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老師都這樣學 1】「同學有問題嗎?」談大學課堂的科技互動工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近十年智慧型手機興起,社會進入「低頭」世代,科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程度,離過去「做完功課才能玩電腦」的世代已遠,甚至大學課堂中也融入手機、平板或筆電的互動運用,麥肯錫公司甚至在 2012 年就出具調查報告,指出 ”mEducation”(融合手機運用的教學)的需求與普及性將大幅成長,預測在 2020 年達到全球 700 億美元的市場。

鏡頭轉回臺灣,手機不只在家滑,也滑進大學課堂。研究能量豐沛的臺大校園,究竟教師們如何兼顧研究與教學?甚至在課堂上導入科技,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授課品質?


你也是唱獨角戲的大學教授嗎?原來學生不愛問問題是因為…

「同學有問題嗎?」這句話幾乎成為下課前暗號,絕對沒人發問,這樣的學習不僅缺乏思辨,老師也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根據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及清華大學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多數大學生認為靜態照本宣科的講課對學習幫助較小,而結合問答的互動教學幫助較大,不過學生實際的課堂表現卻是沉默不語,原來是「愛面子」作祟。也就是說,臺灣學生因害怕問「笨問題」丟臉,不願在課堂間發言。該研究也指出,分組討論能提高學生的回答意願。

但「分組」並不完全解決互動率極低的教學現場,而臺大老師們最近流行運用課堂教學互動工具(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IRS),再也不擔心上課太「冷」。


raw-image


臺大數位學習中心課堂引進互動工具 推動數位教學知能培訓工作坊

分組討論能夠增進學生思辨能力與活絡課堂氣氛,但光是點名、加簽和分組佔掉許多授課時間,臺大數位學習中心成立以來,關注數位知能運用,致力運用科技提升教師授課品質與效率,近年引進課堂教學互動工具 Zuvio,不僅課堂分組一鍵完成,老師還能即時出題,並設定是否「匿名」回答,同學只要透過手機就能答題、進而愛上課堂回饋或主動提問。

然而,科技能恰到好處地輔助課堂互動,但「導入」是一個問題。以臺灣大學為例,為維持豐沛研究能量,老師們授課、備課之外投入學術研究大量時間,即便想增進授課氣氛,難免力不從心。

由臺大數位學習中心辦理的數位教學知能培訓工作坊,每學期不定期舉辦,課程包括製課輔助軟體教學、課堂互動工具與技巧、混成教學的數位課堂運用實例、教材智慧財產權工作坊等。

關於課堂互動工具的工作坊內容,單次約 2 小時,由業界講師手把手教學,有效率地一次學會課堂互動科技,不僅是老師,工作坊亦開放教學助理參與。實務上,教學助理扮演大班討論課中的重要角色,傳統課堂上的教學助理忙於協助課堂庶務,但教學助理實為討論課中重要的橋梁,他們協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也能引導學生更深層思辨,若運用適當工具,有助於解放教學助理人力,使其真正運用於教學上。

此外,不諱言地,許多人擔心年長的大學教授面對科技課堂互動工具會有「陣痛期」,但根據實際出席統計紀錄,不僅有中生代的助理教授、副教授主動報名,也有部分資深的教授也參與,至於互動工具的課堂應用,也可由教學助理協助操作,因此和教學助理一起參與的老師也不少。


有溫度的科技:課堂互動工具增溫師生情誼 

科技濫觴下的高教現場,「學習」不再是單向度的,連點名都能請 AI 幫忙,無論是線上學習或甚至是運用 AR、VR 的智慧型教室(smarter classroom),一味地追求最新科技並非教育本意,科技可以輔助教學,卻永遠無法取代教師的角色。

臺大承辦數位教學知能工作坊的楊小姐表示,根據參與老師們的回饋,互動教學工具活絡課堂氣氛,還能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馬上知道學生有沒有聽懂,除此之外無形中更拉近師生距離。


