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型態最需要的人才 開箱臺大社會科學院─嗨教育節目專訪王泓仁院長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筆者隨《嗨教育》網路節目拜訪臺大社會科學院王泓仁院長,熟稔網路文化的王泓仁聽到我們要在節目中開箱社會科學院,立刻問我們是否在 PTT 論壇上看過「文理組之戰」?王泓仁分享,這現象可作為大眾誤解社會科學的例子。
筆者與節目團隊為了蒐集《嗨教育》節目素材而來,在 100 分鐘的訪談中,深刻感受到大學內部壁壘分明的高牆正在消失,眼前的學者侃侃而談身為研究學者、社會中堅、普通公民的感受,充分展現經濟學家的開放胸襟,也讓筆者對社會科學有新的體悟。
探索模糊 vs 強調分工
100 分鐘的訪談我們從工業革命開始談,工業革命的產線概念,造就大眾對科系和領域別過於「固定」的想法,但做學問本來就沒有疆界之分,社會科學領域光是臺大社科院裡就有四系三所(政治系、經濟系、社會系、社工系、公事所、國發所與新聞所),這實在不是能一言以蔽之的學問,但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的模糊、混亂、主觀與客觀共融,各式學說在歷史的洪流中持續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方,有時殊途同歸,有時互相較勁……
王泓仁:「將『社會科學』拆成不同系所各自發展,就是很矛盾的事情」。他接著用汽車比喻各學科的知識,引擎、輪子、電路系統都要彼此合作才能上路。若每個人都只固守自己領域的話,難以為人類創造福祉,社會是如此複雜,何以用單一學科解決所有問題?
「跨領域」是世界趨勢,這不是口號,而是當代社會因應前所未有的需求,共同響起的訊號。對應真實世界的需求,社會科學院強化院內系所課程的橫向連結,推出三大跨域專長,模組化聚焦學習方向,靈活運用院內資源。
臺大社會科學院跨域專長課程架構 (臺大社科院提供)
跨域專長與雙主修、輔系除了修習學分數不同外,學生能自由地在模組化的課程脈絡裡修課,探索志趣也鋪陳就業目標,例如攻讀「資料科學與社會分析」專長的經濟系 A 生,他除了原本經濟系裡的必修外,他還要選修資工系或資管系的部分課程。
如果他想從事民意分析類的工作,即便他對演算法有點陌生,他還是要選修資料結構或程式設計相關課程。這樣的選課模式除了可有系統地對應就業領域,也能避免「自助餐」的選課模式,例如 A 生的職涯需要演算法知識,如果他因為害怕跨領域而不選,對他的未來幫助則有限。
不問「念__要幹嘛?而問念__能解決什麼問題」
過年時親戚朋友問「小明考上什麼系?」
出社會後朋友問「請問您在哪高就?」
「職業」幫助我們記憶人,無形之中也僵化「人才」或「工作」的想像,例如我們對「心理師」和「設計師」有特定的想像,但同時擁有心理學和設計專業的人,該如何定義呢?
也許是「體驗設計師(User Experience Designer)」或「介面設計師(User Interface Designer)」,但在數位工具和高速網路未普及時,沒有人為具備社會科學知識及設計思維的人下定義,這些工作也不是來自某高科技公司老闆的「發明」,而是市場需求所催生。
多年前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現在聽來歷久彌新,科技越進步,就有更多關乎人類行為的跨領域工作出現,「同理心」也更受重視,而「如何理解他人想法」、「如何解釋特定情境下的意義」,這正是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核心。當世界受科技的影響越深,越需要洞悉社會互動、知識轉譯,甚至是懂得如何弭平不足與歧見的人才,職稱頭銜變得難以定義,座落於職能交錯的座標圖中,如民意分析、科技治理、社會傳播、行為資料科學等領域。
不久的將來,以下自我介紹將替代「我念__系」,例如「我念經濟系,我擁有資料科學與社會分析專長,我想解決銷售經營問題」、「我念社會系,我擁有社會設計跨域專長,我想解決銀髮族的居住問題」。也就是說,社會科學的主修生不再只能尋找一份「職業」,而是在職業中尋找更多可能性。
致大學生:永遠對「人」保持好奇
即便台北的夏天一如往常地悶熱,但在仲夏裡走進由知名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臺大社會科學院建築,沒有太多裝飾的清水模建材,前往王泓仁辦公室小段路程卻有豐富景色,爬升連結戶外露臺的樓梯,途中眺望辛亥路路樹,自然與建築構成獨特人文風景,稍稍忘卻台北盆地的溽暑。
