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子情人夢(7) – 藍光的天傷

我的電子情人夢(7) – 藍光的天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藍光LED的發明,被讚譽爲「愛迪生之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

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是電流流過發光的半導體元件,以前從來沒有人會認為LED可以做為照明上的用途,僅能做一些閃滅‧亮‧不亮的”指示”用途;比如說,電視或音響擴大機的指示燈。

不過,這個不可能卻被自喻穿著木屐登上聖母峰的藍光LED發明人化為可能。於是乎,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藍光LED的發明人與貢獻者!

1993年,中村修二製造出了”高亮度”的藍光LED。

2011/3/11,世紀大震振醒了人類恐懼的大夢,核能發電不再是綠色能源。電力的可貴深植人心。光是日本的照明就佔掉日本全體電力使用量的兩成。從用電的效率觀點來看,LED照明就擔負重要的大任來節能。

3/11大地震之震災,帶來的節電效應,是日光燈的替換潮;也振醒了昔日「光量過剩」的浪費,開始思考光的適時(Just in Time)運用。

當照明遇上IT技術的融合 ,光質的戰國時代 !

早期照明著重於光量,隨著與IT技術的融合,開始重視光的素質表現。不難判斷由於各種不同產業的湧入,啟動了照明產業的大變革。

<<< 東芝的白光LED藝術-光‧時‧場。取自米蘭設計展。>>>

<<< 東芝的白光LED藝術-光‧時‧場。取自米蘭設計展。>>>

燈光燈具的設計,不單是技術也是跨及藝術的層面;尤其攸關光線的知識,也是很有學問的。

而”色彩”本身也是一門科學的知識。比如說,接近鹵素燈的LED。也就是說,即使是LED也可以呈現出鹵素燈的照射效果,在節能的同時也可以因產品的高演色性特質(CRI ≧ 95),可以讓被照射物呈現出完美的色彩。

這裡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有名詞暨用語 - 演色性指數(color rendering index);一般簡稱為CRI,在其前面或是後面會加上數值;比如說80 CRI或是CRI 80。演色性指數,係用來描述光源呈現忠實物體顏色能力的一種計量值。當光源的演色性越高時,代表著其颜色表現就越接近理想的光源或是自然光。

藍光照明固然好用,價格在大量生產規模與競爭下也很大眾化;不過,卻也存在一道淡淡幽魂,那就是”傷眼”的問題。

大家都聽過所謂的「藍光危害(Blue Light Hazard)」問題。這點是真還是假呢?可以從實際頻譜的科學觀點來觀察。

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源或是照明所使用到的白光LED元件,主要是由藍光LED晶片搭配了黃色螢光粉的組合來產生白光。這種類型的LED所產生的白光存在有”藍光峰值強度”較高的現象,也許容易引起睡眠障礙等方面的問題。不過,這還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醫學上議題,有待時間的進一步研究。不過,長期盯著銀幕看沒有讓眼睛休息,到老了就會知道當初為什麼不好好愛惜靈魂之窗。

而原來藍光LED發明人也跑去做” 紫光LED”。 紫光LED更為接近太陽光、發光效率的提高也沒有藍光LED容易出現「光效下降(droop)」的問題。台灣也可以買到紫光LED燈,只是那種價格好像是給郭董那些有錢人用的。

<<< 紫光LED能夠更接近太陽光。>>>

<<< 紫光LED能夠更接近太陽光。>>>

照明的進化,已經邁入『光的素質』方向來前進。在前幾年時,OLED有機照明曾經是絕好的選擇,被譽為世上最美麗的美好光源,奈何走到今日似乎有機EL與照明產品實用化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因而,有識人士則是提出了未來『半導體雷射照明』的新論點。

總之,半導體照明地位重要。那爾後的未來呢?

半導體照明 Æ 自律照明 Æ 照明IT化 Æ IPv6雲端制御,進化之旅,照明邁入新世紀。






avatar-img
陳乃塘 (NT)的沙龍
12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乃塘 (N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上了年紀才了解,有些人隨著年齡增長,不只邁向年老之路,而且還更為無知愚蠢。從健身館四處林立的場景來看,當前”運動”與”健身”意識高昂,無論是運動中心還是所謂運動俱樂部等多多少少會兼有烤箱三溫暖或是蒸氣浴等設施。多年以來在烤箱就看見了不少江湖奇人,喜歡在感應器(Sensor)上澆冰水將溫度拉升到不可思
有個英文單詞『White Noise』,有人說是白雜訊,也有人說是白噪音。那麼,哪一種說法會是比較貼切呢?我想皆對,要看前後文場合而定吧。  話說在電子和通信工程中的確有一個名詞”White Noise”,是指在所有頻率上具有恆定功率頻譜密度的一種隨機信號。意思也就是說,它在不同頻率下具有相同的強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上了年紀才了解,有些人隨著年齡增長,不只邁向年老之路,而且還更為無知愚蠢。從健身館四處林立的場景來看,當前”運動”與”健身”意識高昂,無論是運動中心還是所謂運動俱樂部等多多少少會兼有烤箱三溫暖或是蒸氣浴等設施。多年以來在烤箱就看見了不少江湖奇人,喜歡在感應器(Sensor)上澆冰水將溫度拉升到不可思
有個英文單詞『White Noise』,有人說是白雜訊,也有人說是白噪音。那麼,哪一種說法會是比較貼切呢?我想皆對,要看前後文場合而定吧。  話說在電子和通信工程中的確有一個名詞”White Noise”,是指在所有頻率上具有恆定功率頻譜密度的一種隨機信號。意思也就是說,它在不同頻率下具有相同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