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致自由──〈返校〉裡的那些服裝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白水仙染上一河鮮血,只能如鐵鏽般凋零。」

  2019年9月20日上映的國片〈返校〉,改編自同名遊戲〈返校〉。描述方芮欣、魏仲庭受困在颱風天的翠華中學,隨著出現的鬼魅與甦醒的記憶,慢慢地揭露出這所學校在白色恐怖下的黑暗過去……。

  除了兩人以外,電影裡幾個角色如張明輝、殷老師的服裝都讓人印象深刻,因此我們整理了幾個有特色的服裝,透過劇照來介紹他們的穿著與服裝歷史。

◆髮禁與制服

  西瓜皮短髮、平頭,白衣黑裙、卡其色軍訓服,是電影裡方芮欣和魏仲庭的主要形象。

raw-image

   返校電影版的背景設定在1961年,由於過去戰爭的破壞、通貨膨脹等原因,1950年時內政部草擬了「布衣布鞋運動」實施辦法,希望從公務員開始穿著樸素的衣裝,來推行勤儉、杜絕浪費的觀念,也可以藉由外觀的規範,達到心靈精神上的「淨化」與「樸實」。

  而同樣也被這種服儀規範改變的,還有國高中生,1952年省教育廳訂令了中學生的蓄髮規範:「男生不超過三分;女生留短髮,長度不過耳際。」,期望透過這種教化的方式來塑造學生的價值觀。所以我們在電影裏頭看見方芮欣的短髮、魏仲庭的平頭,便是在那個年代產生的。

  除了髮禁以外,讓大家頗有印象的,便是女孩的白衣黑裙、男生的卡其色軍訓服和大盤帽了。

  戰後初期,由於台灣經濟環境仍然低迷,為了避免增加家庭負擔,政府沒有強制規定學生的服裝款式。直到到1959年時,才頒定初級中學學生制服的樣式:「男生戴船型帽,上衣配長短褲;女生不戴帽,上衣配百摺黑裙。」

raw-image

  1962年時,教育部更進一步修正了高中以上學生軍訓實施辦法,卡其色的軍訓服才逐漸成為高中以上學校的制服之一。

raw-image

  所以其實魏仲廷的卡其色軍訓服其時還要等一年才會在高中普及,最後一張照片是1958年的男學生制服,與電影有些不同的是,他們穿著白襯衫配卡其褲,頭戴大盤帽。

raw-image

◆殷老師的A字裙與窄裙



raw-image

  遊戲裡的殷老師是校長的女兒,「殷姓」在1945年前的台灣並不多見,而且在某一幕有這樣的對話「像她有背景的人都被……(防劇透自主消音)」,可以看出來殷老師應為外省籍身分。

  戰後的台灣穿著,大致可以分為本省籍與外省籍,本省籍有些「日式西化」的情況,在西服的穿上頗有日式的影子,而外省籍除卻男性的軍服、中山裝等等,女性最常見的穿著便是旗袍了。然而在二二八事件後,因為本省外省的鴻溝漸深,因此一時之間穿著旗袍的人也少了許多,但不管本省或外省之分,大部分的人仍是以西化的洋服、洋裝打扮。

  在一九五零年代中後期,台灣經濟慢慢回穩,也開始有餘力去打理服裝,由於政府重視紡織產業,加上美國的援助,對台灣的成衣有很大的改善,許多美國的流行像「New Look」(最有名的是Dior,加強腰身線條與胸臀曲線,肩膀不再是正方形的,而是圓形且自然的)、「A Line」(A字裙連身洋裝),也傳進台灣。

raw-image

  像是當時台灣流行的半身裙、窄裙、A字裙,便是在這一波流行下的產物,幾件電影裡殷老師的套裝,甚至是其中一套方芮欣的藍色圓點洋裝都有這樣的特色。

raw-image

◆張明輝的洋服與吊帶


raw-image

  提到返校裡的幾件衣服,就不得不說到張老師的襯衫與吊帶了。

  如果有關注〈返校〉的一些彩蛋與幕後花絮,大概會知道張明輝老師的原型是在「光明報事件」中逝世的鍾浩東校長,鍾浩東是當年受日本教育的台籍知識份子之一。張明輝在遊戲裡的設定也是一個留外而歸國的知識份子,在穿著打扮也頗有日治時期仕紳形象。

  (補充:若是有餘裕,可以閱讀藍博洲老師的報導文學〈幌馬車之歌〉,裡面有更多關於鍾浩東生平與當時台人民族認同的闡述,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在1910年代左右,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逐漸被引進一些洋服與相關的西式用品,而「吊帶」,則是在皮帶還沒發展完盛的年代,被用來固定褲子與襯衫的方式。

raw-image

  與之後流行的吊帶牛仔褲不同的是,這裡的吊帶是獨立配件,一開始是內衣,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被穿在衣服外。但1960年時,褲子應該已經可以用皮帶獨立固定了,然而張明輝仍是做此打扮,與二、三十年前日本時代的仕紳穿著相似。這樣服裝上些微老派的設計,也暗示張明輝即便是處於戒嚴的國民政府時期,卻仍保有一些日治時知識份子的理想。

raw-image

  在襯衫的穿著上,他穿著的藍色條紋襯衫在日治時較為少見,應為1960年代才逐漸流行的花色,可見服裝組並非一味模仿日本時代的穿著,仍有一些明亮的新意,更貼近張老師有點活潑的個性,讓他整個人的形象更為鮮明立體。

