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曾提出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個人覺得很適合用在消費主義下的每個人身上。
我想只要還需要吃喝拉撒的人們,每天都跟消費脫不了干係,從吃進肚的到用在身上,還有未來保障等等,幾乎消費個不停。
深深的反省其實自己是個很浪費的人,儘管已經開始減法生活,但還是有著一座一座的小山等著我收拾。
近來買東西跟工作時讓我感覺到四要的好用,哪怕不是佛教徒,也可以當成生活的方式。
前陣子總覺得保溫杯舊了、太大了、太重了,想再買一個小的,但想著想著……覺得我杯子這麼多,但我就一個人,買那麼多做什麼,再回想那些缺點,大概只剩太重是我耿耿於懷的,再想一下,其實我都大多時候都放在辦公室、車廂裡,所以重不重影響不大。
但我的手總是看到特價訊息時把它們點開,然後又看了起來,最近開始練習只看需要的,而這些需要的要先寫下來,防止自己不斷失焦。
日前上佛學課時,法師講了一個師兄的例子,關於公務機關招標的事,投標廠商不知道怎麼取得承辦人的電話,於電話中表示透露底價便會給些好處,但這位師兄想起:「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堅定的拒絕了對方。
最後於他退休時,政風才告訴他當年的電話是有被監聽的......
這個例子讓我心有警覺,過度消費是會引發貪欲的,例如CP值、贈品多寡等等。
回歸到根本,消費主義是有可能喚起我們的貪欲,要我們買買買、成天計算划算不划算,長久下來迷失什麼是我們真正的需求,特別是像我這種意志力沒那麼堅定的人。
我想在這個時代,更是我們每個人自我考驗的時候,四要是我認為最具有禪意、最當下的生存方式,期望每個人能夠忘卻為消費而消費,進入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