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疑松動要來扶

只疑松動要來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可以認真也可以豁達,既執著又飄逸;在努力貢獻社會時也能夠不陷於名利的泥沼;在放手獨處時,也不會覺得失落喪氣;這是我所嚮往的生命境界。

可以認真也可以豁達,既執著又飄逸;在努力貢獻社會時也能夠不陷於名利的泥沼;在放手獨處時,也不會覺得失落喪氣;這是我所嚮往的生命境界。

辛棄疾〈西江月〉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

  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

  以手推松曰:去。

高中時我參加學校的童軍團,因為是新增的小隊,所以有機會為自己的小隊命名,我就取名為「稼軒」,是辛棄疾的字,因為我喜歡他寫的這首詞。

  我們人生總會有挫折困頓時,潛意識裏總盼望會有力量來支持我們,「松」就是這種外在力量的代表,但是英雄如辛棄疾,即便醉中仍能大喝:「去」,不屈服地靠自己的力量挺然而立!

  為什麼這一段詞我年輕時會這麼喜歡?它是否影響了我往後的人生?

  我不太確定,但是從學生時代至今,我一直很清楚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追求舒適的物質享受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也可以在誘惑來時大喝一聲:「去!」

  靠自己的力量挺直而立!一個人願意的力量有多大?

  我想,這看是否一個人真心傾聽來自心裏的呼喚吧!

  如果你能回應心中的召喚,並且確定這召喚對別人有好處,是一種為了純粹的理想而獻身,那麼就不要管你夠不夠聰明能幹,有沒有知名度,有沒有足夠的錢,勇敢地跨出第一步,追尋你內心的召喚,放手去做,其他需要的東西,老天必然會給你。

  我相信這一點。

  因為我這些年在許多公益團體看到太多太多的實例了!

  生命的精彩,就在真誠面對每一個因緣,活在當下每一個時刻,盡力去做任何值得做的事情。

  其實,在以團隊合作為文化的荒野保護協會中,我們通常不會太去突顯一個人的功勞,更是避免造成偶像或英雄崇拜,因為我們知道任何事情的完成,都得歸功於無數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的幫忙,以及許多的因緣俱足才得以成功,因此荒野伙伴們往往心中只有感恩,沒有自我膨脹。

  但是,若是仔細探究一件事情之所以做成,大部分還是找得出那個團隊中,總有一個人或二個人,無怨無悔,奮戰不懈地堅持下去,將生命的能量盡情展現。

  過去幾十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參與各種公益團體,也大都擔任幹部角色,是個組織人,但是自從我五十歲生日之後,期待自己從組織人變成一個不掛任何組織頭銜的「自由人」,因此有一首不知誰寫的小詩是我目前的座右銘:

  我只是一個人,

  但總是有了一個,

  我不能樣樣都做,

  但總有些事我可以做,

  又因為我不能每件事都做,

  所以,

  我不會拒絕我辦得到的事。

  將自己的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以及透過親自動手而幫得上忙的事,也就是不再因為掛個頭銜而出席會議致詞….等等活動。換句話說,人生下半場我要親手做每一件事,而不是透過組織或團體來完成。

不過雖然一方面是以「與人為善」的心情做些自己可以幫得上忙的事,但是另一方面又會以辛棄疾的另一首詞來提醒自己: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浦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

   早趁催料了納,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其實我從這首詞中摘錄下二句,也是這些年我在歲末賀年卡中最常用的題詞: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遊宜醉宜睡;

