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計畫】如何存下第一桶金:存錢小技巧揭露
方格精選

【理財計畫】如何存下第一桶金:存錢小技巧揭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定錨的投資隨筆所說:

因為金錢的複利效果,20~30歲時的1塊錢,價值遠大於60~70歲時的1塊錢,所以年輕時期的理財規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環節

因此如何盡快存下第一桶金是年輕時最重要的事情。

前兩篇曾提過,會無法存錢的原因無非是生活方式需要改變(花太多)及薪資太低,因此要存錢最重要的除了開源外,節流也是很必要的存在。

畢竟開源需要花時間,且也不是你想開源就能開源的,所以一開始我們能立即做到的就是先從節流開始,而節流已經在前一篇制止衝動購物提到。

再來我們討論如何確實存下你目標存到的錢。

raw-image

開不同的帳戶

這裡需要先將薪資分為3個部分:生活花費用、投資、緊急備用金。

生活花費:必須控制不能超過你實際薪資的三分之二,而這部分包含你生活所需的所有花費,租屋、水電費、餐費、交通費等,甚至是犒賞自己的非必需性消費也算,像是買衣服、買書、跟朋友出去玩等。

投資使用金:這是我覺得一定要保留的部分,因為現金難以抵抗通貨膨脹的幅度,因此只是存著是沒有意義的。請各位務必注意,現金放著就等於是貶值。因此一定要規劃一筆錢是給自己做投資使用。

緊急備用金:約3~6個月的生活花費,這裡是以防你發生任何意外時,至少能有一筆隨時能提領出來的現金。至於需要預留的現金多寡(幾個月),則是以你工作的穩定程度,像是穩定度高的軍公教就不需要預備這麼多緊急備用金,但若工作穩定度低,像這次疫情首波衝擊到的服務業,就需要較長的備用金。

當你將這些花費都做好規劃,並計畫每個月薪資應該要提取多少比例出來後,可以透過開設幾個不同的帳戶,將薪資依照比例多寡撥到那些帳戶內。

並規定自己只能使用生活花費用的那個帳戶,其他兩個帳戶除非投資及緊急狀況(例如失業)時,才能提領出來使用。

raw-image

記帳

這是給不知道自己都花錢花到哪裡去,以及想確實控制自己花費的人使用的。

現在因為手機的關係,有很多記帳APP,各位可以直接從中找一個最順眼、最方便使用的來用,每晚睡前記錄自己當天的每一筆花費,並不會花太多時間。

透過記帳,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在哪個類別的花費最大(可能是吃,或是奢侈品買太多等),並進行財務改進。

除此之外,記帳還有一個最棒的好處,知道自己剩下多少預算可以花

很多記帳APP可以輸入薪資,在輸入薪資前請務必要輸入:已經扣除掉上述另外兩個戶頭所需金額的數字,這樣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花費超過應該花費的金額。

例如實際所得(已扣除勞健保)3萬元,扣除掉投資的5000元、緊急備用金5000元,在記帳APP內輸入剩下的2萬元。而這個月的花費預算就是2萬月。

這樣在記帳時,也能看自己接下來到下次發薪水前,還有多少花費的空間,若當中想衝動購物,看到剩餘的金額也能冷靜下來,如果不行請再去把上一篇文好好抄3遍。

raw-image

我自己的實證

在這邊分享我自己存到第一桶金的方法。

每個月我至少存下1/2的薪資,剩下1/2比較大的比例在投資的部份,也因為我工作算是穩定性高的類型,再加上生活花費很省,沒有什麼過多的娛樂開銷,更沒有購買奢侈品及房貸、車貸需要負擔,所以緊急備用金的比例並不高。

且我每年定期繳納的保險及稅金,是利用年終獎金給付,付完剩餘的部分又能和每月薪水一同撥至投資證券戶頭內。(當然想要跟我一樣用年終獎金負擔,就得確保每年的年終獎金最少有多少,如果無法保證都不會低於一定金額的話,最好別像我這麼冒險!)

另外我是用手機APP每天記帳,並一開始在薪資入帳時就只登記可以花費的金額,並到月中檢視自己下半個月還有多少錢可以花,以確保自己不會超預算。個人很推薦這種方法。

最後,與最一開始定錨所說的相呼應的是,在你花每一分錢時,都請想想你這樣的花費是在損失未來的資本,盡快存下第一桶金才是上上之策。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avatar-img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167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近幾年尤其2020年「財務自由」這個名詞出現的頻率變得很頻繁,一方面是股市經過3月肺炎影響後,隨即蓬勃發展,驚人的漲勢讓越來越多人投入,另一方面或許是人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個財務自由的夢想。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許多理財陷阱之中而不自知,這種理財陷阱一開始如果沒有被注意到,就會在往後我們的人生造成極大的影響。 這次舉例3個我們或多或少都曾面臨到的理財陷阱,來看看你是否也不小心踩中而不自知。
之前曾經談到終止衝動購物的方法,有4點;將想買的東西先放進購物車、購物前先列好清單、少逛購物網站、百貨、商城、設定期限停止購物,而這次再加深來談,不再衝動購物後,下一個階段是我們要理性消費,在消費前我們應該怎麼做?
近幾年尤其2020年「財務自由」這個名詞出現的頻率變得很頻繁,一方面是股市經過3月肺炎影響後,隨即蓬勃發展,驚人的漲勢讓越來越多人投入,另一方面或許是人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個財務自由的夢想。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許多理財陷阱之中而不自知,這種理財陷阱一開始如果沒有被注意到,就會在往後我們的人生造成極大的影響。 這次舉例3個我們或多或少都曾面臨到的理財陷阱,來看看你是否也不小心踩中而不自知。
之前曾經談到終止衝動購物的方法,有4點;將想買的東西先放進購物車、購物前先列好清單、少逛購物網站、百貨、商城、設定期限停止購物,而這次再加深來談,不再衝動購物後,下一個階段是我們要理性消費,在消費前我們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