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腦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兩天我寫了這篇文章,我一直在想這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回想以前我剛出社會的時候,投資收益不穩定,我穩賺的投資工具就只有1%的定存。開始存股之後過了許多年,持續記錄,我發現我現在的收益大概都有5%-6%之間。

從此之後,我的思考方向都拿5%來考慮。

如果社區一個機械車位要價60萬,管理費一個月500,如果月租只要1700元,那是租還是買呢?

如果你是1%的腦袋,你的腦袋會開始想: 60萬放銀行定存一年產生1%的獲利6000元,車位月租1700*12個月=20400元,那我當然是買車位划算了。20400-6000=14400元,就算再扣掉管理費一年6000,也還有賺8400元。

以上是最單純的狀況,如果是買20年以上的機械車位,可能還要負擔更多的維修管理保養費用。

可是以我5%腦袋的想法就不是這樣了。

我60萬一年投資股票可以產生3萬股利,然後三萬扣掉20400元租金還剩下9600元。租車位還不用繳管理費。

以上是消費思考方向拿捏的部分。

再來是未來決策思考的部分。假設今年你看上一個房子1100萬,你用盡各種努力只能擠出1000萬,你資產投資的收益是5%,那你可能會想明年或後年再來買好了,再存一下,反正一年可以累積5%,明後年再看看。

大家都知道都會區地點好機能好交通方便的的房子,大家都想搶。市場機制就是誰出的錢多就賣給誰。如果當有錢人的基本投資收益門檻是5%,今年大家1000萬搶的物件,明年就會以5%的速度加上去。沒有為什麼,因為你資產增加,別的有錢人也增加了,不是你會賺5%,別人最基本也是5%,甚至更高。

你搶得贏別人嗎?

少子化,當然會讓房子需求減少,比如日本鄉下出現很多鬼城,或是免費送房子,可是你有看到日本東京房價下跌嗎?少子化只會讓資源更往都市集中。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房子未來不會跌價,請記得買市區。

