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

含有「悼念」共 5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最近我看到朋友轉過來一篇貼文,聲稱不少普通人因為「不悼念,不同情柯克所以失去了工作」。我看到的第一個反應是,有誰因為不悼念,不同情柯克而失去工作嗎?然後我看了看那些相關的報導的,看了幾次,都是那些人因為「公開幸災樂禍」柯克被謀殺而失去工作。 根據我對於文字邏輯的理解,悼念是一個主動動作,例如你可以
Thumbnail
2025年9月10日,美國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在猶他谷大學公開演講時遭槍手射擊身亡,享年31歲。事件引發美國政壇震動,並在全球保守派社群中掀起悼念浪潮,從美國各州到加拿大、歐洲、澳洲及亞洲,民眾以燭光、祈禱與集會表達哀悼。事件凸顯政治極化與言論對立的風險,也引發國際對公共安全與言論自由平衡的討論。
Thumbnail
我知道我必須寫點什麼紀念栗子妹,不過知道她的死訊以來,我一直在逃避這件事,害怕挖掘太深的記憶會繃不住。不過,今天出席她的告別式,不能再拖了,可能寫得有點混亂,只能說就算經過十多天的沉澱,我還是很難整理出有條理的文字。 跟栗子妹認識於Yahoo Blog年代,Yahoo Blog於2005年面世,說
要不要叫「渣」,完全取決於 是不是把現代價值硬套到唐代。 1. 唐代婚姻背景 唐代的再娶、再嫁都很常見,壽命短、疾病多,早亡是普遍現象。 男子喪妻後再娶,社會完全接受,甚至是「正常流程」,因為: 家庭需要有人持家。 官員仕途需要門第聯姻。 所以元稹在韋氏早逝後再娶,在當時是理所當然,絕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感情#無縫接軌#婚姻
這是一首無題的延遲緩奏 是正以為已不存在隱痛的習慣反射傷疤 碰巧遇上了一段漫長但確切的回歸週期時 所能努力擠出的最大悼念 曾有一說這便是十年前誤上賊船的濫觴 是被外表展現出的熱血 內裏卻藏著異常醜陋的冷血 給迷惑拐騙進夢魘漩渦的慘痛實例 那名此前只試了一次就提前認栽的失敗小說家
「每個人,都帶著一部分的他。」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6/27
很溫馨的追思會呢。❤️
在現代社會,「一場告別」不再只是儀式性的程序,而是一場深情的對話,是活著的人對逝者最後一次訴說。當家屬選擇與禮儀社合作,他們往往面對的不僅是選項清單,更是一場價值與情感的取捨。而這之中,「禮儀社費用」與「定制化服務」之間的關聯,猶如一條流動的河道,引領著悼念之舟駛向個性與記憶的彼岸。 1. 個性化
Thumbnail
看來像是為了生人而準備的慰問會~~~給大家一個機會好好哭一場
金麟生命-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2
林燃(創作小說家) 謝謝您的分享,您點出了這場儀式的核心意義——不只是為往生者送行,更是為在世者療癒心靈、釋放情緒的時刻。 在我們的工作中,常看到家屬在這樣的慰問會中,終於能放下堅強,好好哭一場,讓淚水替代無聲的思念。 對我們來說,這正是殯葬儀式的價值之一:給悲傷一個容身之處,也給愛一個出口。
三峽北大國小交通事故後,肇事者五年內二度肇事,引發社會大眾質疑法律制度的缺失。本文呼籲關注高齡駕駛換照制度、執法單位責任以及社會預防機制,並悼念事件中的無辜生命,促成社會制度的改變。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可是僅次於過年及中秋節的重要家庭團圓日。以前媽媽還在的時候,我大都會先回南部陪媽媽過母親節,然後再趕回台北被「慶祝」母親節。如今媽媽過世已三年了,雖然母親節我已不再需要南北奔波,但心中卻十分悵然若失,想著母親節已不再有人引頸企盼我回家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