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的另類想像

2019/10/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文字不是談論有關十一的冷知識,只是想找一個藉口不去「歡度」國慶假期。
十一臨近,日後也許「人人要表態,個個要交心」,若果我表現得不夠感恩戴德,會否惹禍上身?本來兩制底下,正反兩派各自表述,罵人罵黨罵國又何妨?鄧小平曾經豪氣地說:罵共產黨都可治港(1)!只是形勢急轉直下,這類敏感日子,可否有理有節地冷漠無感,甚至理直氣壯地展示另類意見?
筆者提出自己的想法,謹供參考,若果有任何人期望冷漠另類地渡過國慶假期,還是低調一點吧。筆者的觀點也非原創,早年在東網撰寫文章的博客王思想,經常討論這類問題(2),筆者只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首先要問:十一是甚麼日子?有甚麼值得慶祝?
1949年10月1日之前,國共內戰大局已定,有人勝出,可以進駐北京成立新政府;有人崩盤,敗走台灣一角負隅頑抗。技術上而言,內戰仍未結束,國土仍然分裂,和平統一仍然遙遙無期。這種狀況,延續至今,作為中國人,是否應該多一點悼念戰爭亡魂,少一點自得其樂?我強調戰爭亡魂,因為國共內戰緊接抗日戰爭爆發。抗戰剛結束,國家上下死傷枕藉,各方不偃旗息鼓,反而乘勢逐鹿中原,能不愧對同胞?故此唯一值得慶賀的,是內戰暫時結束,但不能因此把「白事」當作「紅事」辦。至於透過大型閱兵宣示國威,就更等而下之。何出此言?可以引述幾段《老子》曰: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故此,戰勝一方不為國傷愁,反而張燈結綵、敲鑼打鼓、向全世界展示「凶器」,對照先賢留下的智慧,不詳、不妙,亦不敬。乘著國慶向對岸兇巴巴地閱兵、示威,就更更更等而下之。
怎麼辦?也許可以仿傚歐洲各國及美加兩地的Remembrance Day(3),並對兩次世界大戰的紀念方式。既然要悼念,蟻民黑衣素樸,遠避歌舞昇平,非常合宜。當然,近年國勢昌盛,即使真的以悼念取代鼓樂喧天,亦難保官爺們心癢難耐,想辦大事奪功勳,白事當作紅事辦,就連大家夠不夠悲哀,也要「正視、干預、糾正」一番。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有「生日」嗎?
先不談政見,談祖國壽辰這回事。這段日子,幸好沒有人傻傻的附和「祖國70歲壽辰」。國慶宣傳文稿用字頗為準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祖國為何只有70歲,而不是常常掛在口邊的5000年?難道70年前在祖國大地上營營役役的群眾,原來是有家無國的遊牧民族?祖國早己存在,縱使沒有準確的出生年月日,一樣可以讓人記念關心。我十分討厭那些鶯歌燕舞的國慶文藝晚會,卻會記掛讚嘆家鄉的青磚祠堂,並回味在瓦房裡吃過的粗菜糙飯。我的家國認同關懷,難道會因此被視作低人一級嗎?
「沒有確鑿生日日期」不是拒絕「歡度」國慶的好藉口,不過可以提醒一些還願意思考的人:我們的祖國認同,單純是依附政治組織而生,還是擁有一個更為廣闊、悠久、多姿多采的文化鄉土根源?頭腦如此轉一轉,涼下來,就不能那麼「熱」烈慶祝了。
說到底,筆者不欲「歡度國慶」,主因都是不喜歡給人操控情感。國家只求黨運昌隆,蔑視黨外人民異見,卻又期望人人在十一自動喜氣洋洋,那有如此無賴?
註:
(1) 《前途談判尾聲:鄧小平稱中共守信,罵共產黨都可治港》 https://medium.com/recall-hk/f-f302f014baaa
(2) 《網絡時代還說「祖國生日」?》 (東網 3/10/2015) https://hk.on.cc/cn/bkn/cnt/commentary/20151003/bkncn-20151003000313341-1003_05411_001.html
(3) 《Remembrance Day》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membrance_Da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