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用的幾種教材(二)-The First Year Violoncello Method

我常用的幾種教材(二)-The First Year Violoncello Metho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到目前為止,我寫了許多篇關於鈴木大提琴教材的使用方式以及練習方式。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幫助?有的人可能有些疑問,除了鈴木大提琴教材以外,有沒有其他值得參考的教材呢?

其實非常多,今天要來簡單介紹其他我所使用過、效果不錯的幾種教材。至於鈴木大提琴的教材部分,有興趣的朋友請直接進入鈴木大提琴相關文章參閱,這裡就不贅述。

今天要另外介紹一個不錯的大提琴入門教材-

The First Year Violoncello Method

許多初學者常常會擔心的問題就是:
「我還不太會看譜」、「我讀譜很慢」、「樂譜要從頭開始教,以前學的完全忘了」....
對於以上問題,這本【The First Year Violoncello Method】就是能夠解決以上苦惱的教材!

這套教材總共出版三本,分別是:

  1. The First Year Violoncello Method
  2. The Second Year Violoncello Method
  3. The Third Year Violoncello Method

在教材內頁揭示這三冊的教學內容:

這裡先大致看看第一冊的內容:

總共15堂課,內容有:

1.空弦:

先用撥弦方式來練習空弦在譜上的位置,並且練習簡單的拍子。Pupil是學生練習的聲部,Teacher的聲部則用拉弓(arco)來幫學生伴奏。

2.空弦與1指:

每根空弦上面再追加一個音,這些音都是1指,所以也將這些音在譜上的位置記下來吧!

3.D弦與A弦的1、2指:

在D弦與A弦上開始練習2指,因為調性關係,暫且不在C、G弦上練習,請一樣把這兩個新的音的位置記下來。

4.在空弦上開始練習拉弓(arco):

開始練習用弓來拉奏(arco),同時要認識兩個新的符號-
ㄇ(下弓)
V(上弓)

5.在G、D、A弦上的1、3指練習:

此為Lesson 8,在此之前就是一些混和練習,把運弓和各弦指法練熟。

6.G大調音階(連4指一起教):

4指也用上了,就能夠拉奏完整的音階。到了這時候,相信你對樂譜上的音符以及指法有了基本且紮實的認知。
此後數堂課當中會陸續練習D、C大調等指法。

7.連弓拉奏:

這是這本教材所教導的最後一個演奏技巧,往後的11~15課,則是將上述的十堂課內容做個複合練習,第一冊的內容就在此告一段落。

總結:

這是本可以讓完全初學(這裡指連五線譜也不會者)的學生順利上手的教材,循序漸進,如果配合老師在課堂上的伴奏,讓學生及早開始適應簡單的合奏,對於音感與節拍練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慢慢增加視譜能力以外,讓學生在合奏的過程中漸漸找到成就感,應該是這本教材編輯最成功的地方。


歡迎前往嵐音社FB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我們的最新動態!
更歡迎您訂閱嵐音社Youtube頻道,收看大提琴教學影片!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使用鈴木大提琴教材的學生常常有個部分顯得不足,那就是視譜速度以及基本弓法與把位指法跟不上訓練過的聽力音感。 因此這樣的學生遇到陌生的樂譜,由於沒有聽過旋律,要直接拆解、分析、解讀樂譜來重新建構樂曲會遇到某些障礙。而這本威納實用法就是來加強不足的地方。
爆炸性的學習,不能甘於接收只在上課時間所吸收到的片毛麟角,許多看起來與技巧沒有相關的努力,往往會在某個時間發酵成熟,在你需要的時候展現出來,而這個我稱之為學習的複利成長,你所學習到的會慢慢加總,最後如同滾雪球般地變得巨大。
許多人認為音樂家是感性的,注重情感的,其實不然,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必須先理性地分析樂曲結構、弓法分配、指法流暢性與樂派風格詮釋等面向,接著輔以相配合的技巧練習來加強樂曲中較為困難的片段。
今天要來介紹一款我在教學以及自己在練習時常使用的App-Soundcorset調音器。 由於這款App可同時開節拍器來調音,可移調練習與音叉音感練習,再加上乾淨易操作的介面,已經超過500萬人次下載。
只使用鈴木大提琴教材的學生常常有個部分顯得不足,那就是視譜速度以及基本弓法與把位指法跟不上訓練過的聽力音感。 因此這樣的學生遇到陌生的樂譜,由於沒有聽過旋律,要直接拆解、分析、解讀樂譜來重新建構樂曲會遇到某些障礙。而這本威納實用法就是來加強不足的地方。
爆炸性的學習,不能甘於接收只在上課時間所吸收到的片毛麟角,許多看起來與技巧沒有相關的努力,往往會在某個時間發酵成熟,在你需要的時候展現出來,而這個我稱之為學習的複利成長,你所學習到的會慢慢加總,最後如同滾雪球般地變得巨大。
許多人認為音樂家是感性的,注重情感的,其實不然,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必須先理性地分析樂曲結構、弓法分配、指法流暢性與樂派風格詮釋等面向,接著輔以相配合的技巧練習來加強樂曲中較為困難的片段。
今天要來介紹一款我在教學以及自己在練習時常使用的App-Soundcorset調音器。 由於這款App可同時開節拍器來調音,可移調練習與音叉音感練習,再加上乾淨易操作的介面,已經超過500萬人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