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

含有「消費主義」共 5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代美國鐵鏽帶工人的困境,反映了破壞式創新背後被忽視的代價。在資本主義價值觀下,人們將工作等同於價值,一旦被自動化與 AI 取代,便陷入心理與存在的崩潰。《鄉下人的悲歌》揭示的不只是貧窮,而是整個社會需要重新定義「人為什麼而活」的迫切性。
Thumbnail
5/5絕望者之歌
[試寫一個床邊故事,雖然我沒有小孩。] 這是一個像我們的世界一樣的平行時空。那裡人很多、聲音也很多,每個人都像是在奔跑、在追趕、在滑手機、在點開一個又一個的推薦影片然後買東西。 那裡叫做——「極繁之國」。
Thumbnail
所謂物極必反啊。喜歡你將那些流行過一陣子的書籍、影集穿插在文章裡的做法。
Let me Pen-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Bear: Book & Beer 會不會高光之一是讓你有超能力,記得夢中的奇幻冒險?
[美妝保美分類]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Tatcha與「藝伎保養神話」的文章;八年後,我決定重新將它寫一遍,發揚台灣之光!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7 天前
不懂保養品,但文章很有行銷大師的力道👍
你真的自由嗎?你選的手機、買的衣服、發的限時動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當消費變成我們存在的方式,選擇還算是自由嗎? 來看看消費主義是如何悄悄操控我們的生活與身份!
Thumbnail
4/5消費主義如何操縱我們
ciao-avatar-img
2025/04/11
很棒的分享!有些專家也提倡我們應該成為一個生產者、願意付出和給予,更能體會身而為人的意義🙂
眾所皆知的美國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發生主要期間是1929-1933年。從1929年股市崩毀後,1930-1931引起區域性銀行業恐慌,緊接著是1931-1933的財務危機,涵蓋從國家到全球的範疇。一直到二戰間的1939年,這長達十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才得以復
Thumbnail
最近在看《二戰》這本書,提到美國在二戰期間的民生消費量,居然出現年年成長的現象,換句話說,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勒緊褲帶、採配給制的時候,美國人反而因為戰爭的緣故,物質生活越過越好。如果二戰一直打下去的話,全世界恐怕只剩下美國(或許再加上蘇聯、以及美國支持的英國)可以繼續維持文明的生活 就是因為這樣的底氣,所以美國敢在這個時候打全球的關稅貿易戰,因為美國一直都是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沒什麼好怕的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9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同意John所說的,美國本土其實物產及礦產都很豐富,但其對於食物跟能源的浪費真的會讓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瞠目結舌😱
付費限定
Yamaha併購Brose電動輔助自行車事業部門,將有助於提升其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並實現業務增長目標。本文分析了此併購案背後的原因、Yamaha未來的規劃以及其對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的影響,並探討了Bosch、Shimano等主要競爭者的市場佔有率。
Thumbnail
歐威爾式的政府、赫胥黎式的人民、菲利浦·狄克式的科技。
Thumbnail
5/5登樓嘆
如何選擇真正耐用的商品? 「買貴的」和「買對的」從來不是同一件事。許多人認為高價商品更耐用、更保值,但現實卻未必如此。有時候,一個價格不高卻符合自身需求的物品,能真正發揮價值,而昂貴的精品反而可能淪為擺設。 高價商品真的更耐用嗎? 在消費觀念中,「貴=好」的迷思一直存在。
玥瑜-avatar-img
2025/03/10
長期主義,不是買貴,而是買適合的 這一句非常認同,也是我一直挑東西的準則。買了名牌但用得不自然,只會有衣穿人的感覺,也會用兩下就會放一邊。
近期看了一部紀錄片,推薦給大家!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藍夜喵子-avatar-img
2024/12/27
現代社會的誘惑五花八門,只能用念力守住荷包XD 我發現除非買必要的物品,不然盡量少去逛無印良品、大創、IKEA之類的賣場,也是一個避免自己亂買的好方式~~很多收納物品和可愛小物都是買回家才發現根本用不到,過幾年成為堆在櫃子角落生灰的雜物,最後因為占空間也只好清掉=="
之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8
藍夜喵子 但意志力有時總沒辦法正常發揮效用🤣 真的阿~~尤其過年大掃除的時候,總是後悔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
本文透過《狂想之城》中的訪談,探究了建築設計對環境與人類的深層影響,強調創新與永續的辯證關係。透過個人生活經歷,反思當代社會的環境問題,帶出個體的責任與使命。讀者將獲得對建築與生活之間互動的全新見解,並引發了對創新與環境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