◆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

  台灣這塊土地,經歷了三十八年又五十六天的戒嚴,而幾十年的白色恐怖也造成了許多人的傷害與死亡,民主來的緩慢,政治的恐懼仍然活在許多人的心中。跌跌撞撞的我們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雖然選舉總是喧囂吵鬧,但這一切確實來的不易。

  回到那個年代,年輕的我們也不能保證自己可以成為張老師或殷老師,更甚至,我們沒辦法確定自己會不會成為方芮欣。

  或許〈返校〉並不能說是一個完美的電影,但那確實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不管是好是壞,都是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我們,要共同去面對的。

  致自由。

raw-image

參考資料:https://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53_39726.htmlhttp://www.plosin.com/beatbegins/projects/Petzko/newlook.htm;葉立誠《台灣服裝史》

圖片來源:返校劇照、廖玉蕙〈60年代教會我的事〉(聯合副刊)、翻攝自《台灣服裝史》、典藏台灣〈金淼照相館營業照〉(圖片如有侵權,立即撤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273會員
80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2025/03/02
我們的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裡,有件稱不上太帥氣的衣服,很少登上我們的宣傳頁面,但不管是服飾誌初期還是出版,我們都有把它收錄進去。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服裝,它畫的是一個清朝臺灣的官職:「通事」,出自清朝繪製的臺灣原住民風俗圖《番社采風圖》中。 但「通事」其實是一個漢人的職位,為什麼漢人會出現在
Thumbnail
2025/03/02
我們的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裡,有件稱不上太帥氣的衣服,很少登上我們的宣傳頁面,但不管是服飾誌初期還是出版,我們都有把它收錄進去。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服裝,它畫的是一個清朝臺灣的官職:「通事」,出自清朝繪製的臺灣原住民風俗圖《番社采風圖》中。 但「通事」其實是一個漢人的職位,為什麼漢人會出現在
Thumbnail
2024/12/08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Thumbnail
2024/12/08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Thumbnail
2024/05/02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
Thumbnail
2024/05/02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影開始,成名歸國的蔚青,身上穿著的黑色繫白色寬幅腰帶,呼應鋼琴的黑鍵與白鍵,她的助理也穿著印有近似於灰黑琴鍵形狀的白底襯衫,說明了蔚青把全部精神寄情於音樂,別無其他。若不是楊德昌早逝,或許他還會把影像視野再延伸到紐約、洛杉磯、巴黎、維也納,讓蔚青式海外遊子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
Thumbnail
電影開始,成名歸國的蔚青,身上穿著的黑色繫白色寬幅腰帶,呼應鋼琴的黑鍵與白鍵,她的助理也穿著印有近似於灰黑琴鍵形狀的白底襯衫,說明了蔚青把全部精神寄情於音樂,別無其他。若不是楊德昌早逝,或許他還會把影像視野再延伸到紐約、洛杉磯、巴黎、維也納,讓蔚青式海外遊子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
Thumbnail
一旦遇到生命的摯愛、若無法成全,你還願意拿生命來交換嗎?
Thumbnail
一旦遇到生命的摯愛、若無法成全,你還願意拿生命來交換嗎?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精挑細選了一件很喜歡的服裝,卻被別人批評「很奇怪」」,甚至引來不友善的注目禮?在1920年代中期,臺灣女性大多還在流行傳統大襟衫和西式裙的混搭,這時的廖貴就已經穿起全套的洋裝──她又會引起怎麼樣的風波呢?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精挑細選了一件很喜歡的服裝,卻被別人批評「很奇怪」」,甚至引來不友善的注目禮?在1920年代中期,臺灣女性大多還在流行傳統大襟衫和西式裙的混搭,這時的廖貴就已經穿起全套的洋裝──她又會引起怎麼樣的風波呢?
Thumbnail
如果你也曾想過: 「有沒有以臺灣歷史為背景的漫畫呢 ?」⠀ 那麼下面提到的這些作品是不能錯過的了!⠀⠀⠀ 雖然如今CCC編輯部已經解散,但這些作品與創作者,仍然值得一看。
Thumbnail
如果你也曾想過: 「有沒有以臺灣歷史為背景的漫畫呢 ?」⠀ 那麼下面提到的這些作品是不能錯過的了!⠀⠀⠀ 雖然如今CCC編輯部已經解散,但這些作品與創作者,仍然值得一看。
Thumbnail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Thumbnail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Thumbnail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Thumbnail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Thumbnail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Thumbnail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Thumbnail
  一談到旗袍大家想到的是甚麼呢?夫人又是怎麼掉坑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
Thumbnail
  一談到旗袍大家想到的是甚麼呢?夫人又是怎麼掉坑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