   阿翁依舊管些事,管竹管山管水。」

  辛棄疾內心的轉折,來自於生命不同階段的變化,但是我卻希望自己心中同時有這兩種力量在平衡著,一種是儒家積極入世的態度,另一端則是道家歸返自然的哲學思想。

  可以認真也可以豁達,既執著又飄逸;在努力貢獻社會時也能夠不陷於名利的泥沼;在放手獨處時,也不會覺得失落喪氣;這是我所嚮往的生命境界。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深夜中我聆聽著回聲,祝福並祈願── 願人與人之間祥和無爭 願萬物生命成就其生命應有之尊嚴 願孩子能在天地之中自在快樂的長大 (一)Echo 七O年代以中文寫作的作家裡,幾乎沒有人像她能在整個華人世界,包括在各個階層的民眾,都享有這麼高的知名度,而且是單單以文學作品,沒有摻雜其他如宗教或政治的因
多願自己在孤獨的時候也能告訴自己「我是孤鷹,天空廣大,我獨自飛翔」,也願自己不諂媚這個世界,卻有勇敢而關懷的信念。事實上,非常不容易,我覺得。 秋天時分,我喜歡站在山頂,眺望遠處,這些天一直想著趙寧寫過的:總是覺得好多好多事沒做,好多好多心願沒有實現,總是惶恐的對自己說,年華老去,壯士不應該消沈…
在優雅風度已不再的年代,在純真的愛情已成笑話的年代,「羅馬假期」裡簡簡單單的劇情,不管看多少次,每次都令我深深感動。我覺得她那成熟世故卻又天真的神情,最迷人。她之所以會在長達數十年之中,都是影藝界令人疼惜的典範,大概是她的真誠與優雅吧!她雖然不拘小節,卻永遠優雅,她謙虛和善,態度永遠閒適安逸又自在。
年輕時喜歡李白這種擊劍任俠,狂放醉酒的豪情壯志,甚至帶點頹廢不羈的性格,令人神往,剛好符合年輕時的自我期許,有點像似崇拜西方唐吉訶德挑戰風車巨人般的豪情壯志。學生時代與社團的朋友除了「為賦新詞強作愁」的年少情懷外,在似乎感國憂民的喟嘆下,李白的詩,以及便宜的烏梅酒,竹葉青,似乎成了頗恰當的調味品。
當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學門,一個新的領域,必須找到那門學問的幾本經典書籍,仔仔細細地從頭讀到尾,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這種輪廓也可以稱做知識的基本架構,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後,後續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才能適當地安放在那個架構裏,形成有意義的了解與記憶。    沒有對那個領域的整體了解,網路上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知識學習,而是大人透過繪本向嬰兒說話,讓她們感受到愛,這是一種心靈的連結,更是全家共享的快樂時光。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語調中的愛,以及依偎在懷中那種溫暖甜蜜的感覺。  (一)為什麼要親子共讀?     AB寶出生沒多久,蘊慧就開始抱著她們進行親子共讀,一直持續到上小學她們自
在深夜中我聆聽著回聲,祝福並祈願── 願人與人之間祥和無爭 願萬物生命成就其生命應有之尊嚴 願孩子能在天地之中自在快樂的長大 (一)Echo 七O年代以中文寫作的作家裡,幾乎沒有人像她能在整個華人世界,包括在各個階層的民眾,都享有這麼高的知名度,而且是單單以文學作品,沒有摻雜其他如宗教或政治的因
多願自己在孤獨的時候也能告訴自己「我是孤鷹,天空廣大,我獨自飛翔」,也願自己不諂媚這個世界,卻有勇敢而關懷的信念。事實上,非常不容易,我覺得。 秋天時分,我喜歡站在山頂,眺望遠處,這些天一直想著趙寧寫過的:總是覺得好多好多事沒做,好多好多心願沒有實現,總是惶恐的對自己說,年華老去,壯士不應該消沈…
在優雅風度已不再的年代,在純真的愛情已成笑話的年代,「羅馬假期」裡簡簡單單的劇情,不管看多少次,每次都令我深深感動。我覺得她那成熟世故卻又天真的神情,最迷人。她之所以會在長達數十年之中,都是影藝界令人疼惜的典範,大概是她的真誠與優雅吧!她雖然不拘小節,卻永遠優雅,她謙虛和善,態度永遠閒適安逸又自在。
年輕時喜歡李白這種擊劍任俠,狂放醉酒的豪情壯志,甚至帶點頹廢不羈的性格,令人神往,剛好符合年輕時的自我期許,有點像似崇拜西方唐吉訶德挑戰風車巨人般的豪情壯志。學生時代與社團的朋友除了「為賦新詞強作愁」的年少情懷外,在似乎感國憂民的喟嘆下,李白的詩,以及便宜的烏梅酒,竹葉青,似乎成了頗恰當的調味品。
當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學門,一個新的領域,必須找到那門學問的幾本經典書籍,仔仔細細地從頭讀到尾,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這種輪廓也可以稱做知識的基本架構,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後,後續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才能適當地安放在那個架構裏,形成有意義的了解與記憶。    沒有對那個領域的整體了解,網路上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知識學習,而是大人透過繪本向嬰兒說話,讓她們感受到愛,這是一種心靈的連結,更是全家共享的快樂時光。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語調中的愛,以及依偎在懷中那種溫暖甜蜜的感覺。  (一)為什麼要親子共讀?     AB寶出生沒多久,蘊慧就開始抱著她們進行親子共讀,一直持續到上小學她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