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民族主義”綁架我並不會讓我更認同台灣的任何事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空心二胡
除非是發洩情緒,不然我很少提到我關於自我認同這部分。但是如果真的要認真談這件事情,我的說法可能會讓一些人不爽,但是我不得不說其實我在台灣生活這麼久,我從來沒有去過大陸,但是光是透過網路和現實的互動,我不敢說我對大陸有情懷,但是我確實是覺得台灣沒有讓我有種“家”的感覺。所以當有人要拿台灣民族主義,特別是以台獨價值觀為主的“超正統台灣人”拿民族主義要求我要認同台灣的一切,這讓我很難接受這些事情。
我曾經在臉書的“匿名文圈”看到一個貼文,內容是一個同時在大陸寫文的台灣人因為自己文章被台灣人抄襲,但是因為他在台灣沒有名氣所以只能吃啞巴蓮的事情。這篇文章一發出來就有一個網友(可能年紀很小)就對他說“你不喜歡,你就回去(大陸)阿,你不要在台灣啊”,之後這位貼文者他爆氣對這位網友說“我就是台灣人,我要回去哪裡?”
當然還不用說我已經很多次因為表明自己支持的政黨,而不被當做同伴,甚至被找理由否定我的身份,以及把我趕走的事情,甚至是對我抱持惡意就算了還抹黑我的事情。
我現在如果要評論台灣的風氣,我覺得台灣現在的狀況其實不太好,原因是因為我在十幾年前我不會遇到像這樣的道德難題,我不會因為我罵一句話可能會因為別人覺得不OK就說這整件事情全都是我的錯;不然就是一件事情的對錯,只憑一個“台灣民族主義”去歸類這件事情應不應該被重視,如果你不是台灣人就把人趕走而不解決這些事情,我不覺得這種態度對兩岸是有益的,我覺得台灣人這種態度反而讓我覺得被排斥而無法完全融入台灣這個地方的感覺。
說實話其實也不是只有這兩件事,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會因為你這個人不支持台獨,哪怕彼此有共同嗜好,這個人也會很容易被孤立、排擠,以及受到敵意,認為你不支持台獨你什麼都不是,而不是像十幾年前一樣,即使我們彼此政治立場不同,只要我們有共同嗜好,我們都是好朋友。
我今天會說這些話不是我在嫌棄台灣,而是因為我永遠不可能離開台灣所以我才希望台灣能夠變好。可是在現在“台灣民族主義”日趨極端的情況下,我很難想見以後台灣還能不能像十年前一樣,有良好的言論環境,以及有老派的溫情。
之前我跟一個提倡身體意識的女權大V討論我對於她的理念的想法,我先給她我的照片,讓她能夠理解“我對我的言論是負責任的”,然後再接續我對她的想法是:“也許大部分時候我不同意她的觀點,但是我覺得每個人為提倡理念的努力,如果是抱持善意的話,還是有她的價值在”。
她跟我說她看了我留言以後就哭了,因為她其實看留言都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我們可以想見其實現在的人愈來愈刻薄,哪怕是同樣都是支持性別平權的人,可能也會因為一些世俗價值觀(例如噁心胖子)就惡言相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台灣最缺乏的其實是“人的味道”而不是什麼人權之類的,當然台灣最美的,恐怕從來也不是“人”。
我知道很多人光是看到我把台灣跟大陸比較,以及我整天講大陸的東西,甚至不將大陸稱為“中國”就生氣了,但是這不影響我對於台灣的看法。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任何台灣人跟我做朋友,我人生的第一批朋友是大陸人,我們會一起上課一起玩以及一起幫忙,他們也會傾聽我訴苦,而不是像台灣人一聽到我訴苦就指責說“是你的問題”或者是說“你的問題哪叫問題?你不要自以為可憐好不好?”然後判斷一個人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把統獨優先於這件事本身,然後嘴上說自己愛台灣、愛家,到處綁架所有人都要愛台灣、支持台獨,公開叫囂支持國民黨的都是白池,然後一群台獨集體霸凌一個泛藍的;但是出國的次數比誰都還要多,還會想著要如何才能移民。這樣的人還要拿民族主義綁架我們,簡直荒唐。
因此我寫這篇,我是想讓台灣人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拿民族主義綁架我們,我們就會認同你,因為這世界上最看重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而不是主義。希望身為每個台灣人能夠互相勉勵,讓台灣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小島,而不是一個只有統獨政治的小島,這樣我們才能驕傲的說“台灣最美的地方是人”,好嗎?

想要了解我對兩岸議題;肥胖者培力以及各種沒有用的知識嗎?歡迎訂閱我的Matters,也歡迎參觀我在墻內墻外的自媒體,謝謝您。

Matters豆瓣微博Mastodon個人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個人生活|逛街|消費|旅遊|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被民族主義洪流淹沒的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如何力挽狂瀾?「雖然我們都想過著平靜的生活,但不幸地我們要利用武力尋求和平。」 1914年,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代表帝國發表了這份聲明,向塞爾維亞(Serbia)宣戰,
    Thumbnail
    avatar
    seayu
    2018-07-08
    台灣的民族主義(一)又要來講一篇會惹人爭議的話題,那就是台灣的民族主義。照往例,筆者要在開頭指出,台灣的民族主義並未產生,至少在2010末的今天還沒有。 當然,這種說法會引發爭議絕無疑問。民族主義的爭議不在於定義,民族本身就是一種想像出的共同體,關鍵在於用什麼連結不相識的人,而不是到底什麼是民族。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台灣的民族主義(二)「火車漸漸要起程,再會我的朋友跟親戚,我要去台北打拼,聽說什麼好的通通都在那。」 這首閩南語歌曲敘述的是一個客觀的事實,那就是台北在過去,確實是許多人夢想的地方。這反映出了台灣資源長期挹注台北,各地發展不均衡的事實,也透露出了民族主義中的一種圖騰朝拜的特質。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台灣的民族主義(三)國民黨在塑造民族主義上是相當成功的,雖說跟共產黨比還是差了一大截,但在台灣已經足夠。首先,利益共生讓進入體制內的人,願意去相信國民黨創造的故事,故事本身的對錯並不重要,對多數人來說,故事主要的目的是創造出與同儕的連結。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台灣的民族主義(四)民進黨並不是一個有歷史傳統的政黨,嚴格說是反國民黨的集體組合,所以必須創造出可以凝聚多種組織的符號。不管是以前的台獨黨綱,後來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基本上都是這種思維的產物。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台灣的民族主義(五)民族主義來自我族認同,最終都會回歸到土地與家人身上,土地是看到的才親,家人是關係越近的感情才深,不管祖先來自何處,一個正常人是很難對古老的傳說、失去的故土有親切感的。就算有也是不真實、抽象且虛幻。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台灣的民族主義(六)今天主要媒體的寫手、宣傳與政論家,多半是很糟糕的。糟糕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的學識不好,而是宣傳錯誤的理論。報紙政論家在評論台灣的政治局勢時,多半將「意識形態」作為貶詞,將「實用主義」的觀念灌輸給民眾。簡單說,經濟不好只是執行力、政策的規劃或是個人意識形態阻撓,跟這一套經濟的思想方向無關...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