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正式成為數位遊民到現在也快一年了,一開始決定要走向這條路的時候其實還是充滿掙扎的,有得到就一定有失去,相對於自由來說失去的就是安穩,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說失去了歸屬,畢竟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在一個有可以實體碰面交談的環境裡面生活,像我們這樣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對著螢幕打字或是說話的應該還是少數。
最近因為遇到很多人際關係上的變化與挑戰,讓我不由得稍微停下工作的腳步深入的探討了很多面向,不過真的要認真寫可能就會是一個博士論文的範圍了,就先讓我引用一下前人累積的探索吧!
之前在曼谷的時候參與了這場非常精彩的講座,主講人Daniel本身也是一位數位遊牧民族,透過遠端的方式在雪梨大學授課,但平常大部分時間在泰國與世界各地研究數位遊牧民族的生活樣態,這場演講提出了蠻多洞見,簡單摘要如下:
- 數位遊牧民族是一個不容易被清楚定義的詞彙,有一些人是數位工作者,例如可以在家工作的工程師;有一些人是遊牧者,例如每天在不同夜市販賣產品的小販,然而數位遊牧民族具備了一些特性是兩者的交集,在能力上的要求門檻就單純比數位工作者或是遊牧者高很多,例如需要具備可以隨時旅行出發的能力、自主規劃行程的能力、穩定的工作節奏與效能、可移動的金流能力等等,基本上數位遊牧民族大多數是由高知識水平的工作者組成,因此在收入的能力上往往也比一般單純的遊牧者來得高,但可能會比單純的數位工作者低或是不穩定。
- 早期的遊牧工作者佔據人口總數約90%,直到農業革命之後才形成定居的文化,人口往都市集中以及發展出核心家庭的概念都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情了,事實上遊牧文化才是人類文明的主軸。
- 促成數位遊牧文化的關鍵因素有三個:第一是科技工具的輕量化,手機與筆電使得移動工作成為容易的事情,我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每天帶著四公斤的筆電上學了,這件事情感受很深。第二是行動通訊網路的成熟,這件事情直到2008年才成為現實,可持續不中斷的網路是能夠行動工作的主要關鍵因素,但目前世界上大約60%以上的地區都還不容易做到這件事情。第三是旅行成本的下降,因為航空業的成熟與廉價航空的出現,使得機票的成本下降了約80%,Uber與Airbnb等服務的出現更進一步的讓取得交通與住宿資源的選擇大增,市場壟斷的減少使得供需的運作更加有效率。
許多我認識的遠距工作者,他們把在世界各地走跳擺在愛情前。如果喜歡的對象不能和他們一起走,他們可能就會割捨掉這份感情。
在nomadlist上面可以很容易找到符合自己期待的城市選項
前陣子因為一篇在ptt O2版上面很紅的徵友文自己也嘗試寫了
一篇之後發現還真的是這樣,對已經習慣了遠距工作的人來說固定在一個地方是難以接受的,也很可能會因此漸漸脫離傳統核心家庭的價值觀體系,但也因此解放了很多選擇,舉例來說,如果想要
維持比在台北快的存錢速度,又想要有
穩定的網路速度、
良好的空氣品質、
安全的生活與
舒適的溫度,會發現
羅馬尼亞似乎是一個很有優勢的選擇,生活費大概只有將近台北的一半,但其他基礎建設看起來並不會差到哪裡去。
根據Daniel的調查,目前亞洲數位遊牧民族的性別比失衡情況十分劇烈,大約80~90%是男性,總體來說在約100萬人口的數位遊牧民族裡面也是男遠多於女,很大程度應該是因為程式工作因收入與穩定性較高導致帶來的性別比差異,以國家來說,日本與南韓的數量較多,台灣與中國極少,東南亞國家因為技術水平還沒發展到這個程度因此能見度也不高,我在泰國可以遇見的數位遊牧民族大多也是歐美人士居多,能夠遊牧工作的當地人大多是屬於製造業或是進出口商,要能夠真正與數位遊牧者一起生活看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道德浪人
