明的公理,天經地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劍賢思齊 12 終於來到系列的第12篇,我的原文標題是:極權中國的法家與儒家變臉術 在中國歷史之上,雖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不過法家的精神與世界觀卻無法被帝王所破滅與消退,因為這正是政治學理論裡面最高深的謀略跟詐術。 現在回來來看現在的中國,孔子學院到處在其他世界各地設立,我的學長正是一位反叛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再強調一次重點,政治跟宗教基本上是綁在一起的玩意,正因為本質上就是如此,所以才會強調政教分離,這一點大家千萬不要搞錯,也因為東方文化自古裡來大多就是政教合一(遠多多數人機觸到的錯誤資訊相反,西方基督教文明才真的是政教分離)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面常會搞混。 我要談的是責任政治的問題,而且是針對公民責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原創思想的爆發期,出現了多種思想學說。所謂『百家爭鳴』。百家是誇大其詞,也就十幾家吧!這些思想學說均致力於建立人世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對自然和宗教缺乏興趣。而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則是以『君權至上』為前提和圍繞『君權至上』而展開的。『君權至上』等於是不證自明的公理,天經地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劍賢思齊 12 終於來到系列的第12篇,我的原文標題是:極權中國的法家與儒家變臉術 在中國歷史之上,雖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不過法家的精神與世界觀卻無法被帝王所破滅與消退,因為這正是政治學理論裡面最高深的謀略跟詐術。 現在回來來看現在的中國,孔子學院到處在其他世界各地設立,我的學長正是一位反叛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再強調一次重點,政治跟宗教基本上是綁在一起的玩意,正因為本質上就是如此,所以才會強調政教分離,這一點大家千萬不要搞錯,也因為東方文化自古裡來大多就是政教合一(遠多多數人機觸到的錯誤資訊相反,西方基督教文明才真的是政教分離)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面常會搞混。 我要談的是責任政治的問題,而且是針對公民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