依照這篇文章所說的,全球都在印鈔票,如果你有能力請趕快買市區的房子。

已經有房子的,請記住上次你房子在2014年那時候高點的房價,未來你家的房價一定會像台股一樣不斷創新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2會員
459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2025/05/03
美元對臺幣匯率近期大幅波動,作者以自身購車換匯經驗,分享其換匯策略與心理歷程,並探討不同性格的人面對匯率變動的反應與情緒影響。
Thumbnail
2025/05/03
美元對臺幣匯率近期大幅波動,作者以自身購車換匯經驗,分享其換匯策略與心理歷程,並探討不同性格的人面對匯率變動的反應與情緒影響。
Thumbnail
2025/04/23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動,衝擊進口車市場,尤其高端品牌車主面臨兩難:現在交車損失訂金,或觀望未來可能降價?文章分析從財務結構、購車資金來源等角度,探討如何理性決策。
Thumbnail
2025/04/23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動,衝擊進口車市場,尤其高端品牌車主面臨兩難:現在交車損失訂金,或觀望未來可能降價?文章分析從財務結構、購車資金來源等角度,探討如何理性決策。
Thumbnail
2025/03/23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保留足夠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選擇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如股債配置ETF),並建立長期投資信念,避免市場恐慌時賣出資產。本文探討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財務模式差異,比較高股息ETF與股債配置ETF的優缺點,並分享作者的退休財務策略與操作。
Thumbnail
2025/03/23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保留足夠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選擇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如股債配置ETF),並建立長期投資信念,避免市場恐慌時賣出資產。本文探討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財務模式差異,比較高股息ETF與股債配置ETF的優缺點,並分享作者的退休財務策略與操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開始踏入股市,決定「 存股」這條道路時, 內心深處的「 心魔」就來作祟了 ? 存股真的有效嗎 ? 長期投資真的能帶來穩定的回報 ? 存股沒有風險嗎 ? 股利要被課稅是不是划不來 ? 首先你應該先問看看自己,整理一下思緒 ? 1.你存股的目地是什麼 ? 2.你存股要的到底是什麼 ? 3.想實現某些特定
Thumbnail
開始踏入股市,決定「 存股」這條道路時, 內心深處的「 心魔」就來作祟了 ? 存股真的有效嗎 ? 長期投資真的能帶來穩定的回報 ? 存股沒有風險嗎 ? 股利要被課稅是不是划不來 ? 首先你應該先問看看自己,整理一下思緒 ? 1.你存股的目地是什麼 ? 2.你存股要的到底是什麼 ? 3.想實現某些特定
Thumbnail
前幾天有讀者回應我之前存股心得的文章,也認同我的觀點,心裡非常感動 原本只是想簡單分享一下存股一年來的心得,沒想到竟然受到肯定 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會開始投資也蠻不可思議的 因為在這之前我是一個對股票非常反感的人 以前對於股票的想法就是那些投機的人在賭博而已 會有這樣的觀感是因為身旁總都是一些薪水不高的
Thumbnail
前幾天有讀者回應我之前存股心得的文章,也認同我的觀點,心裡非常感動 原本只是想簡單分享一下存股一年來的心得,沒想到竟然受到肯定 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會開始投資也蠻不可思議的 因為在這之前我是一個對股票非常反感的人 以前對於股票的想法就是那些投機的人在賭博而已 會有這樣的觀感是因為身旁總都是一些薪水不高的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一篇《如何賺到一千萬》,建議大家要將耗費在不良習慣上的金錢做更妥善的運用。引起蠻多迴響的。 有些朋友不是很認同我的說法,不過我也尊重大家的想法。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困擾。但有些論述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一篇《如何賺到一千萬》,建議大家要將耗費在不良習慣上的金錢做更妥善的運用。引起蠻多迴響的。 有些朋友不是很認同我的說法,不過我也尊重大家的想法。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困擾。但有些論述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Thumbnail
03/13/2022-03/19/2022 這週看到這個影片 和大家分享 投資理財是數學問題,大家都想賺錢。excel表格數值拉下去,只要一個月投入多少錢,幾年後就可以變成多少。看著未來那個數字,心裡幻想著,彷彿現在就已經達成那個目標... 數字一改就有答案,可是能克服心理問題達成目標的又有幾個?
Thumbnail
03/13/2022-03/19/2022 這週看到這個影片 和大家分享 投資理財是數學問題,大家都想賺錢。excel表格數值拉下去,只要一個月投入多少錢,幾年後就可以變成多少。看著未來那個數字,心裡幻想著,彷彿現在就已經達成那個目標... 數字一改就有答案,可是能克服心理問題達成目標的又有幾個?
Thumbnail
前陣子有個關於第一桶金要先買房還是先買股的討論,這兩年台灣的股市與房市都有明顯不錯的漲幅,若是手上有一筆資金,該要先投資股市還是當作房子頭期款先買房呢? 這邊我們要先定義第一桶金,以前的第一桶金指的是100萬台幣,20年前500萬就可以在新北市買到不錯的房子,100萬就足以當頭期款,目前的房價動
Thumbnail
前陣子有個關於第一桶金要先買房還是先買股的討論,這兩年台灣的股市與房市都有明顯不錯的漲幅,若是手上有一筆資金,該要先投資股市還是當作房子頭期款先買房呢? 這邊我們要先定義第一桶金,以前的第一桶金指的是100萬台幣,20年前500萬就可以在新北市買到不錯的房子,100萬就足以當頭期款,目前的房價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到底買房先還是投資好,這是大家都很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大叔好歹也買了房子,指數化投資也研究一些日子,如果你已經清楚指數化投資的優點,那麼下文的分享會比較有幫助。 很多人對於買房自住都有強烈的心理需求。但是心理需求無法量化評估,這點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到底買房先還是投資好,這是大家都很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大叔好歹也買了房子,指數化投資也研究一些日子,如果你已經清楚指數化投資的優點,那麼下文的分享會比較有幫助。 很多人對於買房自住都有強烈的心理需求。但是心理需求無法量化評估,這點也
Thumbnail
前幾日看到一篇網路文章,標題是「一年存14萬,如何用30年翻倍賺進1700萬」,其內容重點節錄如下: 依據統計資料,一個家庭平均(中位數)大約可以存14.4萬元的儲蓄金額,假設以此為計算標準,其次是時間,大家退休的時間都差不多,大概是30~40年,剩下可以改變的只有投資報酬率。如果以4%的投資效益
Thumbnail
前幾日看到一篇網路文章,標題是「一年存14萬,如何用30年翻倍賺進1700萬」,其內容重點節錄如下: 依據統計資料,一個家庭平均(中位數)大約可以存14.4萬元的儲蓄金額,假設以此為計算標準,其次是時間,大家退休的時間都差不多,大概是30~40年,剩下可以改變的只有投資報酬率。如果以4%的投資效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