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領後期──仕人鄉紳

2019/09/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清朝文青你敢嘴?

  終於進入到開港後的清領後期啦!

  「仕紳」通常是地方上具有科舉背景,並且商業上也有一定勢力的家族。在日本統治之初,許多管理治安的行為都是由地方仕紳領導,可以說是當時一批菁英階級,既能從商也能文青。

  台灣仕紳的興起,主要因清領後期土地的開墾逐漸穩定,經濟也隨著開港貿易發達。社會的價值觀從過去羅漢腳的尚武奢靡、有錢就好,變得開始重視官職、教育與社會地位等,因此也建立了仕紳在地方的威望。

  像是我們這次參考的照片「林維朝」秀才,就是新港的仕紳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是林懷民的曾祖父,在日本時代參與過嘉義的政治事務、籌組過詩社,是當時新港的奇男子之一。
林維朝秀才照片
◆仕人鄉紳穿著
  一般常說「長袍馬褂」,總覺得長袍應該就是要搭配褂類的衣物。然而,當我們在查閱清末台灣老照片時,大部分的搭配為「長袍+馬甲」,反而馬褂的搭配更常出現在日本時代初期,且大多為已經順應現代化潮流,剪短髮的仕紳所穿。   不管是馬甲或馬褂,通常是較為正式的場合穿的,一般忙於勞作的民眾則較少此類衣物,因此也成為了常出入於風雅場所的仕紳或商人的代表服裝。
瓜皮帽
  「瓜皮帽」,原身為明朝的「六合一統帽」,之後在清朝廣泛流行。因為從上往下看為六辦,又貌似瓜皮,因此稱為「瓜皮帽」,也稱為「小帽子」。在清朝時因剃髮留辮,與以往戴冠結髻漢人不同,也造成了清朝漢人男性戴帽子的風氣。

  「結子」,就是瓜皮帽頭上的那個小圓球,通常由紅絲絨製成,黑白色則是喪事所戴。

#馬甲](又名:坎肩)
坎肩(馬甲)《台灣早期民間服飾》
  「馬甲」,簡而言之是套在長袍之外的背心,通常顏色會比長袍來的更深一些,在原照片中林維朝秀才的馬甲上面還有團型織紋,頗為精緻。

#長袍#腿褲
長袍《台灣早期民間服飾》
  「袍」,是清代普遍的服飾之一,可以日常穿著,也可以做為禮服。在長袍內,通常又會穿著「褲腿褲」(夾套褲),以防走光。
腿褲腿《台灣早期民間服飾》
  一般的長袍都會在左右開兩岔,像是圖中端坐的林維朝就是開兩衩的長袍。

#烏布鞋
  雙層底鞋,以棉布或綢緞製成,上面的祥雲紋可見此鞋除了護腳以外,還有美觀的功能,可以說是經濟有點基礎的人家才能穿著的鞋。

◆在風花雪月之後

  在戰爭還沒來到台灣之前,大部分的仕紳們只隱隱感受到遙遠的「唐山」正面臨著什麼,吟詩的人仍然在吟詩,賞月的人仍然賞月。

  然而時代的劇變總是措不及防,在乙未割台之後,少年的林維朝遠渡原鄉東山縣,只求避開一切紛擾,然而過不了幾年,『唯懷鄉心切』,他仍然是回到台灣這塊土地。

  他前後擔任過街莊長、嘉義廳參事、嘉義銀行的董事長。面臨日本政府的統治,過往的漢文教育逐漸式微,但他仍然不顧官方壓力,堅持在怡園開館,教習漢文,並聯絡新港文人,在1923年組成鷇音吟社,藉詩文之唱酬以延斯文一脈。

  經歷過半生動盪,不知道他是否會懷念少年時期,那些懵懂而浪漫的日子?但即便是乍看微弱的文字與藝文,那些努力與堅持,卻也在大時代中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一如在這個令人不安的現在,也一直有人用自己堅定而溫柔的力量,讓這個世界一天天往好裡走去。

  請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更是如此。

參考資料:林維朝秀才相片、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早期民間服飾》
委託繪師:吳乃慧(http://bit.ly/2ZbBEe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台灣服飾誌
台灣服飾誌
幾個愛好者籌備的台灣服飾誌,述說從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到日本時代的服飾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ostume0707/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