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極度悲觀的人,遇到任何事都慣性往最壞處想,一個不小心就鑽牛角尖,經常陷入低潮之中難以自拔。
每次遇到難題或挑戰,就把事想得極難,把自己想得極差,自己給自己設限,自己給自己築高牆,另一方面又盼自己勇敢試一試、闖一闖,內心總不免要經過一番折騰。
多年來,我必須坦承,勇於向前的那個自己鮮少在樂觀(自信)與悲觀(自卑)的拔河中勝出,最終十有七八是選擇逃避,選擇簡單的路走,就此放過無數該伸手接下的機會。
有一年生日,同事聽說我有閱讀習慣便送了我一本沉甸甸的書,我雀躍地拆開包裝紙,撞入眼簾的卻是一本(那時的)我毫不感興趣的書:《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電子書)。
手裡捧著這本完全不對我胃口的主題和封面,只好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稱謝:「我會好好拜讀的。」
為了回應同事的好意,我很努力地(跳著)啃讀了部分篇章,一開始興致不高,但讀著讀著倒是挺有意思的,其實比想像中還值得一讀,雖然最終沒有從頭到尾讀完,卻從中看到一句從此被我奉為行事準則的話:
我曾把這句簡潔有力、深深打中我的話製成電腦桌布,像是在催眠自己一樣,讓自己時時看到它。
要說一句話就能徹底改變一個人多年來的行事作風,太誇張,也過度理想化,但確實或多或少對我帶來了正面影響。
「往認真處行」於我而言倒是不難,難就難在「往簡單處想」。悲觀的我依舊悲觀,牛角尖當然也還是要鑽的,但奇妙的是,不知道是不是自我催眠奏效,後來每次又陷入天人交戰時,就有個理性的自己冒出來:「嘿嘿嘿,妳又把事情想雜了!」
有意識地覺察到自己老毛病又犯了,便能暫且斷開自己那龐大、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的負面思考,停止聚焦在自己不夠好、辦不到,把事情拉出來到紙筆上,簡單就事論事:「想不想做嘛?」、「怎麼處理?」、「失敗有什麼損失?」、「能承擔失敗/損失嗎?」
花心思理性分析事情的當下,似乎也因此在無形中阻斷了那個不斷自我貶低、老把事情往最糟糕方向想的迴圈。
曾經我恨透了那個悲觀軟弱的自己,而今慢慢學會與已經成形而難以扭轉的自己共處,換個方式往好的方向利用它。
日文裡有個字彙「ダメ元」,意思是「雖然知道不可能成功,但還是姑且一試,搞不好就成了」。(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概念)
既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悲觀,那就讓自己把壞事大概都想過一輪吧!接著抱持著「反正最糟也不過如此」的心態,認真做、認真做、不斷認真做就對了(認真做我還算在行啦),要真失敗了,試過了比較沒遺憾,那些認真也多少換來一些收穫或體悟,而早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自然也減輕了打擊的力度。
我相信文字、圖像都是有力量的。
現在似乎不少人對「雞湯式」的文字很感冒,而我並不以為然,只要能為人的內心或行為帶來良好的影響,或是讓人得到力量或慰藉,那麼字字是好字,句句是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