前陣子在我很喜歡的一家咖啡店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就很有興趣,應該算是對很多人來說都很大膽前衛的一本書,對我來說某種程度上台灣近年來社會運動的發展歷程很像是當年舊金山的嬉皮文化再現,只是社會接受的速度非常快速,我一位在史丹佛作研究的韓國朋友(他也是韓國同志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曾提到台灣在短短四年內從社會普遍反同志變成接受同志是世界上的奇蹟,他正在研究是什麼因素導致台灣可以有這麼快速的轉變,因為在韓國是難以想像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核心家庭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因為生產力的分工,在傳統農業社會體系裡面,穩定的一對一關係對於養育大量人口有其優勢效率存在,對於農業的生產有其維持優勢的必要性,在工業革命後的核心家庭裡面這個價值就漸漸消失,由雙薪家庭的經濟需求取代,但根據金賽博士的研究在所有宣稱一對一關係才是常態的社會裡面擁有第三人的比例通常都超過50%。在未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因為人工智慧與工業技術使得無條件基本收入變得可能的情況之下,這些形成核心家庭的價值就很可能失去存在的意義。
在《三體》裡面對於科技進步的描繪也有提到這個概念,當人工智慧與科技進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的存在意義將會面臨新層次的挑戰,開放式關係會變成社會的普遍現象,或許是因為機器唯一不能取代的價值是愛?但這也很難說,我們並無法否證人工智慧不能夠發展出完整的心靈感受。數位遊牧民族的生活型態很可能就是一個新趨勢的前緣,在無法獲得穩定可同行伴侶的嚴苛限制條件之下,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會是短期關係或是多重關係,如何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就變成很重要的議題了,任何的行為都會有風險,問題通常不在於冒險本身,而在於對於冒險缺乏準備與安全意識。
與浪人同行
近期因為開始帶領團隊,漸漸覺得其實遠距工作有很多好處,在傳統的工作模式裡面大部分的人生活應該都是類似下面左邊這樣,像我這樣的浪人應該就是像右邊那樣:
以我自身為例,跟寫程式有關的工作通常都是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這段時間的效能最高,有時候一些複雜的問題甚至要十點以後配個啤酒才處理得好,以一般的工作型態來說對我們的生產力反而是不利的設計,然而這樣的生活型態就跟一般的上班族有巨大的差異,自然也就會導致很難一起生活,面臨這種問題很可能可以採取的解決方案就是鼓勵更多的團隊導入這種工作方式,但相對也會需要搭配人才的訓練與培養,以軟體工作來說,投資在軟體工程的訓練、程式碼文件化與風格的統一規範就會變成是很重要的選項,設計類的工作可能就會偏向是設計規範與協作工具的訓練,同時也要帶領團隊接受成果導向與能夠習慣快速犯錯的敏捷文化,但這些訓練在傳統的教育體系裡面幾乎都是欠缺的,反而像是在以色列的軍事訓練裡面就很容易看到這樣的文化。
簡而言之,要與浪人同行,你必須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也必須為自己的生產力負責,浪人的生活裡面通常沒有穩定的依附,也沒有王子或公主存在的空間,只能憑靠實力生存,然而大多數人習慣追求的都是把自己關進一個安穩的牢籠裡面,這往往是在文化上最衝突的地方。
最後,如果你是會出現在南部的數位遊牧民族,歡迎填寫這份
問卷。
我們今年在籌辦
MOPCON的過程有許多機會探討高效能工作的一些議題,未來也許會嘗試透過一些方式讓數位遊民工作者有更多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們籌辦的志工團隊基本上也都是全面的遠端工作,今年在籌辦的方式上已經做了蠻多大膽的改進,例如減少50%以上的會議時間、開始嘗試採用notion作為管理系統、全面使用slack等等,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材料可以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