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人事務,人處理

更新於 2020/05/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配合上佛學課的時間,上課前一天閱讀本學期的書,所以最近正在看《聖嚴法師教禪坐》,每當看完一到兩頁時,會把覺得醍醐灌頂的話寫在便利貼上黏在頁面。
「正確的禪修觀點而言,我們是人,應以人的方式及人的標準,由人來處理人的事務。」這句話跟我最近的感受契合在一起,也想起古人的一首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很多因素歸因於外在原因,而忽略了所有事務的完成都是人去完成的,當很多事務無法完成時,率先檢討的應該是人事是否已盡,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原因丟在外在。
人事的因素其實暫了大多數,尤其是關於習氣,習氣無論好壞,卻大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處事觀,但我們習以為常,很少真正坦然的面對自己,有意無意中,我們就屏蔽了自己。
學佛老說要找回自性佛,其實我認為原因就在此,先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很多事情就有答案了,若感到迷茫,可能還不夠認識自己,或者只是做的不夠多。
很多人都怕吃虧、怕當他人眼中的惡人,對於很多事情默不作聲、丟給別人做,或者默許他人去欺凌別人......
這些都是人的事,但我們常常處理的「不像個人」,所謂的不像個人指的是我們沒有用人能處理的方式處理事情,而將這些能夠處理的事情交託給情緒、無奈、運氣、抱怨等等,結果如何置之不理。
曾經遇到周圍的人發生了事情,意氣之下放棄權利,但事後忿忿不平的只剩下他,得利者一臉無關痛癢,這樣的事件處理已經跳脫了「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應該維護權利,然後跟對方說他糟蹋的是他自己,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好好的處理事情。
「人事務,人處理」好像很簡單,但我看到了多數人的困難,自己也會遇到這樣的困難,發現之所以困難,是我們常常想的太多、恐懼的太多、干涉的太多,太多的太多,把我們困在「處理」之外。
「抽離情緒」好像是很不人性的一件事,但久了會發現,這或許是最人性的一件事,用來處理事務,再好不過,但更精準一點,或許應該用「暫時性的隔離」來表示我想表達的部份。
畢竟身而為人,真的要沒有情緒、沒有怪罪、沒有抱怨,真的太難了。處理事務結束之後,好好擁抱自己的情緒,關心自己,我想這是這段時間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部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曾提出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個人覺得很適合用在消費主義下的每個人身上。
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曾提出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個人覺得很適合用在消費主義下的每個人身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Thumbnail
用自己的心尺去丈量別人,自己辛苦,別人會痛苦。比如,一個潔癖的人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家裡的髒亂是不公平的,凡事皆依自己的標準,反而讓自己失去雅量,也在別人心中失去高度。 有一位智者說,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跑到深山去禪修,去坐禪,可是坐沒兩下就敗陣下來,因為思緒總是無法停止兩秒鐘,一秒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有多久的時間大家沒有坐下來聊聊近來修辦道的心得呢?或許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你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忙到連你的心也定不下來,為什麼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呢?想像中,修道人應該是閒雲野鶴的生活,至少不會那麼忙碌啊!可是來到伙食團後,日復一日,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更何況現在課業那麼的吃緊呢?如果不修道是不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Thumbnail
用自己的心尺去丈量別人,自己辛苦,別人會痛苦。比如,一個潔癖的人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家裡的髒亂是不公平的,凡事皆依自己的標準,反而讓自己失去雅量,也在別人心中失去高度。 有一位智者說,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跑到深山去禪修,去坐禪,可是坐沒兩下就敗陣下來,因為思緒總是無法停止兩秒鐘,一秒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有多久的時間大家沒有坐下來聊聊近來修辦道的心得呢?或許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你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忙到連你的心也定不下來,為什麼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呢?想像中,修道人應該是閒雲野鶴的生活,至少不會那麼忙碌啊!可是來到伙食團後,日復一日,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更何況現在課業那麼的吃緊呢?如果不修道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