大學一門課每周授課時數為 2 至 4 小時,將鏡頭放遠,大學課堂內的師生互動近乎「一期一會」,學生如何在這學期的每周 2 小時充分吸收老師多年的學識累積?或問一個「好問題」?對老師而言,一堂超過 50 位學生的課,如何適切關照到每個人?師生間真誠的互動是個解方,畢竟,學生真心喜歡上課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而「師生情誼」內蘊涵的真實人際互動,填補知識與科技難以深入的角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數位教育實驗林的沙龍
17會員
22內容數
2021/01/12
雖說 USR 或地方創生這類理想性的事物,似乎不應受實用主義或資本主義所影響;然而在現實的壓力下,教授與學生的時間有限,也必須在職場或生涯中生存下去。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教授與學生並非為了實際利益才到地方;然而,教授如果在限年未順利升等則會遭學校不續聘,學生如果畢業學分不到則畢業將會有所困難。這些制度上
Thumbnail
2021/01/12
雖說 USR 或地方創生這類理想性的事物,似乎不應受實用主義或資本主義所影響;然而在現實的壓力下,教授與學生的時間有限,也必須在職場或生涯中生存下去。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教授與學生並非為了實際利益才到地方;然而,教授如果在限年未順利升等則會遭學校不續聘,學生如果畢業學分不到則畢業將會有所困難。這些制度上
Thumbnail
2020/12/11
星星怎麼成為情緒的出口? 天上的星星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生活也非一成不變;也因此什麼事情的發生都一定有可以對應到天上星星的地方。有個每天一抬頭就可以用來說故事的載體,可謂相當方便,人類也就理所當然把生活中的事件連結到星星上了。
Thumbnail
2020/12/11
星星怎麼成為情緒的出口? 天上的星星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生活也非一成不變;也因此什麼事情的發生都一定有可以對應到天上星星的地方。有個每天一抬頭就可以用來說故事的載體,可謂相當方便,人類也就理所當然把生活中的事件連結到星星上了。
Thumbnail
2020/12/11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Thumbnail
2020/12/11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昨晚員工旅遊回來,接到一通夥伴的電話,問我明天能不能進辦?(因為我週五通常不會進辦啊!) 當然問:「要做啥?」 夥伴:「我們邀約到數位實驗高中的師生,要採訪他們,了解他們用我們最新的高中數理動畫的心得等等。」 我聽到馬上一口答應了,因為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學生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們開發的教學影片又有
Thumbnail
昨晚員工旅遊回來,接到一通夥伴的電話,問我明天能不能進辦?(因為我週五通常不會進辦啊!) 當然問:「要做啥?」 夥伴:「我們邀約到數位實驗高中的師生,要採訪他們,了解他們用我們最新的高中數理動畫的心得等等。」 我聽到馬上一口答應了,因為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學生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們開發的教學影片又有
Thumbnail
這一堂課,我引導學生寫〈線上教學狀況怎麼解?〉,要求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反制學生躲在鏡頭後玩弄的小把戲。畢竟,要寫出論述精闢的議論文,必須學習站在對立者的角度進行思辨。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空白圖表 一、起「轉」承合,迅速切入主題 轉:該怎麼樣改善這個狀況。
Thumbnail
這一堂課,我引導學生寫〈線上教學狀況怎麼解?〉,要求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反制學生躲在鏡頭後玩弄的小把戲。畢竟,要寫出論述精闢的議論文,必須學習站在對立者的角度進行思辨。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空白圖表 一、起「轉」承合,迅速切入主題 轉:該怎麼樣改善這個狀況。
Thumbnail
教授們都很可愛!每次上課前,都會詢問聽得到聲音嗎?我們用線上回覆「有」,教授就會說「謝謝!謝謝大家!」。那種感覺好像……
Thumbnail
教授們都很可愛!每次上課前,都會詢問聽得到聲音嗎?我們用線上回覆「有」,教授就會說「謝謝!謝謝大家!」。那種感覺好像……
Thumbnail
看完這個小學老師的經驗分享,心中頗多感觸,這次的停課不停學,的確是對教學與學習兩端都帶來相當大的改變和衝擊,但疫情當下又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我非常同意這位作者的看法,以我學校是高中職而這,改用線上遠距教學,至少是增加原來課堂教學三倍以上的工作量,得到的教學成果可能只有原來三分之一的成效
Thumbnail
看完這個小學老師的經驗分享,心中頗多感觸,這次的停課不停學,的確是對教學與學習兩端都帶來相當大的改變和衝擊,但疫情當下又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我非常同意這位作者的看法,以我學校是高中職而這,改用線上遠距教學,至少是增加原來課堂教學三倍以上的工作量,得到的教學成果可能只有原來三分之一的成效
Thumbnail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
Thumbnail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
Thumbnail
實行一週遠端教學,很好奇同學上課的感受,於是請手上九個班的同學(回收共255位資料)針對這一週的個人感覺做匿名問卷調查~ 還蠻有趣的可以做一個參考XD
Thumbnail
實行一週遠端教學,很好奇同學上課的感受,於是請手上九個班的同學(回收共255位資料)針對這一週的個人感覺做匿名問卷調查~ 還蠻有趣的可以做一個參考XD
Thumbnail
12月去醒吾科大一個工作坊當青年講師,參加工作坊的人是不同科大的老師,而主題是要了解Z世代,也就是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學生,讓他們克服在安排課程或是教學上的種種問題
Thumbnail
12月去醒吾科大一個工作坊當青年講師,參加工作坊的人是不同科大的老師,而主題是要了解Z世代,也就是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學生,讓他們克服在安排課程或是教學上的種種問題
Thumbnail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不受時、空的限制,人人都可參與課程 專業人士評斷網路教學為未來趨勢 政府、專家、學校都提倡網路教學 網路教學方便,依然不夠完善。
Thumbnail
不受時、空的限制,人人都可參與課程 專業人士評斷網路教學為未來趨勢 政府、專家、學校都提倡網路教學 網路教學方便,依然不夠完善。
Thumbnail
新冠肺炎造成世界疫情大流行以來, 台灣成為少數沒有停課,可以正常上學的國家。 這是上從政府下到幼兒園小朋友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令人驕傲。  但是,原本資訊融入教學就落差頗大的校園現場, 此時卻大張旗鼓地進入一場不得不面對的線上教學革命。 
Thumbnail
新冠肺炎造成世界疫情大流行以來, 台灣成為少數沒有停課,可以正常上學的國家。 這是上從政府下到幼兒園小朋友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令人驕傲。  但是,原本資訊融入教學就落差頗大的校園現場, 此時卻大張旗鼓地進入一場不得不面對的線上教學革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