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寄生上流 】既崇拜也卑微的扭曲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以下無雷:

《寄生上流》是2019年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劇情長片,宋康昊、李善均、趙汝珍、崔宇植和樸素淡所主演。並在第72屆坎城影展的官方競賽單元中獲得金棕櫚獎,該片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韓國電影。

如果你熟悉南韓電影,這個黃金組合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奉俊昊,2003年以一部「殺人回憶」再次證明南韓電影的實力,以五百萬觀影人次的紀錄橫掃當年的南韓電影市場和各大電影獎,至今仍是不少影迷心中的史上最佳韓國電影。

宋康昊,有南韓國民影帝之稱的男人,攤開南韓電影的歷史,這三個字的高度恐怕後無來者。他主演的三部電影「駭人怪物」、「正義辯護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都突破了千萬觀影人次,殺人回憶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寄生上流講述一個窮困的家庭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與另一個富裕家庭搭上關係,有計畫地附著在上流社會的體系裡。

這部電影大概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偏輕快的喜劇電影,而且引人入勝。為什麼我說一半呢?這就是奉俊昊導演的特色了。他很喜歡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故事調性裡放入不協調的設定或創意,劇情最後的轉折弧度大概有五連髮夾彎這麼刺激。

我敢保證,不論你猜得多用力,都猜不到寄生上流的劇情,論現實面是有點不可置信,但象徵意義非常足夠而且發人省思,觀影過程也不會出戲,整段的處理方式大膽又充滿巧思,實在精彩。

本片的另一個看點就是攝影,好幾個畫面都非常有張力,而且帶著情緒,試圖把觀眾拉往某個方向,也有幾個慢移的畫面將你我生活中的平凡場景拍得非常美。

寄生上流的諷刺力道非常強,對社會現況也有非常多的批判,不只是南韓,連台灣的情況都能套用進去,非常感同身受。

例如對美國文化的盲目崇拜。社會普遍認為從海外歸國是有頭有臉的事情,當然也包括出國留學,或著我們都對知識充滿渴望,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無所知。

貧富差距所帶來的扭曲心態。我們既羨慕那些光鮮亮麗,卻也仇視和忌妒,但如果有機會,誰不想活在雲端之上?我們之所以恨,是恨自己生錯地方。

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力感。這大概是台灣跟南韓最強烈的共鳴之處吧,南韓雖然是個獨立的國家,但在很多層面都無法擺脫美國或國際的掌控,包括思想上的影響。

就這個層面而言,南韓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國家,他們對自我的質疑和掙扎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我們是不是自己的主人?這個社會是不是屬於人民的?這樣的生活是我們要的嗎?

在氣焰的民族自尊心底下,其實有著很深刻的反思,不論是病態的升學傳統,壓力極高的社會環境,無法改變的社會階級,在這個庸碌又殘酷的社會裡,若是連光鮮亮麗的成就都不能拿來自豪,還真不知道要信仰些什麼才能不帶著疑惑活下去。

寄生上流的結局看似充滿希望,其實是一個開放式的提問,我們每個人都能作答,但最有共識的答案絕對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這部電影乍看之下很像藝術片,其實很平易近人,但其衝擊力也不輸給一流的藝術片,只能說,非常推薦給所有人。

raw-image

以下有雷:

「如果我也有錢,我也會是個好人」

寄生上流最衝擊的,就是把貧窮和富裕的對比血淋淋地刻劃出來吧。

電影一開始,就有一幕戲是殺蟲員在路上消毒,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人沒有關窗戶,想說殺蟲劑也能順便給家裡消毒。煙霧瀰漫進屋子裡,薰到所有人不斷地抱怨,此刻我們心裡都明白奉俊昊的用意。

既是人,也是蟲。就像蟑螂一樣,一旦電燈打開,就嘩啦啦地躲到陰暗處。這樣的對比不斷出現在後面的情節裡。

宋康昊飾演的角色金基澤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卑賤。他一邊看著影片,一邊凌亂地摺著披薩盒子,空氣中全是殺蟲劑的味道,他空洞的眼神藏著憤怒。這樣的設定延續到後面,當他的妻子以蟑螂形容他們一家時,他的爆發非常真實。

後來大雨傾下,家裡被淹成湖泊,金基澤在體育館過夜與兒子對話,提到「沒有計畫就是最好的計畫」,其實他哪裡是沒有計畫,人生被逼到這個窘境,早就沒有掙扎的權利,只剩下憤怒。

社長在派對中要金基澤配合遊戲,強調這都是工作的一部分,有錢拿就乖乖做事。這不就是社畜嗎?那種被支配、被操控的卑微,在現實中生活的我們甚至沒自覺呢。

這些鋪陳讓他最後的爆發非常合情合理,但正因為如此,味道的設定在當下有點硬要。如果我是那位朴社長,看見場面都已經殺成這樣,急著送兒子去醫院了,我真的會在意那個味道嗎?

