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肺炎成了世界性的大流行,面對從未見過的新疾病,各國領袖對疫情的處理是否得當及反應是否明快成了該國疫情是否嚴重的關鍵。在18世紀的歐洲,當時各種傳染病仍被視為瘟疫,動輒奪走上億人性命。但有一位領袖已經動燭機先,率先做出許多創舉。這位領袖就是俄羅斯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1729-1796)。因為今天5月2日是她的生日,蔡老師就來談談這位女皇的防疫經驗。
![1764年時的凱薩琳大帝接見朝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norotation=true&quality=80&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067e7ade-c0a7-448c-af20-66afc46e6ba8.jpg&width=740&sign=xtrSWG6AuQHFifdxTTbYX0bncEC96OjgERDthhp2E80)
1764年時的凱薩琳大帝接見朝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凱薩琳的好朋友,法國哲學家伏爾泰鼓勵凱瑟琳:「中國人用人痘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凱薩琳當機立斷,聘請英國的醫學專家托馬斯.迪姆斯戴勒(Thomas Dimsdale)來到首都聖彼得堡,她決定親身試驗人痘術,如有效就在全國推廣疫苗。朝臣們紛紛勸阻,民眾也對輸入天花病毒的做法驚恐得難以接受。凱薩琳也知道痘痂毒性大小、劑量是否適當、以及個體差異會影響接種成功與否,失敗可能導致死亡。但為了眾人的福祉,她認為應該冒這個風險。迪姆斯戴勒懇求女王等待兩週,讓他先找一些年輕人做測試,凱薩琳勉強答應。
凱薩琳認為,要改變人民的觀念,領袖帶頭種痘比什麼都有說服力。當手術刀在凱薩琳的手臂上劃下時,整個宮廷震動。大臣擔心不已,民眾開始默默禱告。為了怕種痘失敗所有人會怪罪迪姆斯戴勒並殺了他,凱薩琳私下安排在接種後就將他護送出境。
整整9天過去,女皇安然無恙。隨後,凱薩琳的大臣與皇室成員紛紛伸出胳膊進行接種。不久之後,全民也跟著接種,於是俄羅斯的天花疫情被有效地遏制住了。在疫情結束後,凱薩琳再次邀請迪姆斯戴勒到皇宮,封他為男爵,賞賜他豐厚的獎金。
凱薩琳率先接種的膽識與魄力不僅贏得民眾的擁護,西歐一幫男性領袖也自嘆不如。在凱薩琳大帝去世於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Adward Chinner,1749-1823)發明了更安全有效的牛痘接種取代人痘接種。現在的新生兒接種的已是不含天花病毒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