對談之間,《嗨教育》團隊針對外界對社會科學的「誤解」或「好奇」,直截了當地提問,例如社會科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王泓仁提及社會科學主修生確實有無可替代的能力,能夠在多元領域發揮其專業,但社科院學生仍長期承受社會大眾因難以將職業與知識連結,所產生的刻板印象,因此王泓仁一再地強調「轉譯」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閒聊中談到了中研院經營的「研之有物」網站,王泓仁除了欣賞中研院團隊對科普的投入,也談他本身經濟系碩士班學生的跨域背景,例如學士班念生命科學和化學的學生,到了研究所卻轉念經濟系,不是不喜歡實驗室生活,而是更喜歡跟人有關的事。談到「與人互動」,王泓仁語氣裡立刻顯露出他對學術推廣的熱情。
「對人感興趣」是社會科學主修生的特色,而眼前這位侃侃而談、對社會充滿好奇的學者,展示出經濟學家的開放胸襟:做好準備,擁抱挑戰。學社會科學的人,有本事在未知模糊、複雜豐滿的真實世界中,探究渾沌,以批判思考和過人的觀察開墾出康莊大道。
完整訪談影片:嗨教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疫情過後,全球經濟受到重創,許多公司因為營運問題開始大量裁員。就業市場不景氣,為了輔導失去工作的勞工,微軟、Google 等外商公司與線上教學平台 Coursera 合作,開設多門線上課程,如 IT support 、專案管理、數據分析、UX 設計等。
 Photo by Tom Hall 你最近生活中有沒有甚麼不如意的地方呀? 「啊,最近水逆啦!難怪我手機網路怪怪的!」 「最近水逆噢,你要小心跟上司或同事們發生衝突。」 「最近水逆齁,我家裡的烤箱果然壞了!」 沒錯,這幾天水星逆行了。 但別擔心,7 月 12 日後一切就會好轉的!
你遇過以下的情況嗎? (1)情侶相約出遊,一方想要運動打球,另一方想逛街買衣服,但是兩個人都希望可以互相陪伴,該怎麼溝通決定? (2)兩台車在狹窄的巷子中相遇,誰先後退讓路?
學習程式設計,可以架網站;學習繪圖軟體,可以設計廣告。而學習文史哲等人文學科究竟可以做什麼?人文教育強調的是教給學生表達、邏輯、創意、思考等,因為無法在履歷上被呈現、直接對接到市場需求,一直以來都被批「無用」。
隨著網路科技和行動載具的興盛,自媒體的影響力與主流媒體相抗衡,「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的頻道經營者艾琳(Erin)從事影音創作已三年,臺大畢業的她,大學時雙主修工商管理學系與會計系,原本在科技公司擔任海外業務,派駐韓國讓她意外開啟全職 YouTuber 的人生。
從大氣系活動咖到社群經理的非典職涯:「社群經理」是近五年才出現的新興職缺,起初出現在與「人」相關的產業裡,例如 Airbnb,而科技公司微軟在臺灣開設社群經理職缺,在這世代年輕人的職涯地圖裡劃出一道嶄新光譜。今年才要 30 歲的林子琦則是微軟工作生活家社群經理。
疫情過後,全球經濟受到重創,許多公司因為營運問題開始大量裁員。就業市場不景氣,為了輔導失去工作的勞工,微軟、Google 等外商公司與線上教學平台 Coursera 合作,開設多門線上課程,如 IT support 、專案管理、數據分析、UX 設計等。
 Photo by Tom Hall 你最近生活中有沒有甚麼不如意的地方呀? 「啊,最近水逆啦!難怪我手機網路怪怪的!」 「最近水逆噢,你要小心跟上司或同事們發生衝突。」 「最近水逆齁,我家裡的烤箱果然壞了!」 沒錯,這幾天水星逆行了。 但別擔心,7 月 12 日後一切就會好轉的!
你遇過以下的情況嗎? (1)情侶相約出遊,一方想要運動打球,另一方想逛街買衣服,但是兩個人都希望可以互相陪伴,該怎麼溝通決定? (2)兩台車在狹窄的巷子中相遇,誰先後退讓路?
學習程式設計,可以架網站;學習繪圖軟體,可以設計廣告。而學習文史哲等人文學科究竟可以做什麼?人文教育強調的是教給學生表達、邏輯、創意、思考等,因為無法在履歷上被呈現、直接對接到市場需求,一直以來都被批「無用」。
隨著網路科技和行動載具的興盛,自媒體的影響力與主流媒體相抗衡,「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的頻道經營者艾琳(Erin)從事影音創作已三年,臺大畢業的她,大學時雙主修工商管理學系與會計系,原本在科技公司擔任海外業務,派駐韓國讓她意外開啟全職 YouTuber 的人生。
從大氣系活動咖到社群經理的非典職涯:「社群經理」是近五年才出現的新興職缺,起初出現在與「人」相關的產業裡,例如 Airbnb,而科技公司微軟在臺灣開設社群經理職缺,在這世代年輕人的職涯地圖裡劃出一道嶄新光譜。今年才要 30 歲的林子琦則是微軟工作生活家社群經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