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髮精的演變發展──新趨勢or舊輪迴?@MSMF 知識PAR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洗髮精"劑型"的演變──液態vs.固態/粉狀?合成vs.天然-成分?──後者定比前者好?洗髮精的發展,是創新、還是輪迴?...
raw-image

為何需要「洗髮精(Shampoo)」──因為「頭髮」是衡量"個人魅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撇除「髮型」因素的影響(往往見仁見智、因人而異)──避免頭髮油塌、有髮臭味、或毛躁糾結現象,讓髮絲呈現滑順、飄柔、有光澤──是現代人維持個人"魅力值"的基本日常。

因此,對於頭髮的清潔需求──自然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洗髮產品(劑型)」出現。


洗髮精的歷史演變

在古代,工業化革命以前,人們是使用「洗米水、豆粉、皂莢、無患子.....等天然物」來清潔頭髮──前者,主要利用洗米水/豆粉中的"纖維/蛋白質/澱粉...等"成分,來吸附/刮除髒汙,產生清潔作用;後者,因含大量植物"皂素(saponin)"分子,具有類似"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特性,能溶解油垢,亦能形成類似肥皂泡沫,故在肥皂出現前,被古人大量應用於日常清潔行為中。

然後,隨著「肥皂(Soap)」的出現──因為其更高的"起泡性&清潔效率",漸漸取代了"皂素、礦物/植物-粉體"的使用,而成為「洗髮」的主力產品。

然而,因為"肥皂分子"容易受到"硬水"中的鎂或鈣離子作用,形成"皂垢"沉積在髮絲上,使洗後髮絲變得"乾澀+無光澤+易糾結",所以才被被「合成-表面活性劑」替代,其不怕"水質-硬度"(影響清潔力)的特性,遂漸漸成為今日"洗髮-市場"上的主流商品(成分)。

不過近年來,隨著「環保&追求天然」的消費意識高漲──洗髮精產品,有人開始推廣「肥皂」劑型,因其「無水(配方)」可以大幅減低「包裝(塑膠瓶器)」的使用,省卻"合成類-洗髮精"產品中之「水」所占的大量空間;另外,也有人開始尋求植物來源之「皂素」,作為洗髮精的清潔主成分;或利用礦物粉體/植物澱粉等「固體粉末」,充當吸附/清潔頭髮油污用,而出現的"乾洗髮"產品劑型──希望彌補「合成表活-洗髮精」的"不環保+非天然"缺陷。

(補充,可另參→Hair Care Cosmetics: From Traditional Shampoo to Solid Clay and Herbal Shampoo, A Review)


MSMF觀點:

所以綜合來看「洗髮精」的發展──從古代主流的「天然來源&粉體(e.g.豆粉/礦泥粉)」劑型,到之後的「人為加工合成&固態」肥皂形式,至最終現代占大宗的「化學合成&液態」劑型──可以發現"洗髮精"產品,是由「固態→液態&天然→合成」方向發展。

然後今日的"市場需求"轉變──似乎有返轉"洗髮精"產品(劑型)方向的趨勢,改由「液態→固態&合成→天然」──也許不久的將來,洗髮精「清潔作用-主成分」會變得跟古代一樣,只是效率更加提高/適用性提升!(雖然目前"天然皂素"的研究,想媲美"合成-表活"的清潔力&起泡性,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參→Foam Properties and Detergent Abilities of the Saponins from Camellia oleifera)

