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不曾聽過「數位閱讀」這個詞,但現在的你正在進行的行動就是「數位閱讀」。數位閱讀意指使用數位閱讀載具所進行的閱讀,包括電腦、手機、電子書,全部都在數位閱讀的範圍內。隨著這些科技與工具的日益普及,數位閱讀有日漸超越傳統紙本圖書閱讀的趨勢。
Photo by freestocks.org on Unsplash
│誰在數位閱讀
進行數位閱讀的人漸增,但其中有一個特別的族群──青少年。青少年在網路環繞下成長,對數位閱讀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圖書閱讀。
當青少年對網路的喜好日漸超越其他包括戶外活動、圖書閱讀等休閒時,學者開始緊張了。 他們發現這些網路原住民世代,較先前世代的人更不受族群與地域限制,對知識的接受度高,在匿名的情況下也更樂於表達自己。這使得他們在使用網路進行閱讀時,傾向以快速跳躍的方式瀏覽資訊,隨時與其他使用者進行互動,並能輕易使用圖片、影像、文字等形式對資訊進行匯集。
對此,專家提出擔憂,他們發現網路快速片段的跳躍式讀法會使讀者分心,短時間搜尋到大量新穎的資訊,也容易使讀者失去長時間閱讀、反思文字的能力。
│數位閱讀不可怕
在此同時,網路的普及也擴大文字流通的範圍,強迫所有使用網路的人必須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使用此科技。也因為網路不受地域限制,更鼓勵所有使用者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在紙本圖書較缺乏的地區尤是,只要有網路與電腦等載具的搭配,便可使學生可隨時取得更多資源。
除了補足圖書資源的缺口,數位閱讀更向高等教育延伸,並衍伸出以網路作輔助的數位學習,比如協助學生進行學習紀錄的電子學習歷程檔案(Electronic Portfolios,以下簡稱ePortfile)。 與傳統紙本資料型態不同,ePortfile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著重於個人對檔案的組織、回顧、分享與呈現,紀錄的不只是「結果」,更是「過程」。 透過使用ePortfile,學生可時時對自己的學習經驗進行反思,在平台中與同儕互動並觀摩砥礪,進而互相學習與激勵,經過詳實整理的資料更能成為未來進修就業的準備。 儘管ePortfile的使用尚處於起步階段,部分教師與學生並無充分了解與活用,它在協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同儕觀摩、分享知識的功能上,仍值得肯定。
│數位閱讀與電子書
隨著數位閱讀與數位學習的日益普及,傳統書也發展成嶄新的數位形式──電子書。電子書閱讀器則從電腦,轉變成專門閱讀電子書的器具,在可攜性方面有所突破,並可透過電子書閱讀器直接對書本進行編輯、列印、下載甚至永久購買。
Photo by freestocks.org on Unsplash
電子書閱讀器不同於紙本圖書,讀者可自行選擇字形、邊界等符合個人閱讀習慣的版面,也可同時分類、收藏大量圖書,等於隨時攜帶一座小型的個人圖書館。 這使得讀者對閱讀器的需求多為強調瀏覽、搜尋等功能,其次才是書寫與標記。而讀者在使用閱讀器與紙本圖書上也有不同的閱讀策略,欲進行資訊搜尋時,使用電子書;但由於螢幕上較難以閱讀大量文字,需專心閱讀時,仍傾向使用紙本書。
比如,大學生在從事學術閱讀時,會同時選擇可攜帶大量書籍、快速瀏覽、來回翻閱的線上電子書、以及可隨時註記圈點的紙本書籍,從事休閒閱讀時則選擇可及時翻閱、不須操作多項如滑鼠、按鈕等器具的紙本圖書。
在使用電子裝置進行數位閱讀已有一定接受度的情況下,若能排除使用者最大的疑慮──價格過於高昂,電子書將會更容易走入使用者的閱讀行為中。 這一點在圖書館提供閱讀器外借的服務上得到體現,一項針對大學生對電子閱讀器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七成的受試者有借閱電子書的意願,另外也希望閱讀器中設有借還書的功能,提醒使用者借閱期限。
若能推廣電子書閱讀器的普及,或許更能推廣閱讀風氣,並讓電子書閱讀器與紙本書一同肩負紀錄文字與傳遞知識的使命。
│數位閱讀不只是閱讀
網路改變了讀者的閱讀方式與資訊行為,但隨著媒體工具的不斷演進,更重要的是如何發展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資訊與知識處理技能、和問題解決技能。 閱讀的本質不變,讀者於閱讀時抒發自我、與他人互動、放鬆心情的需求不變。因此,我們所應重視的不是網路科技本身,而是如何培養讀者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判斷與處理資訊的能力。
數位素養應被培養,圖書館與教育界也可善加運用網路容易使用、不受時空地域限制的特性,推廣數位閱讀與數位學習。
參考文獻
- 林珊如(2010)。數位時代的閱讀: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圖書資訊學刊,8(2),29–35。doi:10.6182/jlis.2010.8(2).029
- 林維真、岳修平(2012)。大學生閱讀行為與電子書閱讀器需求之初探研究。圖書資訊學刊,10(2),113–142。doi:10.6182/jlis.2012.10(2).113
- 林麗娟(2014)。大學學生對電子學習歷程平台之使用反映。圖書資訊學刊,12(1),21–35。doi: 10.6182/ jlis.2014.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