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生命中的燦爛時光》:清醒時夢想,黑暗中燦爛。
方格精選

詩人影評|《生命中的燦爛時光》:清醒時夢想,黑暗中燦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All the Bright Places) / 2020 / 美國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海報。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海報。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劇照。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劇照。

對我而言,看電影就像是生命中的平凡小事,但當接觸多了,總還是有疲憊的霎那,然而「青少年電影」卻不是如此,至今仍是心頭所好的它,凡是能給予心靈上的鼓勵,我想是因它陪伴了成長過程,並毫無負擔地遞出百感滋味,相較「觀賞」,能帶來更多「感受」。想當然耳,隨著普及化程度愈高,它也逐漸在發展途中有了框架,層出不窮的作品卻看來似曾相似,而原先視為真性情的類型代表也不免俗的落入俗套。

於是改編書籍的《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題材不算出眾,甚至可說老調重彈,然而難以複製的是那純粹且悸動的青春刻畫,彷彿時光回朔般的怦然動心。故事始於凌晨時分,一位女孩站立於橋樑,顯然令撞見她的慢跑少年感到吃驚,不過很快的,少年以幽默化解僵持,但從女孩的反應,說明了她的憂愁尚未消散,也說明了這將是個關於「劃開烏雲」的著色故事。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劇照。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劇照。

雖說電影關於「救贖」,不過影片主題也許更偏向於「受過傷痛的心靈」。從嘗試到面對、再到釋懷和接納,可想而知,路途中的糾結並非能受他人強行改變,但導演布雷特哈利透過幾個細膩的象徵與台詞,把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影響做出溫柔的巨大,體現出「愛」能給予的無比效力,同時展現出俗套電影也能擁有滿載的真誠。

電影前一小時沁人心肺,乍看是點到為止的描繪實際卻不僅如此,導演將影片節奏、心底陰影拿捏得出眾,不僅是凸顯燦爛美妙的青澀愛戀,更添加青少年對於自我與他人不同時的逃避遮掩。而艾兒芬妮把落魄到釋懷的轉合演得收放自如,賈斯提斯史密斯把陽光少年的陰影黑洞填得頗具說服,也因此兩人的相遇才能顯得可貴,也才如此令人動心。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劇照。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電影劇照。

電影評價:B+

台灣上線日期:2020.02.28

台灣上線平台:Netflix Taiwan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avatar-img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16.3K會員
466內容數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樣不OK》會是部平穩而流暢的娛樂作品,它集結YA片的青春元素,少了粗糙的既視感,且帶來具有疑慮的單季結尾。
而你,在離開我之後還停在原點;而我,在離開你之後不斷往前飛。轉眼之間,我的世界,一步一步越走越遠,一念之間,想對你傷害我的一切說聲,謝謝⋯⋯謝謝,再遇見。
相較《吉娃娃羅曼死》、《再見了,唇》、《熱情花招:當女孩遇上男孩》,掙扎其實不多。《殺不了的他與死不了的她》文本立體在自然以及純真,有些不見的情緒卻能因觀者生活經驗而產生內化,進一步釀造加倍且廣闊的酸甜滋味,彷彿自身其中。
紀錄片將聲音工作比喻成管弦樂隊,從取樣、擬音、對白剪輯、演奏、配樂到混音等,一再解剖幕後工作者的專業與矛盾,同時不乏以影片例證說明音效賜予影像傳遞的重要性,使它擁有滿足影迷卻不嚴肅生硬的教育內核,可說是認識電影音效的入門指南。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這樣不OK》會是部平穩而流暢的娛樂作品,它集結YA片的青春元素,少了粗糙的既視感,且帶來具有疑慮的單季結尾。
而你,在離開我之後還停在原點;而我,在離開你之後不斷往前飛。轉眼之間,我的世界,一步一步越走越遠,一念之間,想對你傷害我的一切說聲,謝謝⋯⋯謝謝,再遇見。
相較《吉娃娃羅曼死》、《再見了,唇》、《熱情花招:當女孩遇上男孩》,掙扎其實不多。《殺不了的他與死不了的她》文本立體在自然以及純真,有些不見的情緒卻能因觀者生活經驗而產生內化,進一步釀造加倍且廣闊的酸甜滋味,彷彿自身其中。
紀錄片將聲音工作比喻成管弦樂隊,從取樣、擬音、對白剪輯、演奏、配樂到混音等,一再解剖幕後工作者的專業與矛盾,同時不乏以影片例證說明音效賜予影像傳遞的重要性,使它擁有滿足影迷卻不嚴肅生硬的教育內核,可說是認識電影音效的入門指南。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