從此看來:洗髮產品的演變及未來發展──算是創新、還是算輪迴呢?──就讓我們繼續拭目以待吧!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ySkinMyForum的沙龍
218會員
402內容數
這份專題,適合什麼樣的讀者訂閱? ●想了解肌膚保養(品)原理/保養知識的人 ●保養品DIY愛好者
MySkinMyForu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研究:將「菸鹼醯胺與泛醇」添加於防曬配方中,能否進一步強化對紫外線造成傷害的防護效果...
Thumbnail
2025/04/19
研究:將「菸鹼醯胺與泛醇」添加於防曬配方中,能否進一步強化對紫外線造成傷害的防護效果...
Thumbnail
2025/04/04
纖維母細胞被認為是皮膚膠原蛋白的主要貢獻者──然而,近期一研究卻可能顛覆這觀點,指出角質形成細胞才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維持肌膚健康的真正關鍵...
Thumbnail
2025/04/04
纖維母細胞被認為是皮膚膠原蛋白的主要貢獻者──然而,近期一研究卻可能顛覆這觀點,指出角質形成細胞才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維持肌膚健康的真正關鍵...
Thumbnail
2025/03/29
透過簡單按摩就能在皮膚上建立成千上萬的傳輸通道,幫助活性成分直達皮膚深處,最大化發揮功效──海綿微針增強經皮吸收之相關研究表示...
Thumbnail
2025/03/29
透過簡單按摩就能在皮膚上建立成千上萬的傳輸通道,幫助活性成分直達皮膚深處,最大化發揮功效──海綿微針增強經皮吸收之相關研究表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是乾性髮質,遇過的設計師都會皺眉問我有沒有在護髮 也會交代我最好2~3天洗一次,幾天沒洗頭也不會被看出來那種沙漠級的乾XD 染燙之後毛躁更嚴重了 尤其是漂過的地方,一沒注意就會變得很像拖把 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毛髮有沒有顧好,整個感覺真的會差很多 頭髮是第二張臉這句話完全不是女人的專利阿!! 所
Thumbnail
我的是乾性髮質,遇過的設計師都會皺眉問我有沒有在護髮 也會交代我最好2~3天洗一次,幾天沒洗頭也不會被看出來那種沙漠級的乾XD 染燙之後毛躁更嚴重了 尤其是漂過的地方,一沒注意就會變得很像拖把 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毛髮有沒有顧好,整個感覺真的會差很多 頭髮是第二張臉這句話完全不是女人的專利阿!! 所
Thumbnail
在大家每天會接觸的化妝品類別中,除了洗臉、洗澡產品之外,洗髮產品應該是不可或缺的種類。洗髮產品之所以會跟其他臉部或身體沐浴產品分開,主要原因是為了顧及頭髮清潔以及洗後感的部分。
Thumbnail
在大家每天會接觸的化妝品類別中,除了洗臉、洗澡產品之外,洗髮產品應該是不可或缺的種類。洗髮產品之所以會跟其他臉部或身體沐浴產品分開,主要原因是為了顧及頭髮清潔以及洗後感的部分。
Thumbnail
洗髮產品(Shampoo)可以算是皮膚保養產品中最早會接觸的種類之一,然而多數民眾洗了這麼久的洗髮產品,其實並不太有機會了解如何選擇才是對自己頭皮與頭髮比較適合。而且面對市場上林林種種、各種宣稱的產品,真的會有眼花撩亂的感覺。於是以下就針對洗髮產品做最簡單基本的介紹,讓大家能夠一次就了解重點。
Thumbnail
洗髮產品(Shampoo)可以算是皮膚保養產品中最早會接觸的種類之一,然而多數民眾洗了這麼久的洗髮產品,其實並不太有機會了解如何選擇才是對自己頭皮與頭髮比較適合。而且面對市場上林林種種、各種宣稱的產品,真的會有眼花撩亂的感覺。於是以下就針對洗髮產品做最簡單基本的介紹,讓大家能夠一次就了解重點。
Thumbnail
嘗試洗髮餅的契機? 什麼是洗髮餅? 洗髮餅的體驗? 我用過的洗髮餅們
Thumbnail
嘗試洗髮餅的契機? 什麼是洗髮餅? 洗髮餅的體驗? 我用過的洗髮餅們
Thumbnail
染髮應該是近年來沙龍消費項目中除了洗髮/剪髮以外最普遍的吧! 原因除了染髮對於外在形象的提升與改變是最直接的以外! 消費者對於染髮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也是主因之一! 染完頭髮之後的照顧更是讓美麗能否持續的主因之一 尤其近幾年市面上出現了許多 <功能性> 的染後洗髮精 看的我們是眼花撩亂啊!!
Thumbnail
染髮應該是近年來沙龍消費項目中除了洗髮/剪髮以外最普遍的吧! 原因除了染髮對於外在形象的提升與改變是最直接的以外! 消費者對於染髮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也是主因之一! 染完頭髮之後的照顧更是讓美麗能否持續的主因之一 尤其近幾年市面上出現了許多 <功能性> 的染後洗髮精 看的我們是眼花撩亂啊!!
Thumbnail
低敏親膚.強健髮根.平衡控油 pH5.5養護頭皮.洗後頭髮不乾澀 有感平衡頭皮問題,改善油脂分泌及髮質狀況根本的健康問題,不能沒有它! 配合使用說明、溫和按摩、容易起泡 ⚠適用容易出油及一般髮質使用⚠ ⚠不含矽靈、皂鹼、SLS、防腐劑、重金屬檢驗合格 ⚠本產品已投保產品責任險壹仟萬
Thumbnail
低敏親膚.強健髮根.平衡控油 pH5.5養護頭皮.洗後頭髮不乾澀 有感平衡頭皮問題,改善油脂分泌及髮質狀況根本的健康問題,不能沒有它! 配合使用說明、溫和按摩、容易起泡 ⚠適用容易出油及一般髮質使用⚠ ⚠不含矽靈、皂鹼、SLS、防腐劑、重金屬檢驗合格 ⚠本產品已投保產品責任險壹仟萬
Thumbnail
常見的洗髮精成分包含哪些?要挑選哪種洗髮精成分對於頭皮保養會較好?本文說明消費者又要如何挑選合適的洗髮精成分,以及應避開哪類型的不良成分。
Thumbnail
常見的洗髮精成分包含哪些?要挑選哪種洗髮精成分對於頭皮保養會較好?本文說明消費者又要如何挑選合適的洗髮精成分,以及應避開哪類型的不良成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