應該不會。這只是一個想讓觀眾同情金基澤的手法,但光是朴社長對金姬晶見死不救,就足以構成殺人動機了,我覺得可以讓朴社長在金姬晶和兒子之間做個明顯的取捨。

這一家人之所以能寄生在上流家庭,靠的就是一步步的精心計畫。調查敵人、撰寫對白、完美演技、資訊同步,簡直就是一場戰爭。

從這邊也可以看到,這些人雖然活在社會底層,卻不是毫無用處,更不是廢物。他們只是沒有證明自己的機會,當機會跟資源都被他人掌控時,時不我與的怨恨才是最可怕的。

這部戲的最強轉折,非常有US的既視感,但我覺得比US更有共鳴。活在地底的那個人,明明活得卑微卻又滿足眼下擁有的一切。對他來說,這個小地方就是他的人生。

這個角色把階級的上下差距又拉得更開,當你以為這個家庭夠慘了,沒想到還有更卑賤的存在,而更可悲的是,這兩個同樣活在底層的家庭竟然為了繼續依附上流而互相殘殺。

這種本能的、不經思考和妥協的鬥爭,雖然醜陋卻又充滿人性。(看看那些嘴砲空服員過太爽的奴隸們)

有一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主角一家人在比薩店吃飯時,店員隨手將比薩扔在桌上。明明這間店也只是一個小店,大家都為了生活在掙扎,卻因為店員知道這家人有多窮而出現鄙視,這種不經意的歧視才是最令人心寒的。

後來在客廳的戲,更是把蟑螂的形象具體了起來。這邊的台詞很巧妙,朴太太在前面的戲才震驚於車內搜到的內褲和猜想出來的毒品,在與丈夫親熱時卻又完全擁抱這兩樣東西,儘管虛偽卻也能理解這樣的想法。

這種虛偽也出現在他們辭職司機和管家的時刻,明明只要說開來就能化解那些猜忌,卻礙於「形象」而沉溺在自己的善良,這種近乎愚蠢的天真,大概是屬於富人的特權吧。

主角的家庭看似是寄生,其實是無法分離的共生關係,所謂的高度,就是底下墊著一層又一層的平凡,然後一層又一層的貧窮,不論這些有錢人搬去哪,都無法離開這種共生關係。

我超級喜歡這部片的結尾,看似是樂觀又進取的答案,其實是深不可測的絕望。當我們聽到金基佑的目標時,內心都會忍不住問一句:我們努力一輩子,真的買得起那種別墅嗎?

我們都知道答案,這個答案也意味著,金基澤的餘生都將在那狹窄的地下室度過,這是一個名為「資產階級」的監獄,沒有人可以跨越。

金基澤的命運,也如同絕大多數的我們一樣,一輩子都繞著那空洞又巨大的別墅,不論自願或非自願的,都無法避免這種近乎地心引力的現代自然法則。

金基澤剛見到地下人的時候,根本無法理解他怎麼會滿足於這種環境,但隨著時間不斷消磨,對命運不滿的金基澤也會接受吧,接受這個狹小的地下室,滿足那偶爾曬一下太陽的日子。

我想,只要那個地下室還存在,就永遠都會有人住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鬼才的沙龍
54會員
136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鬼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Parasite寄生上流》是由奉俊昊執導的一部黑色喜劇與驚悚劇情片。由宋康昊、李善均等人主演。故事講述一個貧窮家庭通過各種手段逐漸滲透進一個富裕家庭,揭示了階級差異和社會不公。本片獲得第72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是第一部獲得此獎的韓國電影。並且在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
Thumbnail
《Parasite寄生上流》是由奉俊昊執導的一部黑色喜劇與驚悚劇情片。由宋康昊、李善均等人主演。故事講述一個貧窮家庭通過各種手段逐漸滲透進一個富裕家庭,揭示了階級差異和社會不公。本片獲得第72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是第一部獲得此獎的韓國電影。並且在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
Thumbnail
洛杉磯當地時間2月9日,第92屆奧斯卡於夜色中開幕,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斬獲無數大獎,堪稱今年最大贏家。這部由奉俊昊執導的黑色喜劇擊敗《1917:逆戰救兵》、《從前,有個荷里活》、《JOKER小丑》、《婚姻故事》等勁敵,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刷新影史紀錄。
Thumbnail
洛杉磯當地時間2月9日,第92屆奧斯卡於夜色中開幕,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斬獲無數大獎,堪稱今年最大贏家。這部由奉俊昊執導的黑色喜劇擊敗《1917:逆戰救兵》、《從前,有個荷里活》、《JOKER小丑》、《婚姻故事》等勁敵,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刷新影史紀錄。
Thumbnail
由奉俊昊導演所執導的韓國神片《寄生上流》,無疑是2019年影壇的一大亮點,也絕對是部值得一再細品的電影。在《寄生上流》帶來觀影上的衝擊後的今天,我們想趁回憶還沒完全沉澱下去之前,再次深入探討幾個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Thumbnail
由奉俊昊導演所執導的韓國神片《寄生上流》,無疑是2019年影壇的一大亮點,也絕對是部值得一再細品的電影。在《寄生上流》帶來觀影上的衝擊後的今天,我們想趁回憶還沒完全沉澱下去之前,再次深入探討幾個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Thumbnail
《上流寄生族》以極其荒誕的劇情,反映現今貧富懸殊的悲哀。
Thumbnail
《上流寄生族》以極其荒誕的劇情,反映現今貧富懸殊的悲哀。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寄生上流(Parasite)係由南韓名導奉俊昊(Boon Joon-Ho)執導的電影,創下了不少紀錄─一部南韓本土的電影,在全世界拿下不少獎項─成為南韓第一部入圍甚至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更是奧斯卡獎第一個最佳國際電影獎得主(原名最佳外語片獎),並且為奧斯卡獎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寄生上流(Parasite)係由南韓名導奉俊昊(Boon Joon-Ho)執導的電影,創下了不少紀錄─一部南韓本土的電影,在全世界拿下不少獎項─成為南韓第一部入圍甚至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更是奧斯卡獎第一個最佳國際電影獎得主(原名最佳外語片獎),並且為奧斯卡獎
Thumbnail
1月13日美國影藝學院公布了第92屆奧斯卡的入圍名單,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一舉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等六項大獎,成為韓國電影里程碑。 電影確實很好看,卻很難讓觀眾持續凝視、反覆咀嚼、思考問題與答案,《寄生上流》距離經典仍有一小段路,但相信奉俊昊未來很快能夠超越自己,超越經典。
Thumbnail
1月13日美國影藝學院公布了第92屆奧斯卡的入圍名單,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一舉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等六項大獎,成為韓國電影里程碑。 電影確實很好看,卻很難讓觀眾持續凝視、反覆咀嚼、思考問題與答案,《寄生上流》距離經典仍有一小段路,但相信奉俊昊未來很快能夠超越自己,超越經典。
Thumbnail
取得國際成功後,奉俊昊繼《非常母親》,睽違十年再度回歸韓國拍片,評價和票房紛紛告捷之餘,看到更多的是想藉自己的影響力,展現社會關懷、替家鄉發聲的感情。 觀察近兩年金棕櫚的巧合,奉俊昊和是枝裕和的得獎,我認為都不是作品本身有超乎想像的藝術高度,而是對其導演生涯的肯定,是一種「時候到了」的集大成之感。
Thumbnail
取得國際成功後,奉俊昊繼《非常母親》,睽違十年再度回歸韓國拍片,評價和票房紛紛告捷之餘,看到更多的是想藉自己的影響力,展現社會關懷、替家鄉發聲的感情。 觀察近兩年金棕櫚的巧合,奉俊昊和是枝裕和的得獎,我認為都不是作品本身有超乎想像的藝術高度,而是對其導演生涯的肯定,是一種「時候到了」的集大成之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